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包村组领富一方水土
——山东东营市干部下派农村工作侧记
记者 胡洪林 通讯员 黄其军 张树涛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利津县明集乡有一个叫马三村的村庄,原先这个村连一条象样的道路都没有。“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成为这个贫穷小村的形象写照。但今天,这种现象已经成了历史,村里全长3000余米的柏油路顺利竣工。
谈起这一变化,马三村的村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东营市公安局的包村组干部。正是包村组的干部在驻村以后,投资70余万元,和村民一道战高温,斗酷暑,奋战两个多月,修筑了6条村内路,实现了村民们要想富先通路的梦想。
这是东营市干部下派农村工作的一段佳话。近些年,该市先后派出13批干部奔赴基层帮扶贫困村,他们为当地农民群众筹资金、上项目,想尽法子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乡亲们说,干部包村组领富了一方水土。
去年3月份,东营市农业局的干部工作组一行3人入驻了该市毛坨村,经过和村两委以及村民代表多次研究,他们一方面和村民一起大面积开发荒碱地,使全村人均增加土地6亩;一方面引导群众打破常规农业,向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农业转变。一年多来,该村新发展冬枣300亩,扩大发展了葡萄和土豆种植面积200亩,仅此两项就使全村人均增收600元。
为了使村民能够长期增收,农业局干部包村组还协调启动资金30万元,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的毛坨村综合服务社,实行群众自愿入股、公开投标经营的模式,使集体、经营户和股民三方获益。村里群众称,这个服务社是干部包村组为村民种下的一棵永不凋谢的“摇钱树”。
东营市农业发展银行自入驻广饶县陈官乡李庄村以来,为村里筹集10万元资金,帮助该村建成了建村以来第一个文化大院,不仅配备了健身器材,还落实了远程教育网络。文化大院的建设,整治了村庄的文化环境,村民们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
东营市干部下派农村工作以来,办了许多惠及村民的事情,仅第13批干部包村组就为帮朱农民修建柏油路逾78公里,新建扩建水库22座,开挖沟渠超过120公里。农民群众高兴的说:“如果没有包村组的帮助,这些变化,我们连做梦都不敢想”。
【中新社山东网济南2006.06.19,作者重新编辑整理于2017年8月16日(古历闰六月廿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