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写作的“初心”?我想,实际上首先应该是由衷的热爱吧!这里我想分解为两个部分来谈,即阅读和写作。
对于阅读的爱好从小就有,记忆中从识字起就开始读书,凡是能找到的书籍我都能津津有味捧读,手不释卷。记忆里有一个画面,小时候每逢春节,正月里是走访亲戚和家族大聚会的时刻,亲友们在大舅家团聚,大人们打麻将、聊天,熊孩子们成群结队放烟花炮仗。那时我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女孩,一般不掺和表兄弟们无聊弱智的游戏,凭借素日猎书的经验,果然在表哥的枕头底下找翻到一本古龙小说,于是不问自取,拿了书找到一处风水宝地——舅舅家厨房里的一口大米缸后面,静静地一个人躲在这个安静的角落里品味楚留香的传奇。不知过了多久,天已经快黑了,舅妈来到厨房准备晚餐,看见坐在米缸旁边认真读书的我,大为惊讶,出去便向满堂亲友夸赞我多么用功,大过年的所有人都在玩的时候,唯有我还在读书。面对大家的表扬,我只得低头尬笑,默不作声,心里盘算着等会怎样应付表哥的责难……
从那时候起就觉得,阅读是可以一个人享受的快乐,正如毛姆说的,阅读是人类的避难所。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少时喜欢读书,只单纯地觉得快乐,况且书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小学时有个好姐妹,两人好得天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我读了很多书,便开始讲故事给她听,小闺蜜十分捧场,尽管我的语言表述能力并不好,她仍旧听得津津有味,时时催着我往下讲,于是我搜肠刮肚,把所有看过的故事都一一贩卖给她,这样一来,也促使我去读更多的书。
小学毕业那年的暑假,借了一套《红楼梦》读得津津有味,从此每逢寒暑假,我都必将《红楼梦》重读一遍,越读越觉得好看,读到精彩的地方便觉得快乐无比,笑出声来,连“闹书房”一回都觉得津津有味,大爱茗烟。还用笔记本抄录其中的诗词,并且背诵下来,最爱的还是黛玉的诗词,反复诵读,心有戚戚。
小学毕业的暑假爸爸还带我们去城里的大伯父家玩,堂兄每天带我们出去逛公园,然而我最大的兴趣却是大伯父的书柜。大伯父是个武侠迷,柜中有全套的金庸和梁羽生小说,我随手拿起一本《鹿鼎记》,一下子就读得津津有味,每天埋头苦读,废寝忘食,以至于离开大伯父家的时候还恋恋不舍,舍不得放下韦小宝的故事。大伯父未曾料到我一个小女孩也爱上他的宝贝,只得安慰我:“下次来伯父家玩的时候再读啊!”我只得放下书本,叹息一声,毕竟是大伯父,不能像表哥的书那样偷走啊。
就这样一路读到中学、大学,离家住校,那时对于我来说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就是常常十天半月都不吃肉,省下来的餐费都买书了。还洋洋自得地把书都整齐地码在床里面,形成一堵书墙,每日满足地拥书入眠。常常晚上点着蜡烛看书,十分惊险,好几次差点烧着蚊帐,后来学乖了,改成手电筒,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书是日常操作,如此不良习惯,也并没有近视。
工作后,恶习不改,工资大都贡献给了书店。恋爱后,未来的老公忽然发现我喜欢在床上堆书看书的“不良习惯”,便板着脸教育我“床是用来睡觉的,不是用来堆书的”,我也不分辩,把书转移到梳妆台、茶几上,他便也不再有意见。我曾经看过一幅画,画里面的人物是毛泽东,他老人家在他的房间里读书,除了四壁皆书之外,宽大的床上靠墙也堆满了书。我感叹:生而为人,这就是伟人的不同凡俗之处啊!书想堆哪就堆哪。
如此日积月累,渐渐买书数千册,家中虽不说书满为患,也处处都是书。然而老公却不再反对,甚至表示支持,我曾暗自思忖,或许在他看来,有一个爱买书看书的老婆,总比一个爱买名牌包包化妆品的老婆省事得多。于是我更加放开手脚,肆无忌惮买书读书,家中四壁皆书,俨然一个小规模图书馆。儿子渐渐长大,由于从小见惯了书,习以为常,后来同学来家里玩,无不感叹:你们家书真多!儿子方才明白,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么多书的。儿子小学时班级评比“小小藏书家”活动,很容易拿了奖,我也适时引导他们多阅读好书。后来儿子都考上国外名校,老公愈发觉得支持我买书是英明无比的决定。
但一路走来吗,盘点自己读书历程,似乎是输入太多,而输出太少。多年来,我似乎只是一个书虫,如《聊斋志异》里有一篇《素秋》,美女素秋和她的兄长是两只可爱的“书蠹”,兄长“美如冠玉,风雅尤绝”,素秋也“肌肤莹澈,粉玉无其白也”,总之就是一对肥肥白白的小银鱼——“书虫”。书虫固然可爱,然而古人历来崇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的目的为何?自然也是能以写万言书为佳。于是我也尝试着写一些文字,如儿子小时候的好玩事迹,童言童语,后来结集成册,自己印了出来,儿子长大后拿给他们看,儿子们笑得前俯后仰,津津有味。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家做全职主妇,除了照顾孩子之外,就是读书。不过期间也有一些有趣的经历,比如我曾经因为关注儿童教育,无意中来到当时的新浪亲子论坛,结识了很多的育儿父母,参与了新浪很多的线上线下亲子活动,认识了一批后来相交近二十年的好友。并且由于我喜欢写作,当时新浪亲子杂志投稿的主编橘子邀请我加入编辑的工作,这对于当时全职主妇的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于是我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地接受了这一工作,在橘子手把手教导下,从小白成为了一名网络编辑。橘子后来也一样成为了二十年的老友,她居江南宁波,而宁波除了有橘子,还有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这对于我是致命的吸引,于是我理所当然在合适的时机奔向宁波,去见橘子,去拜访天一阁。
