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多吗?可不要打埋伏噢。”唐诗首先来了个火力侦察。直觉告诉他,这两份资料在涉及面上似显过于单调,无为作为渡江战役的重点县,在大侦集时不可能只征集到这么点资料。
“还嫌少啊,能找到这些就算不错的了。”王主任不疾不徐地笑着,厚厚镜片后的双眼夸张地瞪得圆溜溜的,一只手习惯地将头上仅剩的几根毛向中间捋了捋。他那头上“聪明绝顶”,全靠边上的一缕长发遮挡,是标准的“地方支援中央”。
唐诗也跟着笑道:“特地来你这里寻求支援,当然是多多益善。”
“爱莫能助啊。也怪你主意来得迟,要是你早一年过来,说不定还能多给一些。”
“此话怎讲?”
“去年搞文明创建,县里组织了一次大检查,查到我们这里,说我们办公室太乱,到处都是资料,建议我们好好清理一下。你也看到了,我们这里就这一间大办公室,资料只能这里放一堆,那里放一堆,不像你们那边,除了办公室还有专门的资料室。没办法,只好把那些零散的资料清理掉了。”
王主任说着,一脸无奈,那只手也下意识地在头上连连捋着,似乎要把那些被清理掉的资料再捋回来。
唐诗听了心中连呼可惜,干他们这一行,征集来的资料就好比农民种地收获的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他能体味到被迫清理资料的难舍之情。
由此他想起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时如果不是咬定不松口,单位的档案资料同样会面临被“清理”的结局。
那时他刚到党史办,办公室在一栋单独的二层小楼上,一共3大间。这里本是住宿区,由于空间大,办公也还方便。这时一位乡镇书记晋升为副市长,全家跟着进城,看上了这个二层楼。于是常务副市长出面做工作,要求党史办搬进新的办公大楼,把房子让出来。开出的条件是,3间换3间。
唐诗本来也乐意搬,但当他看了新办公大楼的房间后,改变了主意。原因就在于,这里虽然也是3间,却比原先的3间面积要小得多,6个人办公,要1间办公室,1间主任室兼接待室(党史办经常有老同志来访),剩下1间做档案室显然不够大。十几个制式档案柜,在原先那个大房间勉强摆开,换成现在这个小房间,塞都塞不进去。问题还在于,党史办的档案室在前任黄主任手中,曾花了大气力,从硬件到软件作了规范建设,一举成为省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唐诗可不想当败家子,把这个先进单位弄丢了。
有鉴于此,唐诗向常务副市长提出,必须再增加1间房子做档案室,否则无法搬迁。
这等于是讨价还价,也算是抹了常务副市长的面子,单位的人都有点担心。唐诗说没事,我们做这边田就要向这边天,市长也不会那么小家子气。
常务副市长也了解唐诗的禀性,别的话没说,拿出一个权宜之计:承诺增加1间,但要过段时间等文物管理所搬走后再给,党史办先搬过来,档案室装不下,可将部分档案柜暂时放在中心走廊上。
有了常务副市长这个包票,唐诗也就没有计较那个暂时困难,及时把办公室搬了过来。一个月后,文物管理所搬走,唐诗把腾出来的这间房中间隔了一下,把走廊上的档案柜放在里面半间,外面半间摆了一张桌子,作为档案调阅室。档案管理重新走上正轨。
这边刚整理好,那边又出现新的问题。那天下班前,负责档案管理的陶玲找到唐诗,急匆匆地说:
“主任,不好了!我们档案室恐怕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