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城市出生、读书、工作几十年,花婆节这个词我是头一回听说。不要怪我,城市里对民族文化的宣传比较少嘛,我们在市里是披着少数民族的头衔,过着汉族人的生活,并受着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
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祭祀先祖,家人团聚,相亲交友,几乎所有的大事都可以集中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完成。为此,广西全体居民可以额外获得两天假期,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参加节庆活动。
三月三,顾名思义就是农历三月三那天的节庆活动。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比较多,一般这类节日的活动可以从一天持续到十几天不等。除了南宁市武鸣区的三月三活动,邕宁区的花婆节也甚为隆重。传承两百多年的花婆祈福感恩文化通过各项活动得到了传承。
花婆节是壮族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传说花王是壮族群众生育女神和儿童守护之神。而壮族始祖母六甲据说从花朵中生出来的,专门主管赐花送子之事。
而在邕宁区蒲庙镇的花婆则有另一个传说。相传在蒲庙镇五圣宫对面的码头,有一位乐善好施的阿婆常常给过往的客商卖粥,如碰上穷人则免费施粥。阿婆过世后,乡亲们为了纪念她,建有一庙,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二举行纪念活动,逐渐形成当地特有的花婆节。
花婆边走边布施,提醒人们不忘多做善事。
花婆节最吸引人的要数花婆巡游和喝花婆粥了。这是花婆巡游队伍前的“花婆送福”车,手捧两束花的“花婆”半坐着,在其左右两侧分别悬空站着童男童女,男孩拿着莲花灯,女孩则一手拿花婆粥碗,一手摇福字扇。和蔼可亲的花婆并不介意孩子们与她同乐。
“花婆粥”收集了各家各户的大米精心熬煮而成,在花婆节这一天在固定几个地点向路人发放。包含了集百家米,祈千家福,享百家宴的寓意。蒲庙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喝了花婆粥,一生都有福”,因此,想吃粥的队伍排了百米长,不论男女老幼都希望喝一碗花婆粥,沾沾花婆的福气。一碗淡淡的花婆粥,满盛着温暖、满足、健康、感恩、和谐、吉祥、欢喜、结缘。在这个浓浓民俗风味的花婆节里,乡民、游客粥福共享。
八音壮鼓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展示活动。蒲庙的民族传承比较完整,且富有体系。说到我们祖传的八音技艺,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了解,我也不例外哈。
喝完热气腾腾的花婆粥,我直接爬上旁边的公园,一览码头全景。山上立着的送子观音铜像,供人们燃香祈福。可见这里的居民对美好生活非常向往,挺有意思。
蒲津书院同步展示着相关的文化内容,有详细的八音介绍,八音演奏服装、摄影展等等。
百家宴也是当天活动的重头戏。今年在新兴广场上安排了168桌佳肴,宴请广大老百姓、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文化传承人共享盛宴。
晚上的码王争霸,甚为热闹。猜码,也算是广西特产吧。玩法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数字相加游戏,两人同时伸手喊码时(一人只能出一只手),其中一人喊中双方两只手手指相加的数为胜。
猜码的喊码很有来头。比如说“三文鸡”,来源于那个年代人们买三黄鸡的时候只需要三块钱一斤;比如说“四红粽”,来自古时用红烧肉、红豆、红糯米、红糖做成的粽子,暗指四季发财,红红火火,现在壮乡粽子已经演变成绿豆粽;“六叔公”来源于陆游的后人的故事(白话中,六跟陆同音)。
民俗文化不是一些人认为的迷信活动,而是一种文化传承、感恩先辈以及爱的教育。在实现我们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文化民俗活动更值得宣传、参与和重视,值得保护。
明年花婆节,一定更有看头,约吗?
佳艺,一个爱学习、爱旅游的壮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