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见陶玲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像是在开玩笑,便说:“别一惊一乍的,好好的档案室,怎么就保不住了呢?”
陶玲说:“是真的,档案局打算把我们的档案室收过去,归他们管。现在他们局长已经去了市委办公室,正式提交收取我们档案的报告。”
“这我就更不明白了。我们的档案是专业档案,别的单位也不会来查这方面的档案,他们收去有什么用?”
“怎么会没用?就是因为有用,才这么急吼吼地要收我们的档案。”
陶玲接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细说一番。这档案局和档案馆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局长就是馆长。今年他们要申报国家级先进档案馆,自己对照条件,其它各方面都符合,唯独馆藏档案份量不足,于是加紧档案入馆工作,在各单位的文书档案都归馆后,还有缺口,他们局长就把主意打到党史办头上。党史办的档案份量大,管理规范,不仅能填补缺口,而且不需要再作整理。
唐诗听了后,哼了一声,说:“简直荒唐!把档案都给他们,我们怎么工作?真是妇人见识!”档案局局长是个40岁左右的女同志。
“要是市委办公室同意了怎么办?”陶玲担心地问,因为党史办归市委办代管。
“不会的。我相信市委办邵主任是有主见的,不会被这种异想天开所左右。”
唐诗这么说,是在安慰陶玲。他心里其实也没底,邵主任会不会被那个女人忽悠,会不会心血来潮把党史办卖了,这种可能性不是绝对没有。但他抱定一根底线,任谁都别想把档案室从党史办拿走,除非是把他这个党史办主任撤了。没有档案就是无米之炊,这个主任不当也罢。
主意已定,就坐等别人来找他。当天无话,第二天第三天也没人找他,直到半个月后,唐诗在上班路上碰到市委办邵主任,才知道这事早已了结。邵主任问唐诗,档案局谭局长后来找你没有?唐诗说没有啊,她不是去找你了吗?邵主任说,她找我说事,我就反问了她一句:你们把党史办的档案收走,以后你们档案局帮他们编党史?唐诗问,她怎么说?邵主任说,她没再说话,就那么走了,我还以为她去找你了。
唐诗听了哈哈大笑,心想还是邵主任有本事,他那句反问,简直就是杀手锏,谭局长如何承受得了。
其实邵主任当时也是权衡利害,他知道唐诗的脾气,如果顺着谭局长的意思办,唐诗断然不会同意,到时候闹僵了自己下不了台。何况,唐诗在办公室搬迁时为了档案室的安置和常务副市长硬扛的事,他也听说了,这时候你拿走他的档案室,那不是在踩老虎尾巴吗。再说,谭局长的主意也确实欠妥,索性撂下一句狠话,让她断了念想,好平息事态。
唐诗对邵主任的想法一概不知,他这人就这样,从不琢磨领导的心思,更不会投其所好,对领导一是一,二是二,该汇报的汇报,该请示的请示,领导说得对的就执行,说得有偏差就去理论一番。像他这样的干部很难讨领导喜欢,只是因为工作能力强,领导不得不用,毕竟机关总有些难缠的部门,需要这样的人去开垦。
不管怎么样,唐诗为了单位的档案室,连着两关都闯过来了,还是很开心的。所以,当他在无为县党史办听了王主任的那番话后,在惋惜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侥幸之感。
从无为回来后,唐诗和小焦开始分头查看并摘抄带回来的那两份资料。唐诗看的是第二十四军渡江战役总结,首先看到的是第二十四军发起渡江的地点,是在无为县的姚沟到枞阳县的北埂一线,这一点让唐诗很失望,因为张孝华的渡江船是从无为县的泥汊发出的,这条船显然与第二十四军无关,也就是说,这份战役总结不会有张孝华“渡江第一船”的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