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秋阳宜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迎来最美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最早的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期的重阳文化,反映的是上古文明社会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一系列的重阳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称为“重九”,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古人常在此日祭祖或推行敬老活动。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民间在该日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是避灾祈福的好时机,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民俗庆祝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重阳节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的重要节日:“老年节”。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比如,为老人送上礼物、陪伴老人散步、聆听老人的故事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这份情怀,如灿然的傲菊,馨香弥漫。最美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诗酒情怀。这份美,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得以熏染和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和光芒。那些温暖、豪迈、多情的诗句尽在耳边,将人们一颗颗柔软的心濡染得莹润浑厚。那象征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将人们灿烂的脸庞映照得如花般动人。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这种美德代代相传,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