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安得双全法,唯有三生不负卿。
——仓央嘉措/最美情郎
第一次知道“稻城亚丁” 、“色达”是在2018年4月16号。两者都是在四川省境内的高原地区,听朋友说,如果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很容易出现高反,会很难受。这种“听说”就跟我在还没去东北之前、听说东北很冷的感觉是一样的。我知道东北很冷、但是不知道冷到什么程度,我知道可能出现高反、但不知道高反是什么症状。
2018年9月28号清晨06:05,我跟梁小姐从广州飞往四川稻城、中途经转成都,这条路线的航班是今年8月1号开通的,大大缩短了游客去稻城的时间。我们准备了高原安、西洋参含片、999、藿香正气丸等各种药物,并且提前吃了半个月的红景天胶囊,防止出现高反。
机场海拔4411,我的状态挺好的,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有点窃喜。这一天我们没有出去游玩,而是为接下来的高运动量认认真真的休息。
2018年9月29号, 我们决定先登亚丁的短线,原来在真正开始登山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是坐景点提供的大巴上去的。这条路有很多弯道,每个弯道都足足有180°,部分游客没能适应这种重复的、幅度大的转弯,即使带了安全带也东西摇摆不定,小部分直接反胃呕吐。下了大巴,我跟梁小姐按照景区路标指示,手持登山杖朝神山“仙乃日”出发。
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在这种海拔下进行登山,尤其在有坡度的地方,我们的呼吸会稍微变得急促、沉重,但总体来说还是好的。一路上、山间溪水不断,清澈见底,这些溪水是山顶上的雪化开了汇聚一起而形成的。短线,我们经过“冲古寺”、“卓玛拉措”,最后到达“仙乃日”。
山顶上散落着洁白的雪,让雪山显得神圣又神秘。到这里,我以为只有年轻人有这体力,可眼前相反的是、许多中年人甚至是老人手持很重的单反、肩上背着登山包在拍着神山。听他们在激动的交流着,他们的下一站是西藏。一群中年人有着青年人的体力、状态。
回来路上,我们坐在大巴里,梁小姐适应不了大巴车的颠簸,吐得天昏地暗,受她的影响也我干呕了好几回,听她后来说“胃酸都要翻涌出来”。那种感觉我知道,很难受。回到客栈、吃了一颗布洛芬缓释胶囊,我们睡下了。
2018年9月30号,我们早上起来的状态不错,挑战亚丁长线。做好一切准备,我们7:45出发。坐大巴的时候,梁小姐的状态也很好,似乎注定我们今天的身体反应都是挺好的。
我们在游客中心徒步到坐电瓶车的地方,然后坐电瓶车到“洛绒牛场”。眼前的风景简直就是一幅秋天的画,枫叶红的平整草地、木头搭建的栈道、小桥流水、蓝天白云、远处的雪山,时不时跑过几只不知名的兔子、松鼠。
美得不像话。
我们沿着栈道边走边拍边。后来,便于游客徒步的栈道没了,因为开始上陡坡了,上坡的路很窄,我们把微单挂在脖子上、后背背着装满干粮及必须用品的登山包,开始借助登山杖一步一步往上爬。
没走半个小时,我们的呼吸又开始变得短促,呼吸声变得沉重。当我们开始遇到困难的时候,似乎周围所有不好的事都接踵而来,天气开始变得糟糕、刚刚的阳光明媚变得阴沉沉、下起了雨、山路变得泥泞,一不留神就会踩滑。目前为止我们的氧气瓶还是没有开启,我们害怕有依赖性,就像周围的部分游客靠着氧气瓶登山、走几步吸好几口。
我们披着雨衣、急促地呼吸着、还要留心脚下的泥巴,用登山杖确保扎稳了才敢踏出每一步,左边是山谷,我们绝不敢掉以轻心。就在距离牛奶海1.8公里的半山腰处,有一块比较大的休息平地,许多游客在这儿歇息、补充体能。这块平地算是分水岭,因为往上的山路越来越陡、高反也会越来越严重。
歇息了10分钟左右,看了表14:10,我们还没登顶、然而体力却损耗了许多。咬咬牙,我跟梁小姐相互击拳打气,继续。
但就从这一段开始、山间的风增强、温度下降,我们体内仅存的热量在迅速消失,手脚开始变得冰凉,每往高处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歇息几分钟,丝毫不夸张,脑袋缺氧,呼吸不过来,我们开始比较频繁使用氧气瓶缓解我们的处境。其实给我感觉,氧气瓶并没有真的给我们的呼吸带来多大的顺畅,而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心理作用。
