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宁罕是英国的绘本大师,他出生于1936年,逝世于2019年1月4日。我从马库斯的《图画书为什么重要——二十一为世界顶级插画家访谈集》中读到他。
说到约翰·伯宁罕在创作上的成功,很多评论中都会提到,他十二岁就读夏山学校的经历带给他人生深刻的影响。
在马库斯的访谈中,伯宁罕也讲到夏山学校尼尔校长执行的“孩子通过爱获得成功,而非权威的压制和惩罚”,他的“甘伯伯系列”,甘伯伯或多或少也是尼尔先生。
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年轻时拒绝服兵役,因此前往苏格兰、意大利、以色列等地服替代役。之后,进入伦敦中央艺术学院学习,在艺术院遇见自己的妻子海伦·奥克森伯里。
很多从事童书创作的大师似乎都是误入“童书界”,然后便锁定一生与童书相守的命运。伯宁罕也是。
在伯宁罕的绘本中始终有“儿童至上”的理念。他的绘本好像是“父母书”,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孩子。在对待孩子时要记得我们所信奉的“理解、信任、平等、自由”,也警醒我们,不要成为自以为是、絮絮叨叨、令人厌烦的大人。
(约翰·伯宁罕在国内已经出版的作品大概有二十余种,我们只读了这些,所以不能说很了解这位伟大的图画书创作者了。厉害的创作者很神奇,书架上每一本,甚至我以为三岁孩童不大能看懂的《莎莉,离水远一点》,小小人儿也很着迷)
01
无聊的大人和有趣的小孩
在约翰·伯宁罕的绘本中随处可见无聊的大人和有趣的小孩。《莎莉 离水远一点》《莎莉 洗好澡了没》《爱德华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这几本中都有一个令人讨厌的大人。
尤其是莎莉系列,书中的大人一直碎碎念:“莎莉,别把鞋子弄脏了”“莎莉,离水远一点”“莎莉,来喝点水”“很多人家都没有浴缸呢”“你看看把衣服丢一地”“莎莉……”自己当妈以来很多时候也是这副令人讨厌的样子了。
莎莉系列的构图有作者明显的用意。对开页面用截然不同的绘图方式,大人说话的一页线条简单,颜色也比较单调;而描写孩子世界的页面则用油画的形式,色彩鲜明。成人和孩童的世界并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爱德华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中,爱德华早晨起来踢了东西,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粗鲁的男孩;爱德华有时候很吵,就会有个声音说,你是世界上最吵的男孩;爱德华有时候欺负小朋友,就会被说,你真是世界上最恶劣的男孩;爱德华有时候追着动物跑,就被批评说你是世界上最没有爱心的男孩;爱德华有时候弄脏了房间不记得刷牙,就被会认为是最邋遢的男孩……
于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个月又一个月,爱德华真的变得越来越不爱干净、野蛮、脏乱、邋遢、吵闹、粗鲁。
给娃读了很多遍后发现,在大人批评爱德华的每一页上,大人都俯视着孩子,高高在上;在全书的前半段,爱德华每被批评一次就变小一点,一直到变得很小……而绘本后一半是被肯定和鼓励后的爱德华,图画的颜色也温暖明亮起来。
在这本中,可以看到约翰·伯宁罕在夏山学校受到的影响。在接受马库斯的访谈中,他也说到,夏山学校的创办者尼尔先生的理念是孩子通过爱而收获成功,不是通过权威的压制和惩罚。
