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缘起
从小在平原上长大,看惯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和收获时的满地金黄,却仍旧对带着野味的青青的草原充满着向往,那像宣纸一样随风摇曳的草地,摇晃的人儿心神荡漾。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恐怕连眼睛都会难以适应她的宽阔吧。
曾经去梦想者去寻找草原,去寻找心目中的金戈铁马,却被生活以各种玩笑错过,终于有一天,我终于找到各种阴错阳差后的答案,因为草原终究回到达的,到达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羌塘草原。
“羌”,最初对这个字的认知是在大学的课堂上,当时学民族史,老师在诺大的投影仪上讲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历史事迹,后来对“羌”的认识是一本名为《羌在汉藏之间》的书。在藏语的释义中,“羌”指的是北方的意思,羌塘草原说的就是北方的草原,位于西藏地区整个版图的西北方向,青藏铁路从青海入藏途经羌塘草原,从北京西出发的那辆入藏的火车,是在早上八点多的时间经过羌塘草原的,所以,乘坐火车进藏的旅友们到时候别忘了撩开窗帘,看看外面辽阔的草原。
这是一片进藏必须经过的地方,呼啸的列车经过这里,自驾的车子经过这里,骑行的队伍也经过这里,如果从青藏线进藏,羌塘草原是你翻越唐古拉山后必然要邂逅的一个她。
她就像一个痴情等待的少女,静静的在那里,不离不去。
2 ——遇见
终于有时间一睹她的芳容的时候,时间是2015年的8月份。
因为工作的缘故,跟随一个摄制组去跟拍,拍羌塘草原上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赛马节。
所有的愿望就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成真了,终于要去朝思暮想的草原了。
不过在出发前,年长的朋友说,要做好预防措施,我心心念念要去的地方,海拔在4500左右,比拉萨要高出1000米左右,很多人在拉萨没有高原反应,但是到了羌塘,就会高反的厉害。
所以,几乎是带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出发的。
为了方便拍摄,我们从拉萨开着中巴车出发,随行的一位藏族老师带了一大盆土豆炖牛肉,真的是一大盆,只是简单的用保鲜膜盖着,保鲜膜揭开,香气在车里弥漫,纯正的拉萨小土豆炖的牦牛肉,完全藏式的做法,没有精致的切块,没有精致的容器,却是那样的诱人。用他的话讲,这就是我们一路的零食了,最好一路把它解决掉,因为到了草原,他这些吃食和草原牧民的食物,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呢。于是拿着刀子,把整块的牦牛肉分而食之,土豆也香的没有天理,可以说,那是我入藏之后吃过的最好吃的牛肉了,在到了羌塘之前。
车子行驶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开始进入草原区,然而距离目的地——那曲,还有一半的路程。八月的季节,因为雨水较少的缘故,满目的青草已经稍稍泛黄,远近视野里零落的散着几头牦牛,有大有小,有单有双,还遇见不少的羊群,肆无忌惮的过马路,完全没有一丝谦让的意味,我想,这才是草原该有的野性。
3 ——风情
到达那曲的时间是下午的两点钟,并没有打扰当地的负责人员,随便找了个饭馆大家饱食一顿,便去宾馆办理了入驻。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草原的夏日的日落时间是八点多,所以大家准备休息一下四点左右去各个拍摄的地点先去了解情况,找好角度,等第二天一大早在牦牛离家之前做好拍摄。那曲是个很小的草原小城,但却扮演着极致重要的地位。火车进藏第一站就是那曲,汽车也是到此补给油料,对骑行者们来讲,这座城就是他们骑行中的一个港湾,中间那么长的路程,来到那曲,就象征着下一站拉萨的梦想的实现。
