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加入晨间思,是想通过一个团队的监督,重新拾起自己曾经坚持一年多五点起床看书学习写作的习惯,也是因为,时常感觉自己头脑有些混乱,很多思绪,不知从何说起。有时又觉得头脑空空的,似乎没有什么想法。看着写作群里小伙伴们上的各种烧脑的课,特别是有关逻辑思维的,总觉得自己落伍太远了。跟不上大家节奏的感觉。所以,加入晨间思,一是期待养成一个好习惯,二是想清理锻炼一下大脑的思维,三是希望通过清理,清晰自己的状态,找到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先说晨间思这个习惯的养成,应该是失败的。28天的时间,完成晨间思的任务,也就七八次?看了自己的作业,13次,也就是一半的时间,自己并没有进行晨间思。说到这里,看到了自己的被动,也许真的需要像写作团一样的惩戒才可以坚持。不过,也说明,自己对于这个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所以,才有很多理由没有坚持下去。
主要的理由有,一,老公睡眠不好,自己五点钟起床更会影响他,想让他多睡一会儿,这个带着爱的理由,让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晚起了。二,公公睡眠也不好,竟然发展到睡客厅沙发才可以睡安稳,我更加不敢五点起床打扰了。靠着这些为别人考虑的理由,我貌似心安理得地放弃了晨间思。
说到这里,我意识到自己的一个模式,我会以为家人付出的名义,放弃对自己的负责。其实这是一种逃避的借口。很多时候,我会说,家里事儿多,需要如何如何等,为家人付出, 似乎才能更加显出自己的价值。我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通常都是在上班的时候完成。而医院里的上班,比较忙碌,没有什么私人空间,还容易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这种别扭的方式,给我一种感觉,在家里,我是不能安安生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的。意识到这点,心里咯噔一下,想到了界限问题。我没有私人空间,同样的,是不是孩子也没有呢?在无意当中,我们是不是彼此干扰了太多呢?这个问题,值得反思一下呢。
总之,这个习惯没有养成,和自己对自己没有严格要求有关。对自己放松要求,昨天也意识到了一点,就是自己太在意身体感受了。整个2016年,最关注的就是健康与疾病,总在一种可能生病的担忧中,特别是几位同龄的医院朋友都因为各种原因在这一年离开人世,家人的身体也频频出现状况,对心理学的学习,关于心理对生理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而这一年离家的生活,不仅需要面对分离,还需要面对上海快节奏的工作,还有种迫切的愿望,想要在这一年理清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状态。越迫切,越不能放松,越不好理清自己。前天,突然意识到一点,我一直有种信念,那就是太努力,和自己过不去,也许身体就出状况了。所以,跟随身体的感觉,我对自己的松懈是允许的。
李辛老师说,身体能量不够的时候,做什么都是做不好的。有很多的愿望,就是没有动力实现。总感觉自己就是这种情况,特别是找了中医诊脉,说我阴虚阳也虚。需要补。于是更加不敢为难自己。没有用药物调理。但是现在意识到两点,一,关于能量的不足,更多在思虑多造成的内耗了,这些,可以通过静心,通过给自己减压来补充。我一直相信,本质上,我是一个能量很强的人。不只我,每个人都是的,很多能量,只是被压抑住了而已。二,能量是可以通过锻炼补充的,就像运动,适当的运动,会增强身体的活力。所以,相比药物,静心和运动,是最需要我做的。而行动起来,又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因为在做事情中,身体得到了运动,思虑减少,心自然清静满足了很多。
以上是关于习惯的养成和对自己松懈的反思。
第二点,清理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13次的晨间思里,感觉自己还是很有收获的。树丰老师说的几种方式,只采取了讯飞语记。以前用语记写东西,除非是在很紧急需要交作业的情况下。不想用,一是因为自己的思维跟不上翻译的速度,每次断掉的时候,就有一种焦虑感,二是感觉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是头脑冲动出口,言辞没有深度。晨间思用语记,因为不用担心被别人看到,不用担心逻辑思维等等,放松下来,发现更多时候,自己说话的速度竟然超过了翻译的速度。真是惊喜了。每次说之前,都觉得自己思虑很乱或者很空,不知道说什么。但是一开口,很自然就顺下去了,就像写这篇文章,没有设限的情况下,竟然感觉有很多话想说。每次语音完,都觉得自己的头脑清晰了很多。有些情绪说出来,释放了,身体轻松了。这就是树丰说的,清空大脑吧。13次晨间思,我更多在清空大脑了。通过对自己思绪的记录,看到自己关注在意的点,有的放下,有的更加清晰,一天的生活,似乎也清亮了很多。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晨间思这个活动,虽然结束了。我想对于我,也许只是有了一个开始,我会把它作为一个与思维对话,一个静心的方式。真正从中体验到它的美好,让它真正成为自己一个习惯。