出发得比较早的游客,已经开始下山。没有像现在这一刻这样,我们很羡慕往回走的、下坡的他们。往上走的人总会问往下走的人 “还有多久?” 往下走的人就像是我们的路标。而往下走的人总会向往上走的人说 “加油!快到了!” 往下走的人就像是我们的打气筒。
这条路不容易,种种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迫使一部分人停下了前进的脚步,但也有许多不畏惧的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攀登者,也许这就是“老当益壮”所体现的方面之一,年轻的我们都觉得挺吃力的攀登,他们却可以背着比我们微单重许多的专业单反往上爬,拍照姿势让他们看起来很专业、就好像这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继续往上爬、风景也越来越让人惊喜,究竟是什么样的终点才能匹配得起这一路的艰辛。下午15:25,我们到达牛奶海、五色海的分叉路口,我们沿着牛奶海的方向走,越靠近我越紧张,大自然的神秘让我觉得自己无知。九月底的亚丁加上地势的原因,温度已经低至0°。
“牛奶海”名如其景,但她是个湖,雪融化成的湖水,湖的边缘是一圈雪白的冰、湖水明亮透彻、湖底的小石子看得一清二楚、湖水慢慢涌动的声音很舒服,雪山就在眼前,看得那么真切,我们都静静的看,生怕玷污了她的纯白,没有人会忍心在这里乱扔垃圾。
可惜时间的紧迫、身体的疲惫提醒着我赶去终点,然后下山。停留在“牛奶海”15分钟左右,拍下眼前美得无法形容的画,走了、恋恋不舍、走走停停、频频回头。
下午16:00,我们继续克服高反到达“五色海”,五色海的颜色要比牛奶海深,在客栈听老板娘说起过、五色海在天气好的时候、在对的角度可以看到五种不同的颜色。但眼前的景色,看来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天气并没有放晴,一点阴沉,我们没有看到五种不同的颜色,只是看到湛蓝色的湖水,水蓝得彻底,五色海很安静、没有波澜、静静地躺在雪山堆怀里,像睡着了一样。
我爬到一块高地,可以同时看到“牛奶海”、“五色海”,赶紧掏出手机拍了一张全景。我们没有爬到最高处,因为时间不允许,很遗憾、没能到达最高处看到绝美的风景。
下午16:23,我们开始往回走、下山了,我们的呼吸明显顺畅许多,越往下呼吸越顺畅。回到客栈,草草吃了些东西,来不及把照片导出来慢慢欣赏,我们累得睡着了、睡得很沉…
邓超主演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这里取景拍摄,里面有这样一段爱情语录:
我希望有一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
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
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
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
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再见,稻城亚丁。
2018年10月2号凌晨4:00,我们从稻城出发前往色达。其实在此之前,我们的下一站是康定新都桥,那个具有“摄影家长廊”美誉的地方,国道318是一道风景线,那里靠近贡嘎神山,四川的最高峰。时机对的话,还可以拍到“日照金山”。
比较遗憾的是、我们在新都桥很难拼车到色达,从成都到色达、途径新都桥的大巴花费时长且麻烦,我们一拼到从稻城前色达的车就马上收拾东西走了,因为色达对我们的吸引力更大。
我们拼的车是越野车,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坐6人座越野车,什么型号我已经不记得了,司机是一位89年的藏族朋友、叫土登四郎。同行的伙伴,除了司机,还有一位哈尔滨的蒙古族女孩、一位重庆女孩、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年轻小伙子。