曾经的我们可能被这样对待过;而我们也可能是评判爱德华的那个大人。
我常常也会冒出这样无理的话。见到绘本在地上横七竖八,玩具洒落一地,衣服乱七八糟,就会忍不住下标签,说比较重的话。
在大人和孩子之间,约翰·伯宁罕从来都是毫不犹豫站在孩子一边。作为更强大拥有更多权力的大人则要谨慎对待孩子的方式,提醒自己,别成为那样令人讨厌的大人。
02
用“五岁孩子”的心情创作绘本
约翰·伯宁罕的绘本充满想象,天马行空,他说他心里住着一个“五岁的孩子”,所以,他的绘本让孩子感到亲近。刚开始读了《宝儿》,这是约翰·伯宁罕创作的第一本绘本,获得了英国儿童绘本大奖凯特·格林纳威大奖。《鳄梨宝宝》《神奇魔法床》《秘密动物园》《拔河比赛》《野餐》《云上的孩子》,都是读了一遍,就要再读几遍的。判断一本绘本是否好,孩子是否要求重读,似乎是很有用的一条标准。
《鳄梨宝宝》讲的是一个超级爱吃鳄梨的宝宝的神奇故事。哈家的宝宝很瘦弱,哈妈妈又生了一个宝宝,希望他能强壮一些。可是这个小宝宝不爱吃东西,无论哈妈妈做什么,他都不吃,哈妈妈很伤心。
有一天,哈家哥哥姐姐找到一个鳄梨,让妈妈给哈宝宝吃。哈宝宝非常非常爱鳄梨,一吃便不可收拾,每天吃一个鳄梨,由此变成一个大力士宝宝。爱吃鳄梨的鳄梨宝宝赶跑了半夜闯进家的小偷,欺负哥哥姐姐的坏同学;帮妈妈扛起重物……鳄梨宝宝越来越强壮,他还是每天都吃鳄梨。
这是一本给鳄梨做广告的绘本吗?后来才得知,因为约翰·伯宁罕的一个孩子超级爱吃鳄梨。恰好汉堡也是,为了增加她对这本绘本的亲近,我把鳄梨改为汉堡更熟悉的牛油果。我们在吃饭时演绎这本书中的片段,让不爱吃青菜的汉堡吃了很多青菜。
可能每个孩子都幻想过家里有一个“秘密动物园”
《神奇魔法床》中乔治从二手市场买来的床,在晚上,念起咒语,便带他去到世界各地,经历很多有趣的事情。《秘密动物园》中塞尔维的房间有个秘密通道,这个通道通往一座神秘动物园,这也是塞尔维的秘密乐园。《云上的孩子》中艾伯特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山,艾伯特不小心摔下山,被云山的孩子接住,他和云上的孩子一起在云中行走游泳,最后回到自己家。
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跌宕起伏,小娃被紧紧地牵引着。故事天马行空、不可思议;大人会觉得,嗯?怎么可能?太不合理了吧,而这正是孩子喜欢的故事了。
03
温暖的“甘伯伯”
有很多评论文章说,约翰·伯宁罕就像孩子们的“甘伯伯”,一个温和、宽容的长者形象。在《和甘伯伯去游河》《和甘伯伯去兜风》系列中,约翰·伯宁罕和孩子们一起出现了。
《和甘伯伯去游河》也是约翰·伯宁罕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的作品
"
他就是甘伯伯。
甘伯伯有一条船,他的家就在河边。
有一天,甘伯伯正要撑船去游河。
两个小孩儿说:“我们一起去,好不好?”
甘伯伯说:“好是好,只要你们不吵闹。”
野兔说:“甘伯伯,我也一起去行不行?”
甘伯伯说:“行是行,但是你不能乱蹦跳。”
猫说:“我很想做一回船。”
甘伯伯说:“好吧,但是不能追兔子”。
狗说:“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
甘伯伯说:“可以是可以,但是你不能招惹猫”。
猪说:“甘伯伯,我能去吗?拜托拜托。”
甘伯伯说:“来吧,但是你不能来回晃。”
绵羊说:“还有空位让我坐吗?”
甘伯伯说:“空位有,但是你不能咩咩叫。”
鸡也说:“我们也去行不行?”
甘伯伯说:“行是行,但是你们不能扇翅膀。”
牛说:“能腾出个位置给我吗?”
