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起兵之时,两人都是在逃,一个以仁义聚众,一个以专横聚众,其后命运大相径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秦末历史中的两个人物。
01
刘邦和项梁基本资料
这两个人物,一个名叫刘邦,一个名叫项梁。刘邦,何许人也?江南沛县丰乡阳里村人,为家中三个男孩中的老小,稍大一些后,不承父业,不喜种地,专好结交朋友,饮酒游荡。
到20岁后,因为学习了刑狱之事,所以谋得一个泗水亭长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做亭长期间,刘邦结交了一些好朋友。
其中关系最好的要算沛县功曹———同乡萧何。所谓功曹一职,就是县令的助理,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萧何熟悉法律,为县吏中的翘楚。其次关系好的要算曹参和夏侯婴等人。
从刘邦的基本资料来看,很明显,他是地地道道的下层劳动阶层。而项梁就不同了,项梁是楚国下相县人,为昔日楚国名将项燕之子。
项燕为秦将王翦围困,兵败后自杀,楚国亦随之灭亡。项梁一心要替父报仇,无奈秦国当时还很强大,只有韬光养晦、等待时机。项梁有一个侄子,名叫项羽,少年丧父,从小跟着叔叔生活。
02
刘邦和项梁后来为什么逃跑?
我们继续往下看。刘邦做泗水亭长期间,有一次奉沛县县令差遣,护送若干罪犯去骊山修建皇陵。一行人刚出了沛县边界,罪犯便逃走了好几个,再前行数十里,又有好几个不见了,第二天又跑了好几个人。
刘邦孑然一身,既不便追赶,又不能镇压。他边走边想,走到丰乡西面的大泽中时,趁着酒劲,刘邦索性替剩下的罪犯们亲自解缚,要全部放了他们。
大众感激涕零,一些人挥手告别离去,有壮士十余人不愿离去,跟着刘邦逃入芒砀山去。
沛县县令因为长久未得到刘邦的复命,派人外出打听,才知刘邦私自放了罪犯,逃走了。当时因为陈胜起兵,传檄四方,所以东南各郡县往往杀害县令,以响应陈胜起义。
沛县县令原打算举城投降陈胜。萧何和曹参献计,不如四方招集勇士,或可保守城池,并且说服县令,免去刘邦罪行,派人寻他回来,共同守城。
刘邦夫人吕雉的妹夫樊哙奉县令派遣,在芒砀山寻到刘邦后,将萧何和县令的意思转达刘邦后,刘邦和身边百人欣然返回沛县。不料,走到半途,遇见萧何和曹参狼狈前来。
原来,沛县县令之后又反悔了,担心萧何等联合刘邦要害了自己,于是下令闭守城门,要先杀了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翻墙逃去。
为了要救二人在沛县城中的家眷,刘邦和萧何一行人,返回沛县准备攻打城池。到了城下,城门已关。萧何根据当时形势,向刘邦献计,不如写信投递城中,劝告百姓杀了沛县县令一人,便可保全全城百姓,刘邦完全赞同。
萧何写好信后,刘邦搭弓射箭,将信射入城中。城中百姓得信后,果然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等入城,并且推举刘邦为沛县新县令,刘邦后来称作沛公。
刘邦因为仁义,要放剩余罪犯,反而得了十余壮士,之后,在芒砀山又聚集百人。刘邦因为仁义,要救萧何和曹参在沛县城中的家眷,以兵不血刃,反倒做了沛县的新县令。
楚地的项梁又会遭遇什么境遇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项梁因为被仇家揭发,株连入狱,被关在栎阳县狱中。他幸好与狱掾曹无咎相识。曹无咎遂托人设法使他减罪,项梁得以出狱还家。无奈项梁乃将门之子,怎肯受人构陷,委屈了事,一心想要寻仇。
冤冤相凑,一日,那仇人被项梁遇见,二人评论曲直。仇人不肯承认构陷,项梁恼怒,失手打死仇人。为了保命性命,项梁不得不带着项羽,隐姓埋名,伪造氏族,隐居吴中。项梁在吴中结交士大夫,遇事能断,替人做事井井有条,很有信义,深受吴人赏识。
一日,会稽郡郡守殷通忽然派人来召项梁,请他商议事情。殷通在密室告诉项梁,要与他一起举事反秦,项梁大悦,满口应承。按照约定,项梁第二日带着项羽去郡衙见殷通。结果,在殷通毫无防备之际,项梁使眼色,使项羽杀了殷通。
之后,项羽杀败郡衙内武夫,项梁婉言安抚府中文史和城中百姓,众人不得不屈从。于是项梁自立为将军,兼会稽郡郡守,项羽为偏将,遍贴告示,招募兵勇。
殷通一片诚心,邀请项梁反秦,多疑的项梁反倒杀了殷通。假若项梁不杀殷通,自己岂不多了许多力量。项梁是宁可负人,不可使别人负己。后来,项梁反秦作战时,又因骄傲轻敌,兵败被秦将章邯所杀。
03
后来的命运
刘邦与项梁同样遭遇在逃,处事方法不同,一个以仁义多智行事,一个以寡断武力行事,一个最终成为大汉开国皇帝,一个最终做了秦将章邯的刀下之鬼,令人感叹啊。
参考资料《前汉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