出发得早,路边还是黑漆漆的、没有路灯,全靠越野车的强力车灯。一路上基本没什么车,但时常会碰到野兔从旁边的道路蹿出来、还有牦牛在公路旁慢悠悠的走着。
我记得在一段路上,有只野兔突然蹿出来,四郎紧急刹车、却来不及了。坐在车里,我明显感觉到车轮下碾过什么东西,我们都惊叫了一声,但已经无可挽回。四郎嘴边念着我们听不懂的藏语、但我们都明白,他是在为野兔诵经。
土登四郎是个地道的藏族小伙,一路上给我们播放他觉得好听的藏歌,他本人也爱唱歌,歌喉很清亮,我们调侃他去参加中国好声音。我在亚丁客栈里碰到的那位藏族厨娘,她也爱唱歌,不管有人没人,她只管唱她自己的,嗓门别有一番风味儿。感觉藏族朋友是天生的歌手,他们大部分人的歌声听起来很辽阔、很自由。
早上7:30,我们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店,吃了碗素面,继续赶路了,说真的,那碗面,很好吃。我们的精神都很好,大家交流越来越多,四郎除了是个专业级的老司机,还是个很不错的导游。可能也因为他去过的地方多,他很擅长跟我们交流,普通话说得非常好。除此以外,藏语有许多口音分支,四郎不仅会听还会讲,我跟着他学了几句,没过多久,完全不记得了。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右边是高大的山脉,左边是奔腾的雅砻江,车子沿着山脉道路开。我越来越感叹、倒不是因为两旁的美景,而是因为平整的道路。我无法想象在还没铺设公路之前,这边是有多么的与世隔绝,我也无法想象、这条道路是怎么通过重重困难修建起来的,我更加无法想象、在战争年代,我们的老辈们吃了多少的苦。
下午13:25,我们的车子停下了,前面的路被封上,四郎询问了旁人、要18:00左右才可以继续前行。
下雪了,不是很大,伸出掌心,雪花马上融化了。我们下车进屋子里暖和休息。坐在屋子里面、捧着热乎乎的茶,窗外的雪花越来越大。
一场大雪、把四川折多山、新都桥送上了国庆头条,这场雪确实大,让我想起了今年一月底去的哈尔滨,我只在哈尔滨见过这么深的雪迹。
我看了下手机的气温提示,原来并不是要到0°才会下雪。好在的是、我们提前改计划绕道在去色达的路上了,不然困在新都桥,后面的行程一定会被延后。
我们每人买了一桶泡面,泡面的价格竟然是正常的,还加热水,人情味十足,这让我很是诧异,要知道大山里物资是比较紧缺的。下午16:05,道路提前放行,我们很开心,因为距离色达不远了,我们还讨论起了晚上去到色达是跟大伙儿拼藏餐、吃地道的手抓牦牛肉饼还是烧烤……
我们的车子继续往前赶路。雪停了、下雨了,我们的前面是几辆摩托车、车上的人穿着雨衣、车后坐捆绑着一个大麻包袋,四郎跟我们说,这些人是要赶往色达进行天葬的。藏族家属会将逝世者送往天葬台进行天葬。
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地点让秃鹫吞食,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方式。
对于藏族文化,我不了解、所以不做任何评价。
车子越来越颠簸,四郎说因为前面将有一段很长的路是还没修好的,加上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有几辆小型小轿车也跟我们一起,他们的车底盘已经肮脏得不像话、有的段路行驶起来挺费劲。四郎很自豪,因为他的越野车在这种道路上展现出来的优势实在太明显,我发现、道路越泥泞、他越狂。
好不容易过了这一段坑坑洼洼的泥路,又来一段穿越山峰的雪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雪路、我们的车子一直在往上开、白色的雪山就在我们的车窗外、道路没有护栏、反复的弯道还是180度,我们在车里很兴奋,有种电影里的感觉,拿手机出来录小视频,即使手机没有一丁点儿信号。
直到现在回来、晚上在被窝里慢慢地回想起这段旅程,才越想越怕,后怕劲儿上来了,就把被子盖过头。我甚至想到、万一一个不小心冲下了山崖、我们就真的玩完了、还给爱我们的人带来严重创伤。
暑假里,我看到过一则报导:四名女生自驾川西、刹车不及时坠入雅砻江,两名女生确认死亡。两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消失。我们沿途经过四个女孩儿坠江的地点,她们的车被打捞起来放在原处作为警示、借此提醒司机们安全开车。