大脑不断清理,不断装入新的关注点,才发现,原来大脑是如此活跃。它一直在工作,不知疲倦。很多时候,自己是被大脑主宰控制着,当自己作为一个观察者,去观察整理自己的思绪时,才发现,自己是可以不被它控制的。是可以好好利用它的。
树丰老师总结的晨间思16字箴言:清空大脑,捕捉灵感,总结反思,影响今天。我通过清理大脑,总结反思,的确影响了当下。做晨间思的日子,觉得很踏实,很有觉知地在过着日子。
但是对捕捉灵感,自己似乎感受不深。为什么呢?分析原因,一,大脑始终没有达到清空的状态,树丰老师交代的作业,持续写作三个小时或者持续写作2万字,一直没有完成。但是持续一个半小时近两万字的体验,还是感觉到了一种任由思绪乱飞的快感。我想,自己会选一个清静的时间,再体验一次的。二,思绪乱飞,但似乎都是原地打转的时候更多一些。有些头脑的限制,一直没有突破。我能感觉到那份限制。哪怕就是面对自己,我依然对自己有着要求和期待,这让自己无法完全放松地信马由缰。似乎,我害怕,对自己失去了控制。失控的感觉,自己将不是自己了,是恐怖的。所以,晨间思,更多还是在自己的一个限制里做。这也限制了自己的灵感。三,对灵感的“偏见”。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灵感的人。我是呆板的,守旧的,没有创意的。这些信念限制了我,以至于,有些想法,我会直接自己否定,认为那不是灵感,而是瞎想。也许,这真的让自己错失了很多宝藏。我需要更新这个信念,那就是,灵感,是没有什么标准的。突然的一个想法,可能就是一个灵感。
说到这里,想起了自己年初成立的“你我微社”。这应该算是灵感突现的一个结晶吧。首先,自己很想有一个相对私密的,可以安全地倾诉心灵的空间,也尝到了学习后分享出去的美好和对自己的促进,在心理咨询中,觉察的重要,陪伴的重要也都体会深刻。所以,灵感,还是会以自己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参加过很多社群,有收获,但总是感觉心与心之间差了一点什么。参加完一次简七公社的会员讨论,那次是关于公社存亡的讨论。大家提了很多好点子,众人思想碰撞的火花让人备受鼓舞。在回来的路上,我突然心里一动,“你我微社”这个词,出现在我脑海。建议一个不同的真正属于心灵的微信群,而且是大家共建,出现在我脑海。于是就有了它的诞生。近一年来,一个小小的发心,让我无意中收获了太多太多爱。临近年终,这份爱愈加浓厚。好几位朋友开始给大家送礼物,大家开心的接受,表达着感谢,温暖着彼此。在年终的总结上,好几位朋友都提到了微社。真的是满满的感动。皇上提到,都说一个社群的生命力只有六个月,我们已经走了九个月。它还能走多久,走多远,需要我们每个人,发挥自己的能量,看看,如何能让它更有生命力地走下去。这里提到它,是想说灵感。也许我对灵感的信念,可以改变一下。当你的愿望够强烈,灵感也许会自动登上门。
所以,晨间思的16字箴言,清空大脑,捕捉灵感,总结反思,影响今天。我想,我已经get到了这个内涵。剩下的,就是去不断地实践再加实践了。把自己一点点美好的体验,持续下去。每天一点点,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喜欢《活法》里关于“精进”的论点。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多少,只要每天带着心生活,每天反思一点点,改进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我允许自己慢慢来,每天改变一点点,欣赏自己一点点。就像此刻,我终于没有在晚上晨间思解散时再写这篇总结,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进步。
第三,关于清晰自己的状态,找到自己要走的路。这有关自己的方向,目标,定位。始终觉得,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对我而言也是最困难的。朋友给我算生命数字,说我缺少一个什么数字,缺少方向感。是的,在日常行走中,我基本没有方向感。只要有伙伴,我就属于跟随型。在上海,有几次独自出门,我深刻体会到了,找不到方向的那种恐慌。这时候,打开手机地图,跟随着地图的指引,还是能找到目的地。哪怕会走错,再纠正,总能到达。怕的是,自己根本说不清自己要去的地方。那才是真的恐慌。我现在依然记得那种感觉。生活也是,人生没有目标,就是随波逐流啊。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就像不知道自己是谁。内心深处,怎能不恐慌呢?有颗学习的心,有不断尝试的勇气,这是我欣赏自己的地方,但是尝试了很多,到底该专注于哪里呢?这个问题,自己依然要不断澄清,再澄清。
很想详细咨询树丰老师这个问题,却在要开口时,觉得需要自己先梳理一下。可是,啰嗦了这么多,我能感觉到,自己依旧停留在表面。上班的时间到了。再找时间继续吧。
晨间思以这样一种方式总结,尽管在最后一个问题有遗憾。还是感觉有很多收获。整个过程,还有一点遗憾的是,感觉树丰老师没有关注到我,有点失落。失落的背后,还有一点惭愧,感觉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去做。不是一个好学生。好吧,还是希望别人能为自己的儿童心态作怪。2017年,我要做个对自己负责的真正的成年人。
晨间思,我会继续下去。感谢树丰老师,把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奉献出来。深刻感受到,树丰老师的几点。一,踏实,实在,朴实,一直在脚踏实地地践行。二,训练自己,但是不苛刻,不与自己过不去。三,顺流成长,阻力最小。2017年,在榜样力量的引导下,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