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热了几年,甚至街角卖臭豆腐的大妈都开始用微信和支付宝了。
——忽然想到了碎片。
这个词从脑海里跳出来的时候,首先印入脑海的是小时候吃煮鸡蛋,喜欢把鸡蛋壳揉捏成碎片。有时候把蛋壳碎片塞进花盆的土里,听老人说可以做肥料。后来学化学,才知道鸡蛋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中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好像要好几百度才能分解。由此看来,鸡蛋壳做不了肥料,而花花草草也不需要补钙,所以把它塞进土里没什么用处。奇怪的是那些碎片塞进土里过些日子再扒开土层却找不到了——或许是被蚯蚓吃了吧。
现实中的碎片有很多种。
比如瓷器。生活中的器物里有不少,以前摔了会找补碗匠修补。补碗的材料是铜,工具可多, 钻锉镊钳锤剪俱全。补碗也是个精细活,几块碎片经过他们的手,又严丝合缝地聚在一起,甚至水都不漏一滴。曾经在窑厂附近看到过砖瓦的碎片,厚厚的一层,别丢弃在那里没人理会。历史上皇帝也用瓷器,给皇帝烧制瓷器的窑厂叫官窑,稍微有些瑕疵的成品都要摔碎扔掉,于是后人能在官窑附近找到很多以前被遗弃的瓷器碎片。官窑的瓷器碎片被埋在土里几百上千年都没人理会。现在重见天日,就变成文物。他们变成文物的原因是现在的人可以凭借这些碎片推演回忆历史,回忆历史是为了追溯好多辈子之前的记忆。
比如一张纸。
——这张纸如果写满了字,命运有两种。一种是保存起来。保存起来的原因可能是那些字是一位有点名气的人写的,其他人认为它很珍贵——当然,也可能认为他很值钱;另一种原因可能是那些字对纸的主人有些意义,可以追忆过去。还有一种命运是被扔掉。扔掉以后或者被拾荒者拣了送回造纸厂打成碎片重生;或者被风吹雨淋埋进土里自然分解成碎片再进生物圈。
——比如空间和时间。
宇是所有的空间,宙是所有的时间。 一位著名的坐在轮椅上的学者认为万物形成之前宇宙只是一个点,所有物质之间的距离为零。有一天这个点爆炸了,虽然爆炸了宇宙还是一个整体,但开始膨胀。说空间和时间是一个整体,说有空间的地方就有时间,有时间的地方就有空间;说只要宇宙在膨胀,时间就延续,时间停止就是世界末日。其实空间也是大大小小的碎片,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芥子纳米。而时间呢?就说一天吧,也算是碎片组成,被人为地分割成了时分秒毫秒等等。
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有人发现搜集了沉淀于网络里的碎片,再组合起来,变成了大数据。大数据被整合起来,就能发现规律。 规律被利用起来,就成了生产力。
还是那个轮椅上的学者,似乎还提出一个理论叫时间轮回。仔细想想,应该就是半天黑夜的反复,春夏秋冬的交替。
——其实所谓的白天黑夜和春夏秋冬都是人给自然定的义而已。
另外,这个秋来的时候,上一个秋早走了,化为碎片,藏进了我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