在一个没有保障普及的社会里,换面包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奋斗内容。靠什么去换面包?每个人拥有的资源能力差别很大,资源能力越低的人就会面临获取面包的困难,但天赋的求生欲望会自动促使人去想办法,这个“办法”就包括牺牲脸皮。
牺牲脸皮就是牺牲人性尊严,天赋脸皮,人人都只有一张,因此,每个人的尊严生来本就是平等的。平等与尊严是同义语,谁牺牲平等谁就是牺牲尊严,谁捍卫平等谁就是捍卫尊严。但是,尽管尊严是天赋平等,但人的能力却不是天赋平等的,强者捍卫尊严易,弱者捍卫尊严难。如果各顾各,即便不存在恃强凌弱,强弱之间也无平等可言,双方尊严都无从谈起。因此,强者帮扶弱者活得与自己一样的有尊严就是强者的天赋尊严,这不是什么道德崇高,而是上帝旨意。
所谓强者帮扶弱者活得有尊严,就是让弱者不用牺牲尊严去换面包。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源自上个月被约谈时的对话。约谈官说:“哪儿都有不公平,西方也有乞丐”。因为约谈官很温情很和善,我胆儿也就大了一点,我说:“同样是乞丐本质不一样,西方乞丐是因为喜欢乞讨这种生活方式,西方国家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了全民保障,怎么可能有人没面包?但中国的乞丐是因为无力养活自己,不乞讨就只能饿死”。约谈官顿时眼睛一亮也略含一丝羞涩地说:“真的吗?我还是第一次听你说西方乞丐不一样”。
其实我也很长时间纳闷,为什么西方的富人就愿意为穷人买单?我的很多时政朋友告诉我,那是因为西方福利制度好。但我又纳闷,国会议员基本都是富人啊,如果富人不愿意,无论多好的福利政策也通不过啊。后来我遇到一个从芬兰来的学员,她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是省政府的外参,我就与她谈起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对话。
她说:“穷人活得尊严是富人的责任,弱者活得恐惧是强者的耻辱”。
我就反驳说:“幸福不是只要我活得比你好吗?怎么就责任了,怎么就耻辱了?”。
她说:“NO,NO,NO,你比你的孩子活得好,你幸福吗?你比你父母活得好,你幸福吗?”。
我说:“我们那是一个家庭,不一样”。
她说:“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是一个家庭”。
我说:“我明白了,就是人要有大爱才会有幸福”。
她说:“NO,NO,NO,不需要大爱,有爱就行,大爱是共产主义的追求”。
我就一头雾水。“难道我们没有爱?我爱孩子爱父母,也爱你”。
她说:“NO,NO,NO,你这叫勾结和绑架”。
当时我差点吐了一地。“你这怎么讲”?
她笑了笑:“只要你穷一次就明白了”。
我两眼一瞪一闭,叫了声“my god”就打住了,自此以后我与这位芬兰学员结为闺蜜。
穷一次就明白了?
当我看见美国大法官在儿子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我震撼了,“我希望你遭遇不幸,你才知道什么叫公正”。这世上哪有父亲希望孩子遭遇不幸的,这就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平等自由比自己亲生的孩子更重要,这就叫爱。
某天我与这位芬兰学员在杭州逛夜市,看见一个残疾老人在地上乞讨,我为了不让她看见我没爱心,就哗啦啦掏出一把硬币想丢给老人,她突然伸手拦住我,“不能这样”,“这样的话,这样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我喉咙咕噜一下两眼一转,“你不是说不能只爱自己的孩子吗”?她说:“你应该尽你所能改变你的国家,从而去改变这些老人的处境”。我两手一摊摇摇头但又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我心里真正想的是:能自保就不错了,“改变国家”完全是扯犊子。
细细一想,芬兰闺蜜说得对,一对一的帮扶虽然能偶然帮一个,但却让大多数老人无所着落。更重要是,这种一对一的帮扶是在帮助国家逃避责任,国家就会变本加厉,乞讨老人不但会越来越多,也会死得越来越惨烈。尽自己所能去改变国家,让所有弱势群体不再用脸皮换面包,这不但是捍卫弱者的尊严,也是捍卫强者的尊严,更是捍卫国家的尊严。
沉雁 2017年8月3日 杭州柳苑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