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参加了一个背诵论语群,每天要背诵三条。
因为雾拦满江说,只有把经典背得能在大脑中熟练调度出来,用以观察分析应用在现实中,经典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
后来时间有限,就没有背诵了,但虽然现在每天只是读论语而没有背,也还是挺有收获的。
现在才发现,以前对论语对孔子的印象,都局限于那几句最出名的和被特意引用的,比如子不语怪力乱神,温故而知新等等。但其实论语体现出来的真正价值,远远超过这些——当然也不一定要把他说的当成绝对真理,他也不是完人。
但是孔子说的很多东西,确实是一种正道,一种能保持觉察自己、修心养性、不断在各方面完善自己的道路,即使不能完全秉此行之,每日诵读,也能提醒自己,勿入邪道,保持清醒和正见,保持“情绪稳定”。
比如——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前只记得前面一句,所以没什么感觉,但是现在看到还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很有操作性,我立即明白,他人也是一面镜子,普遍人性的镜子,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他人,就不会老是对别人不满抱怨了,而是看到他身上好的地方,学习,看到不好的地方,引以为鉴——这是一种积极思维。
我今天上午本来也是对环境和他人诸多抱怨不满,导致心情不好,但是刚才起来干了一些活,再突然一想,对他人的抱怨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扰乱你的心情,引起他人的郁闷之外。
你必须接受他人本来的面目,只能在这个真实的基础上,去想办法达成你想要的目标。
你想要怎么样,就只有自己去争取去做,或者是在充分认识到他人的局限后再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对他人有过多的期待,然后又导致自己的失望和不满。
看别人不顺眼,那自己就要做好,就不要像他那样,“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时自己做好了,对自己满意了,也就不会在乎这些小事情 ,不会有那么多负面情绪。
还有一点是,不管对方怎么让你不满,也要提醒自己,他总是有好的地方,择其善者而从之。
如果能经常这样做,每天如此学习、提醒自己,我想心情会好很多,个性和能力可能也都会得到完善呢。
下面择取一些最近喜欢的语录跟大家分享,注释来自网络。
【原文】
7•2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注释】
(1)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我的感受:把知识和智慧真正装进大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就不会厌倦,学到东西乐于分享,这有什么难的?
【原文】
7•12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我的感受:在为金钱而焦虑的时候,看到这句话就像被拯救。孔子也说了呢,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做合于正道的事情,歪门邪道虽然来钱,但是可能会损耗你的很多精力和道德内疚感等等,还是走正道赚钱安稳,心里没负担。
【原文】
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我的感受:虽然物质财富是要有,要想办法通过正道去获取,但是如果一时没有办法,或者已经尽力,也可以安于清贫,不必焦虑,不必羞愧,不必与他人比较。
【原文】
7•19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我的感受: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一种多好的状态。全心投入,尽情地学习与创造,去延展我们的生命,去发挥我们的作用,不惧怕衰老,甚至不觉得自己要老了,保持学习,就会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和青春活力。
【原文】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我的感受:所有的大师,也都是从普通人走过来的,也不是天生就如此完美的,也受各种人性和本能的困扰,我们有过的烦恼,他们可能都会有,所以,不要害怕,只要保持学习,继续修心养性,我们也会成为一个自己比较满意和喜欢的人。
即使过程中有反复,有退步,也是正常的。
不要怕,不要悔,不能停。
(PS:我不是权威,也不是在诠释论语,只是说说我读论语的感受,快速记录和分享,如想认真学习,请购买权威版本,如果我有说得不合你意或者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也欢迎理性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