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过年还很遥远但一眨眼的功夫,这春节就要来临了。春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是最重要的,在国人的意识里,过年就意味着家人团聚,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说着今年的收获和对亲人的思念。
在我看来,虽然又是一个新年的到来,但记忆中那种熟悉的年味却仿佛一去不复返了。小时候刚进入腊月就天天嚷着要过年,那种渴望天天是新年的心情,现在已经消失殆尽。那时候在过年之前要准备好新衣服、新鞋子,家里大人还会给小女孩准备头花,就准备着在过年的那一天出去美美的,被大家夸奖。
我家是北方的,所以每年的腊月23也就是小年,就开始就着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先是家里大扫除,特别是厨房,为了接下来的几天方便使用,一定要打扫的很彻底,先是闲置了很久的很多的盘子和碗,,都拿出来清洁三遍,这些盘子是要在大年初二用的,那一天人多,要先把物品备齐了;然后就是家里的大地锅,把镶嵌在灶上的铁锅取出来,用铲子刮一刮铁锅背面的灰,然后再在灶上糊上一层新的水泥土,再把锅重新放到灶上就好了;厨房的其他角落也会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这些听着简单,真打扫起来还是挺费劲的,一天下来,脸蛋上也都是斑斑点点落的灰,但看着焕然一新的厨房,成就感还是大大滴,连劳累都只剩一半了。
腊月24这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了,这一天是蒸馍馍的日子,昨晚爸妈已经用家里的大瓷盆发上面,等到早上正好面发起来,就开始准备做馍馍了。做馍馍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面要发的松软白嫩又不能太过,否则馍馍会发酸。这时就是周边婶婶、大娘出马的时候了,叫上三五个人帮忙,有人和面,有人揉面,有人做馍馍,分工合理。只见面团在各位的手上经过反复搓揉,一圈又一圈的在大拇指和食指的配合下快速旋转,一个均匀又光滑、形状又美观的馍馍就做好了。话说为什么做这么多手工馍馍呢?原来民间有个说法,过年的时候不能干活,不然整整一年都会很辛苦,所以家家户户都在过年前做很多好吃的,这样过年时不用做饭也有的吃。等到馍馍做好,基本都上午十一点左右了,这时候主人家就会拿出早已买好的瓜子糖果,犒劳辛苦的邻居们,礼不在重,讲的是主人的心意。等到馍馍发好,就开始上锅蒸馒头了,在铁锅上面放上三层笼屉,每一笼屉里都按顺序装上馍馍,然后就大火开烧了。
馒头未出锅,麦香味就已经在厨房蔓延开来,等到开锅的时候,水蒸气轰的一下散去,眼里就只剩白腾腾的、冒着热气的似乳房似的馒头了,虽然说馒头并不是新鲜物件,但刚出锅的馒头却尤其有吸引力,在没有菜的情况下,即便是小孩子就着咸菜也能吃上一两个,那真是一种美味。腊月24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腊月25来了,这一天对于我这个小馋孩来说真的是个大大福利,因为这一天是家里炖大肉的日子。话说流程是这样的,一大早爸爸把猪肉清洗干净,然后就一块一块的剁好,骨头是骨头,五花肉是五花肉,骨头不需要特别整理,五花肉一般都是剁成方块的,上面一层是肥肉,下面一层是瘦肉,层次分明,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等到大锅收拾好,添上水,放上成包的佐料,等到水开,把肉直接放进去就行了,剩下的就是大火烧。肉已经松软,放入盐巴再煮一会儿,等到可以吃了,家里大人就会捞出来带骨头的肉让我们吃。天下最爽快的事莫过于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酒没有,肉却随便吃。这肉喷香又不肥腻,骨头都煮酥了,用嘴一吸,满满的骨髓汁,真是人间美味。
把上午煮好的肉捞出放在肉盆里,剩下的肉汤,老妈就会用来煮干菜,什么干豆角、南瓜片、黄花菜、金针菜等一股脑放到锅里煮,等到煮熟煮透,老妈再放入一些切好的五花肉…….,火候已到,一碗热气腾腾冒着香气的配菜就做好了,汤的味道浸入到干菜里面,有肉的香味又有菜本身的味道,就着新蒸的馍馍吃,不知不觉就吃了大半碗。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春季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物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的迎接这个节日。
过了腊月25,就是腊月26、27了,这两天我妈基本又是在厨房度过的,因为我妈在给我们炸东西吃,都有那些东西呢?一般都是鸡块、鱼块。将腌制好的鸡和鱼一次次放到油锅里,直到颜色金黄就捞出来,撒上孜然,趁热吃。我最爱吃的就是老妈做的炸鸡块,又香又脆,能吃上一盘,真是有种吃不够的感觉。等到鸡块、鱼块炸好之后,我妈就会给我们炸一些小孩子爱吃的东西,像麻团、南瓜饼之类的,甜甜的、糯糯的很好吃。
截止到现在,家里的灶火可以好好歇歇了,剩下的就是等待着新年的到来,新年到来的前天下午,是要贴对联的。这天下午,将对联一一配好对,然后调好面糊糊,一人贴,一人帮忙。贴的时候最讲究的是对称,门两边的对联一定要方方正正,高低一样。对联贴好,在自家大门口档上一根木棍,挡住财,不能让财家里溜走。这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能去其他人家串门,对联贴上,就不能随便串门了,两人要是见面的话就约到两家外的地方,否则不吉利。
新年终于到来,小孩子穿上新衣服、新鞋子,五点就起床了。妈妈则去厨房煮饭,饭菜是昨天晚上就放在锅里的,只需烧火就行;等到水开了要下饺子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放鞭炮,鞭炮噼里啪啦的响,饺子就随着这炮响声下锅,意味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饭吃完,当然就是一家一家的拜年了,走在路上,到处是拜年的人们,大家互相问好、互相拜年,有小孩的大人则互相给压岁钱,而小孩子在收到压岁钱后早就一溜烟的跑到小卖铺去买垂涎已久的小零食了…..那时候真是热闹无比。
现在,又是一年春节到,但是年味哪里去了。过去,年味十足,各式各样的习俗眼花缭乱,如今,各种习俗消失殆尽。没有了这逐渐被丢掉的习俗,我们还能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