牧民的家,华丽但却不奢华,藏式的雕梁画栋,充满着宗教信仰的意味,屋子里干净利落,桌子上摆放着藏族老百姓接待客人用的奶渣,奶皮和风干牦牛肉。等客人落座之后,主人便端来自家做的酸奶。拉萨有个酸奶坊,在布达拉宫的西侧,黑底白字的写着“酸奶坊”三个字,很好喝,酸奶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进行了改造,放上人参果,别有一番韵味,平时很喜欢去。但是当在羌塘草原上端起这么一碗酸奶的时候,细细品尝,酸的那个纯正呀,顿时秒杀了所有的酸奶,这么新鲜,这么美味,没有任何添加剂哟,恨不得安居在草原之上,吃上一辈子的酸奶,也值了。主人很是热心的把奶皮掰成一块块发到我们的手中,那位从家带着牛肉的了老师很是“贪婪”的享受着这样的食物,因为饮食习惯的缘故,我不大喜欢奶制品,除了酸奶之外基本都不碰的。看着那位老师吃的那么香甜,就主动把我的分给他,他毫不客气的拿过来,操着很重的语音说,“哎呀呀,小王呀,知不知道,我老家就是羌塘的,我虽人在拉萨,但我的心呀,无时不在想这香喷喷的奶皮呀,太香了”。四十多岁的老师,一讲到故乡,立马恢复了孩童的模样。
牧民的院子不大,这个小聚居地只有五户人家,每家独门独院,院子之外是块空地,空地延伸到外面是辽阔的天地,视野被四野的起伏遮住,才见不到远方。
第二天,天刚亮,就爬起来,早饭没顾上吃,就爬到了车上,赶到牧民家。
牦牛每天早晨都要在家里挤奶,挤完奶之后才在诺大的草原上随意的溜达,觅食。
车子到达牧民家里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映射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一列客运火车也从太阳的方向奔驰而来,同样带着光芒,仿佛这是一辆来自未来的列车。在昨天来的空地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牦牛,黑的的牦牛居多,纯白色的很少,黑白相间的小花牛好似脱胎换骨般没有了牦牛的模样,完全一头小奶牛的模样了嘛,摄像组紧锣密鼓的工作,我在大小的牦牛之间穿梭,看藏族妇女挤牛奶,看小牛之间打闹,不多久,它们就成双结对的奔向了那辽阔的天地,开启了一天美好的生活。
4——赛马
第三天,大致到了八月中旬,是羌塘草原上赛马节的开幕式。
拉萨的同事发来信息说,让我找好角度,拍几张开幕式的照片,他们要报道用,这么好的节目都不派人来拍摄,这帮家伙们太会省事了,我只好接受了这个重要的任务。
羌塘自古是个崇拜英雄的地方,因而格萨尔王说唱是羌塘文化的一大特色,根据现有整理出来的文字资料,《格萨尔王传》被评为世界最长的说唱史诗。看到说唱诗人们情绪激昂的叙说着格萨尔王的故事,让我的内心也充满着好心和激情,恨不得马上找来这部史诗一读,来欣赏这部史诗的波澜壮阔。
紧接着赛马开始了,首先表演的是骑手飞马捡地上的哈达。哈达被人们不规则的放在地上,骑手们在飞驰的马上通过自身的技能来捡地上的哈达,难度系数太大,连我这个观看的人都觉得危险系数高的难以理解,然而骑手们却探囊取物一样把地上的哈达一条条捡起,向看台上的我们炫耀着自己的成就,看台上人山人海,无不欢呼,这才是过节的氛围嘛,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刚想去寻找新的节目时候,一匹匹彪悍的骏马在身着节日盛装的骑手的驾驭下,从远方的一个入口呼啸而至,上演着速度与激情的较量,到达终点的骏马嘶鸣着宣布着自己的胜利,骏马的出现激发了观众们体内的荷尔蒙,大声的喊叫着,完全没有内容的呼喊,好似骑在马上的是我们,畅快淋漓的抒发着内心的激情。
赛马场的旁边是一顶顶当地人搭建的帐篷,帐篷内酒肉飘香,耐不住饥饿的我随便钻入一顶,被人塞到手中一把刀,说“桌上的牛羊肉,随便割着吃,桌上的酒随便喝”,哈,还有这样的好事,有些不相信,看到团队里另一个小伙伴已经在桌前大快朵颐了,我才安心坐下,割食眼前桌上的一大盆牦牛肉,牛肉是被胡乱剁开了煮的,块头大的一个人都吃不了,拿起酒杯向小伙伴碰了一下,欢喜的吃着这难得一见的酒肉宴,这次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嘛,负责给大家送酒肉的是位年龄稍长的阿佳,看我吃的那么欢实,就又递给我一大碗酸奶,忙向她说“拖基切(藏语中的“谢谢“)”,她还很不好意思,我吃的是你家的肉,喝的是你家的酒好不好,阿佳?不要让我觉得我在吃自己东西那么豪迈好不好,阿佳?。
想到那大块的牛肉,想到那抹酒香,不好意思,我还想回到羌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