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恍恍惚惚之间,浑浑沌沌之中,就将庄子内七篇读至最后一篇——应帝王了,让我们一起游弋于此篇,感悟庄子如何“应”帝王的。
开篇亦是从故事开始,即“啮缺向王倪提问,四问四不知……”此是齐物论中的故事,如,啮缺问:你知道事物的共同点共同规律吗?你知道你有所不知道的道理吗?等等,王倪皆回复不知,蒲衣子则析,“……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来始入于非人,”即伏羲氏的治国,是大道自然而然的运行,需要当马则当马,需要做牛则做牛,他们智慧合情合理,品德自然流露,不陷于外物的困扰中。
第二个故事则是“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认为日终始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即圣人的治国,不以外力之治外表,自身端正了,即个各安天命了,而无需须君王们代为制定什么制度了,呵呵,庄子借接舆之口而论权力制定法规法度的作用。
第三个故事则是“天更根游于殷阳,……适遭无名人而问焉,请问为天下,”即问无名人如何治理天下,无名人则很厌恶这个问题,并以乘夫莽眇鸿,以出六极之外,以处圹垠之野,”来表达他是如此的超脱之人,却又被问及“何需以治天下敢予之心为?”赤斥责天根用什么治天下争天下的俗不可耐的问题来烦其,天根又复问无名人,答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而天下治矣。”即人要把心思心境放到淡然无为之中,合气于淡漠之中,压低私心和欲望,让外物最大限度的自我调整,自然而行,则天下治矣。
第四个故事则是讲阳子居见老聃问道,“有人于此,向疾强梁,……可以明王乎?”即办事麻利,既有声音的速度,又通晓事理,洞察一切的人,可否算得上一个明君呢?老子则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可比明王乎?”即为政处事不可以才智技巧,否则,只会忙忙碌碌,心力交瘁。阳子居再问“明王之治”,老聃曰“……功盖天下而似不能自己,……而游于无有者也,”即老子答曰,明君之治不贪天下之功为己有,广施恩露于万物百民而不自居,让百姓无以言说其好处,是万物欣然自喜,无为而治,无言而教,悠然自得呢。
庄子又讲了季咸被壶子“尝试与来,以予示人”,季咸与胡子连续三天见面,三次论道,“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于是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即列子回到了朴素无华的状态了,坚守自身质朴,终身不改,如一。
故庄子曰,“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故能胜物而不伤,”在这里,庄子讲不要担虚名,不要动计谋,不要成为工具,不要强迫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一切事物的核心都应虚无,得道之人,要有全有,要无全无,可有可无间,心在何处?
最后一段,又以南海之帝儵,北海之帝忽,中央之帝浑沌的故事收尾,即儵忽为“报浑沌之德”,“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呜呼,浑沌待疏忽以善,竟招致杀身之祸,儵忽本是报恩,竟成凶犯,情何以堪,世事难料尔。
浑沌本无形,其既能为中央之帝,就应本领不凡,被儵忽出七窍有了人形后,反倒不在世间,难道预示着没有开窍的混沌状态才是最本真、最无畏、最纯粹、最强大、最智慧、最能统管天下之能人状态?庄子大人总是予以我们新奇理念,新奇道理,是的,就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亦已照古人,庄子之道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时代理解,悟出的道则不尽相同。
——乙亥四月初六.病床侧.星
追记:十八天的同读庄子活动不知不觉间,倏忽而过,再次感谢活动的组织者雨馨同学,助力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快读领略完庄子的大道及魅力,满满的正能量啊,我也找到了静心思考的另一个世界之门。
同时也要感谢2组的读友们,一篇篇心得作业,就是小战鼓的鼓点敲在我的心口上,勿需扬鞭自奋蹄呢,幸亏我这匹小母马还腿脚尚可,能跟上阅读速度,感谢镶润对学友们的热心提醒,以及几乎每天都做勇敢的垫后队员的周同学、艳戈同学的知心理解和热情鼓励,更是让我不舍子夜的完成作业呢。
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回想这十八天的作业完成经过,真是惊心动魄,自己回想起来都哑然失笑呢。在读到艰涩之处,好几次都趴到桌子上,美其名曰歇歇脑子,实际上梦周公去了,竟然还梦到了庄子大人,一个激灵醒来睡意全无,再下笔如有神助,每每于零点前上传完成作业,呵呵,真是幸运之人啊。
就像在二组群里与学友的沟通,我本想借同读活动麻木自己紧张不堪的精神,孰料到读了庄子后,让我看开了生死呢。一如镶润学友所讲的:生活中悟道,苦难中得道。是的,道在心中,道在日常,不管你悟了与否,道就在那里,如如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