自2017年来,川藏线、川西环线的路况大有改观。多年以前走过318国道的司机现在再走318时,都坦言再也找不到当时的挑战性。话是如此,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川西道路崎岖险峻,狭窄弯急,上依绝壁,下临深渊,一边是壁立千仞的落石威胁,一边是毛骨悚然的百丈悬崖,没有10万里程的老司机,真不建议上路。——网络评论
经历过,我想、我应该不会再坐车飞奔在这样的山路上了,这样的体验,一遍足够我后怕好些年。
晚上18:23,我们到达色达金马广场,住进地地道道的藏民房子,房屋内部装潢是典型的藏民风格。但不像北方、这里没有暖气,天冷时靠的是暖炉,暖炉的作用丝毫不必暖气差。一下车、雨又变成了雪,屋子的女主人邀请我进主屋烤暖炉子取暖,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亲切了。
藏族朋友不仅把自身的传统文化延续得很好,就连藏文也一并流传了下来至今在藏区使用。
色达县的中心镇很小,随便走一下就基本把周围比较繁华地方走遍了,这里还是挺欠发展的。时间还是19:45,除了站岗值班的人民警卫,路上已经没多少人,冷冷清清,我们匆匆忙忙赶回客栈,老实说、安静得可怕。
坐了一天路况不一的车程,我们也精疲力尽、沉沉地睡去。
2018年10月3号,我们怀着很期待的心情准备从镇上出发去色达有名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镇上有许多专门开往佛学院、天葬台的拼车,价格在6~10元左右每人。我们当时一同拼车的伙伴是一位扎巴、三位觉姆(俗称、下面会有解释)。他们都身着暗红长袍、头戴介于黄色跟橙色之间的僧帽。
在没来到色达以前,我想象中的僧人是有着与世无争的面孔、见到施主会双手“合十”打招呼。我们坐在车的最后一排,前面一排最右边的觉姆一直盯着我跟梁小姐看,我跟她对视了几次,事实上、当时我挺害怕的,觉姆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让她的眼睛看起来是红色的。被盯得发麻了、我忍不住尴尬地“合十”礼缓解氛围,她也微微对我们笑了一下。
我没由来的警惕、我也不得不警惕,我多希望车里有跟我们一样的游客,我的肩膀是紧绷的、左手紧紧握着梁小姐的右手,用手机定位我们的方向,确保我们真的是一直往目的地出发。
后来、觉姆的一个动作打消了我的戒备心,她帮我关了车窗、因为我的散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即使她不会说普通话、即使我听不懂藏语,但这一瞬间我已经选择相信了她。很奇妙的感觉。
中间有个比较小的觉姆、看起来身体不太好,我猜是生病了、按照藏族文化、应该是去佛学院拜佛之类的。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30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五千在家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
远看、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为数众多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起伏,蔚为壮观。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五千名僧俗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它与亚青寺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寺庙。
到佛学院了、很多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比我想象中要多出许多。在正真看到一大片的红房子之前,是小部分零散的橙色小房子、稀稀拉拉的在沿途边,我们坐了一小段路的公交。慢慢的、出现了红色的房子、房子越来越密集,公交车停下,车里的人群兴奋不已,我们随着人流涌下了车。
