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社会互动能力。而教什么知识、怎样让学生掌握知识以及学生之间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开展合作,都离不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离不开教师对学情的把握。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什么”是教师在课前就已提前准备完善的内容,教学重点的把握往往根据教材的提示、对学生的预设和以往教学的经验来判断。可是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来安排教学内容,很难实现教学的针对性。而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则可以把学生的学情转换为直观的数据,帮助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器的使用是一种高效即时的摸底方式,教师只需要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提问,让学生通过反馈器进行作答,再收集数据,便可快速了解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内容,让“教什么”真正适合本班学情。
同时,“怎么教”也可以通过数据的呈现来选择。同样的,教师可以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设置成提问,同时在心中预设高低两个答题通过率参照数字。当答对率达到高标以上,对该知识点的教学可快速带过;若答对率未达到低标,则需要对该知识点作出仔细讲解;若答对率介于高低标之间,则可以开展小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的作答思路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同时,每个学生也要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观点,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再重新作出选择。数据的呈现让教师得以根据学情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要想让数据的呈现与运用合理有效,需要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数据作出精准的判断以及对课堂进行灵活的调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不断尝试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