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喝茶,所以家里遍布了各式各样的茶罐。可是唯独有一种茶让我有些琢磨不透——竹叶青。
它是四川的名茶,可谓名号响亮,所以我总觉得它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但事实则不然,我们家有一盒别人送的竹叶青。
泡出的茶不仅颜色幽暗,而且气味也不是很香,这就更不用说它的味道了,平淡无奇。所以,在我的印象之中,竹叶青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不过,碰巧的是,这次出去旅游,我刚好去了竹叶青的故乡——四川成都。然而,这一行,却彻底消除了我对它的偏见,反而还萌生出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你所知的并非是全部
成都人钟爱喝茶和品茶,他们觉得“无茶不生活”。所以,到了成都宽窄巷子或者一些老茶楼里,一边听戏,一边喝茶,就成了一种生活必做之事。用老舍先生《多鼠斋杂谈》里的一句话解释,就是:“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所以茶意生活就是禅意人生的一种常态。
来到一家老街里清幽的茶店里,我就问店员,成都最有名的茶是什么。她肯定回答是,竹叶青。
我就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嗯,这我知道。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店员淡淡一笑,给我仔细介绍着,“有各种价位的,您看您要哪种的?”因为我对它本身抱有偏见,所以就随便说了一句,“当然要不错的,颜色漂亮,味道清香就可以了,只不过,不要太贵的。”
店员就耐心地给我讲解,中等价位的竹叶青是芽叶里采摘时间更早一点儿的,所以味道比上等的更浓。
接着,她不紧不慢地在精致的茶桌上摆弄着茶具。先是烫茶壶,再用木茶匙轻轻挖了一勺,盖上杯盖子闷了几秒。
这时候,她打开茶盖,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我瞬间诧异了下,突然很期待她泡出来的茶味道如何。
只见她又把茶放到滤杯里,倒了三分之二的水,让我们看茶叶。只见神奇的是,茶叶似春草般根根竖立起来了。而且水面上竖起来的茶叶在慢慢沉到水底后,又缓缓立了起来,好像在和上层的茶叶遥相呼应、轻轻低语。
接着她就把茶水倒进了一个透明的茶杯里,让我品尝。一阵清香扑面,小呷了一口,一股带点儿涩的味道滑入了口中。
奇妙的是,待涩味散开后,一丝甘甜在喉咙处漫了开来,渐渐扩散到了胸腔,最后好像连心里都涌入了一股清甜。
我这才恍然大悟,竹叶青果然名不虚传。茶色淡然如青竹,茶香清新如竹香,茶味幽然如竹林。正如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品味竹叶青亦是如此。
有时,我们总以为某些事物不如自己预期中那么美妙,却忽视了,有可能是自己理解信息的误差,操作方法的不当,或者了解事物的不全面。
而当你划开了一切误解和偏见后,也许才会发现这个事情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糟,甚至还有点儿超越了所想。
所以,没有了解透彻,就以偏概全、冒然下结论,只能使自己错失更多的机遇,错过真正的价值。
切莫贪心,否则一事无成
品完了绿茶,店员接着又开始给我介绍其他的茶叶。比如,四川名气也不小的红茶——紫笋。这种茶样子非常漂亮,芽形如笋,伴随着清雅的芬芳,而且又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所以,在G20峰会上,受到了很多外国领导人的青睐。
刚品味完竹叶青,到现在口齿间还萦绕着清甜。这让我对接下来的红茶颇为期待,于是在店员刚给我倒完红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抿了一口。
这一口,不仅烫到了我的嘴,而且我味蕾上余留下的绿茶味道也和红茶混杂到了一起,这让我丝毫品不出紫笋原有的味道了。
店员轻笑,“喝茶不能急,请先喝一口白开水,缓一会儿,再喝红茶吧!”
这时,我才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品茶和做事一样,急功近利,容易功败垂成;人若贪心,必会一事无成。
无真才实学,只会被表象迷惑
有了前面竹叶青的铺垫,我当然觉得品级高、价位高的茶更吸引人。所以在店员给我品尝完中上等的紫笋后,我又让她给我泡了杯等级较高的来尝尝。
她打开了一个青瓷花纹的圆形茶罐,一阵花香瞬间弥漫在了空气中。店员说,这种极品紫笋是呈现黑紫色,它是和桂花一同采摘的,因为它的诱人之香,所以在他们的老顾客中非常受欢迎。
她给我倒了一小杯后,我一品,果然是满嘴花茶香气。可是,这时候,我不禁有些疑惑了,问店员,“你们为什么会和桂花一起采摘,难道是这个茶叶本身没有什么香味,所以需要靠桂花调香?”
店员一下子沉默了,她没有接我的话茬,这让我心中更是疑惑了。紧接着,她话锋一转,就聊到了别的话题上。这时候,我再闻了闻那杯茶,品了几口,果然只剩下了桂花的味道。
这时,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我果断买下了之前喝过的中上级紫笋。
因为茶叶就跟古董一样,对于懂的人来说,一看茶的样貌、气味就知道茶的品级如何;对于看客来说,品鉴茶就只能靠商家的定位和价格来判断,顺着商家的思路去评定了。
所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不是全无道理。高价茶不一定真的有多好,低端茶也不一定有多差。
做一个聪明理性人的前提就是:多去学、多去悟,否则你看到的就总是华丽表象,被迷惑住的就总是过眼云烟。
我很庆幸,这次的成都之旅,更庆幸这次的品茶经历。人生总有巧遇,一杯茶让我识得了竹叶青的独特,一杯茶让我参悟了紫笋的秘密,更是一杯茶让我懂得:人生自有茶意在,独留禅香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