佛学院修建了许橘色的露天楼梯,基本所有往上走的路都可以通过楼梯上去,我们暗自窃喜。后来、我们严重地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几乎所有楼梯的梯度是接近80°往上、每走几级、我们就得歇一下,越往上、膝盖越累。
爬到学院最高处,我们往下俯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让整个佛学院的面貌显示出来、贯穿学院的是一条曲形的主道、周围是几条向四周延伸向上的楼梯辅道,整体格局规划有序,密密麻麻的红色小房子分布错落有致、看起来不像佛学院,倒是有种异域风格的童话小镇。周围是忙着拍照的游客。
在感受了山顶的全局风景后,我们抄小道沿着坛城的方向走去。佛学院的内部小道很狭窄,只能同时容纳2个人,在山顶偶尔碰到扎巴觉姆、我们向他们回了“合十礼”。他们当中有部分不太会说普通话、但是大部分听得懂。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往坛城方向走、置身于红色的房子当中,辨不清东南西北、只知上下,边走边拍。
早前下过雨的、灰蒙蒙的天空慢慢变得晴朗,对边一片的小房子上的窗户折射太阳光线、眼前的红色变得更加鲜艳、旁边的山坡草地变得更加翠绿、颜色对比鲜明、说不出的美。来往的扎巴觉姆低头走自己的路、念该念的经、拜该该拜的佛、上该上的课、心无旁骛,虔诚的气息由骨子里散发出来。
接近傍晚,我们开始往下走,准备回镇上,游客并没有因为暮色降临而减少,佛学院的夜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我听说学院夜晚的星空是极美的,遗憾的是我们出于个人安全考虑跟交通、我们等不到迟来的美景了。
我问佛 “ 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 “ 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佛又说缘是一块冰、要度五百年。佛问 “ 苦吗?”我说 “ 不苦。”
2018年10月4号,我们准备前往色达天葬台。如其名,天葬台是藏族进行天葬仪式的地点之一,我前面有提到过、这种天葬方式属于藏族流传下来的传统丧葬文化。
藏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
还没到达天葬台,可是我莫名感到紧张、有种压迫感。有在网络上看过驴友写的游记、驴友觉得现场有些难以接受、 天葬过程会有阵阵难闻的味道。也许是看了驴友的文章、先入为主,所以使我紧张。我们在距离天葬台直径1000米的地方沿着游客路线上去,周围很荒凉,只有黄土跟石头建筑,这些石头建筑带有典型的藏式风格,让我想起了中学时候很喜欢的一本小说《藏地密码》,里面有很详细的关于藏族石头建筑的文字描述,今天算是真正的见过了。
这里周围植被少得可怜,但前来参观天葬仪式的游客并不少。距离仪式开始还有一两个时辰,我们以为来得很早了,但看台边已经没有了大部分的位置,凭靠着比较瘦弱的身板子、我们慢慢地挤到了看台比较靠近边边的位置、刚好可以在人头细缝中看到进行天葬的尸陀林。
在色达天葬台,没有痛苦、没有哭声,更没有依依不舍,一切都在默默中进行。观者神态各异。
有人这样描述过天葬:非常欣赏藏族面对死亡的态度,坦然且尊重。
我其实不知道怎么描述当时的感受,我不是很能理解、但又确实让我心生敬畏,畏惧并敬重。我想、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不能理解,那就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关于色达天葬台,出于尊重,不涉及更深的记录。我们没有去看土拨鼠、也没有去金马草原。回到民宿,收拾好行李,晚上很早睡下了,因为同样是凌晨四点,我们要坐车前往四川省会成都,回到市区。
再见、色达。
2018年10月5号凌晨4:00,我们坐上了开往成都的商务型小汽车,司机同样是藏族的,但很明显这个司机没有四郎一半儿的好玩,唯一值得表扬的是他开车很平稳。可能是经过了一个星期的高原徒步、较大的攀爬运动量让我的困意在平稳的车子里被无限放大、睡了一路。18:30,我们住进了成都迷津青年客栈。