甘伯伯说:“可以啊,只要你不乱踩东西。”
山羊说:甘伯伯,我能加入你们吗
甘伯伯说:欢迎欢迎,但是别乱踢。
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刚过了一会儿,
山羊乱踢,
牛踩东西,
鸡扇翅膀,
绵羊咩咩叫,
猪来回晃,
狗招惹了猫,
猫去追兔子,
兔子乱蹦乱跳,
小孩大吵大闹,
船就翻了……
大家都掉进水里去了。
甘伯伯跟山羊牛及绵羊猪狗猫兔子小孩儿一起游到岸边,再爬上岸,让太阳把身子晒晒干。
甘伯伯说,我们只好穿过这片草地,走路回家了。我请你们到我家喝喝茶。
喝完茶,甘伯伯说:“再见啦,下次再来游河吧。”
"
《和甘伯伯去兜风》是一个相似的故事(这两本都是由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翻译)。故事中的狗猫猪兔子山羊鸡都跟孩子一样,他们爱玩、好奇、淘气,虽然信誓旦旦说“我保证”,但每次一起参与都会状况百出。
彭懿在《和甘伯伯游河》导读中讲到,孩子是在‘秩序→秩序的破坏→秩序的恢复(或者是新秩序的形成)’的重复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但是同行的大人会不会因为孩子破坏秩序而暴跳如雷,从而让孩子失去学习构建秩序的机会呢?
甘伯伯没有,他包容了孩子们带来的一切后果,并且还邀请他们下一次再一起玩。如果有这样的大人陪伴长大,是不是会有更幸福的孩子,进而有更幸福的、未来的大人?
04
关于生和死
《妈妈生小宝宝了》,关于生命的诞生。小小人儿对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充满了好奇,同时,又有很多担忧。最后,欣喜地迎接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发现这本的画风跟约翰·伯宁罕的不一样。
原来,这本书是约翰·伯宁罕和妻子共同完成的。他的妻子海伦·奥克森伯里也是童书创作者,是英国著名的插画师,图画部分由妻子创作。关于生的话题,好像小孩儿天生就有兴趣。读完《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汉堡让我讲她出生的故事。从孩子眼睛里的光芒便可知,她喜欢这个“我从哪里来”的故事。
这本书也很适合要迎接二胎的家庭来读
汉堡最近喜欢“拉屎 放屁,死了……”她模仿巧虎里面的词语接龙游戏,自创接龙,比如,劳拉——拉屎——,然后哈哈哈哈哈一阵大笑。她让我讲“弗洛格死了”的故事(弗洛格系列并没有说到弗洛格死)。
于是,我简单回顾了弗洛格的一生,它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的春夏秋冬后,最后,幸福安详地死去了。她脸上有点困惑的表情,我猜可能是这个“死”好像跟她以为的拉屎的“屎”不一样。我问她,你知道什么是死吗?三岁的小娃牛头不对马嘴地回复一通。
《外公》是约翰·伯宁罕以岳父为原型的,故事深情、温暖
在《外公》这本绘本中,约翰·伯宁罕也用了对开页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左边以单线描绘,右边则是淡淡彩铅;右边是祖孙二人的日常:花室摆弄花草、玩过家家、海滩玩耍等等;左边则是二人不着边际的对话。
后来,外公说,我今天不能出去玩了。从图画可以看出外公生病了。小女孩说,外公,明天我们一起去非洲玩吧,你来当船长。说完这句,再翻一页是小女孩孤单的凝望,眼前一张空空的椅子。绘本开篇,在外公的花园里,小女孩问,外公,蚯蚓会不会上天堂?
全篇省略了“外公说”“小女孩说”,而是用了两种字体来表现外公和小女孩的对话。读到最后一页,汉堡会问,她的外公呢?我收拾收拾情绪,平静地说:她的外公过世了。
汉堡答:就是去天堂了吗?去天堂会不会掉下来?哦应该不会吧,有云上的孩子。他们会接住外公吧,外公以后就住那里了吗?
嗯,是吧。
从约翰·伯宁罕这里,我们开始了关于生死的小小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