在网络论坛盛行的年代,我也曾痛快淋漓地冲浪各个文学论坛。由于对《红楼梦》的爱好,便常驻足各个红楼梦文学论坛,比如当时很火热的夜看红楼、红楼艺苑、悼红轩、中国红楼在线等等,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红迷”以及“书迷”,线上线下论交二十载,还时常组织举办笔会、录制《红楼梦》广播剧、线下聚会等等活动。我未曾想到,喜欢《红楼梦》的人竟有这么多!并且因为喜欢《红楼》,大多数红迷都善良可爱,才华横溢。《中国红楼在线》还曾经创办了《红楼梦网刊》,出版了红迷文集,并且就取名《红迷》,为我们那段快乐而美好的时光,留下了一个温馨的回忆。
后来微博、微信、自媒体的兴起,网络论坛渐渐衰落,夜看、中红、艺苑等论坛也都一一关闭,虽然后来也建立了各种微信群,但心中仍旧有丝丝挥不去的感伤。正如《红楼梦》里所言:“浮生着甚苦奔忙,盛筵华席终散场”,“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但这一段记忆始终是美好的,是我们生命中永不磨灭的星光。就如现在网络流行的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漫天星”,对于曾经共同畅游红坛的红迷来说,这段记忆会永远珍藏在心。
而阅读和写作仍旧是生命中的白月光,无论在生命中的高光时刻,或者人生的狭路暗夜,曾经有一段对于我来说至黑暗的时期,那个时候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人处于低谷状态,在最痛苦的时候,除了阅读书籍之外,我拿起笔,写一些诗词,并且尽量写出一些美丽芬芳的句子,通过自己的文笔来感受生命的美好,自我排解,自我鼓励,让自己坚强不放弃。
后来读到日本桂冠诗人高村光太郎的《山之四季》,在“山之春”一文里他写道:“当天气渐渐转暖,屋顶上突然挂上了许多冰柱。这些冰柱在极寒的天气里是不会出现的,到了初春时节才有,而且还相当硕大。冰柱不是严寒的象征,而是天气开始变暖的标志。虽然冰柱看上去会让人感到寒冷,但山里的人们每每看到它们,都不由感叹:‘啊!原来春天已经来了吗?’”
是的,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最黑暗的时刻往往是黎明降至的前兆。高村光太郎的这本《山之四季》写得非常美好,记述了光太郎的山居生活,优美的文字像是在对孩子娓娓诉说,如“山之秋”一文里所描写:
“中秋明月大约出现在十月上旬,月亮的位置非常显眼,人一仰头就能看见。北上山系山峦连绵,早池峰山南边的山海拔都比较低,从我的小屋附近可以看见月亮从这些山后升起的景色。一整晚,月亮就挂在南面的天空,并向秋田县的连绵群山方向移动着。天空非常澄澈,连一丝灰尘也见不到,因而月亮出来以后,天空很是明亮。泡澡的时候,浴缸里也盛满了月光;走到外边的原野上,身披银纱的芒草穗正如波浪般起伏着。这种时候睡觉的话就太可惜了。因此,我总是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在无人的山野里散步直到深夜。回到小屋后,我就切切西瓜、吃吃芋头。在这种美丽的夜晚,有一两次,我却曾邂逅非常美丽的野狐。这以后不久,红叶开始慢慢掉落,月亮也由圆转缺,就该到蘑菇盛行的时节了。”
太美了!这一段文字美得令人屏声息气,惊叹唏嘘。此时此景,我甚至宁愿化身月光下的那只银狐,静静地陪着诗人一起,品味这洒满山谷的月光。
而实际上,高村光太郎隐居在山村时,是日本战败时期,他在东京和花卷的住所在战争中被毁掉了,父母妻儿也都离散去世,彼时,他是一介无名游魂,过的是孤独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被日常的悲伤所磨灭,而是深情勇敢地在群山里生活,开垦种地、割草施肥、做饭煮茶,在大雪纷飞的小屋里静坐,在四季变幻中发现鸟兽花草来往的乐趣。山居七年,高村把他和春夏秋冬、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以及大自然的对话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写成了《山之四季》这本美丽的小书。以至于这本书里的山居经历成了无数人向往的生活,日本美学家松浦弥太郎一次次抄写、诵读这本书,并“梦想着能在雪夜的山庄住一晚,哪怕一次也好。”
“世界吻我以痛,我将报之以歌”,高村光太郎用笔写出美丽深情的文字,在这个冷酷又美好的世界,勇敢而恬淡地活着。这就是写作的“初心”吧,我品味着光太郎笔下的深山雪夜、秋野月光,在那一刻,时光和宇宙,永远定格,灵魂飞散成亿万粒星辰,快乐而自由地奔向无边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