2018年10月6号、7号、8号,我们都待在成都,这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城市。成都也称为“蓉城”、“锦城”,熊猫的故乡,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这些都是以前的我在书本里了解到的。
2017年,赵雷的一首民谣《成都》红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听到这首民谣脑海里冒出的是小时候在巷子里跟小伙伴儿戏耍的场面,好像跟这首曲子没什么关联,但它就是会让你想到过往云烟,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脚下、我踩在成都的地面上,周围、是成都的风景。成都虽然是省会,但她不像我们广东的大城市般急促,这里的生活节奏比较慢,这几天的温度均是在17°左右。
舒适的温度,卸下沉重的登山包、脱下厚大的羽绒服毛衣、垮上轻盈的斜挎包,我和梁小姐在成都的街头上悠闲地闲逛,在地标“熊猫”处排队打卡、在宽窄巷子清凉的玉林路上晃荡、也去了三国文化浓厚的武侯祠、也在春熙路上忍不住买了喜爱的服饰、感受过太古里的各种奢侈时尚品牌、吃了锦里的有名小吃、尝试了正宗的成都火锅,当然、绝不会落下去拜访代表中国名片的熊猫……
成都没有像亚丁、色达那样给我的体验深刻,但事实上、我觉得成都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没有很紧迫的节奏、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美食丰富。
成都人除了爱辣、其实也很爱甜,这两味像极了当地人的性格、热情活泼,热爱生活。
“生活实苦,所以要找一个甜的人作伴”。其实除此以外,“做一个甜的人,利人利己”。
2018年10月9号,我们提前返程回广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去重庆、那个长江流过的城市、还有那个《千与千寻》的拍摄场地洪崖洞。有些遗憾,尽管如此,我也觉得值了。
我跟梁小姐在广州站分开的,回学校的火车票订得比较早,时间紧迫,来不及跟梁小姐好好道别,就拖着行李箱匆忙地赶往安检台,很幸运、我赶上了!
回到东莞,在石龙火车站坐公交回学校,倚在窗边,已经接近傍晚,余晖透过玻璃窗映射在我身上,街景一直在后退,车里是熟悉的莞式粤语广播,竟让我产生了一种久违的回归感,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说话方式。
我迫不及待想回学校,回去见我在大学里感情颇深的两个老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念她们、明明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没有混一起。
出发的时候,前方的未知让我期待也惶恐,后来的经历也都证明了在这一段旅程当中遇到的很多人和很多事让我刻骨铭心。
王祖蓝曾对李亚男说 “ 如果你今天只看到我一个人好,那是因为你没有选择。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你出去了、看过了,还是觉得我好,那我才是你真正的选择。 ”
旅行途中,有碰到老当益壮的旅行者、有碰到相互照顾的默契伴侣、有潇洒豪迈的兄弟闺蜜攀爬者、有浩浩荡荡的团游队伍、也有许多有故事的孤独者。
慢慢的,我到过你成长的岛屿、渐渐熟悉你喜爱的摄影、听你热衷的音乐、涉及你关注的运动、寻遍你留下的足迹、问你问过的佛…
慢慢的了解你、同时也在慢慢的了解我自己。
我越来越笃定,我由衷地祝福我自己:继续做一个赤诚善良的人。
我想,最好的鸡尾酒是人与人之间故事的交融。沿途中、我们倾听陌生人,陌生人鼓励我们,精神上的共鸣让我们感觉到轻松愉悦,我很享受这样的氛围,就像音乐无国界,勉励也不分年龄。
于我而言,沿途的美食尝尽舌尖里、沿途的美景尽收眼里、沿途的故事藏于心里、沿途的所得融入精神里。
其实,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却也一天一天更相信你的平凡。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