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果,我来讲几个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我的爸爸。他来自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十几岁时到省城读技校,毕业后留在了太原参加工作。刚上班不久,赶上单位发福利,分了一小箱橘子。这种长于江淮一代的水果在北方大山上的小村子里实属罕见,初出茅庐的爸爸完全没有概念,还以为跟苹果差不多,就直接洗了洗,连皮一口咬了下去。结果当然……不好吃还是小事儿,闹笑话倒是必然。小时候听他讲这个故事时,我笑得不行,直说“爸爸真傻”。是啊,对于从小长在城市里、橘子是默认认知一部分的我来说,这种“傻事儿”实在不可想象。那时候的我想不到,其实自己也有很多从没见过、不知道该怎么吃的水果,我和当初的爸爸,是一样的“无知”,只不过“无知的内容”不一样罢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的小学时代。那会儿南北方直接的运输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芒果、荔枝这样的热带水果在太原这样的北方城市也没咋见过,我对它们的认知只停留在书本和电视上看过的图片。某一个夏日,我和妈妈在街上遇到一个卖芒果的小贩,一排排金黄可爱的水果整齐的摆开,格外诱人。大约是看到我眼馋的样子,妈妈在他摊前停了下来,花一块钱买了一个小贩捡出来、有点磕碰发黑的“贱卖品”——那是我第一次吃芒果,那陌生的香甜口感让人唇齿留香。吃完后,在妈妈的提议下,我把芒果核清洗干净保留了下来。不用多久它就彻底风干了,丝丝缕缕的纤维经过梳理整齐的顺向一边,有种“毫发毕现”的精致感。后来没几年,夏天的太原街头已经随处可见买芒果的小摊,这种水果的价格也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但这枚芒果核却一直在我的书架上放了很久,至少放到了高中时代。也说不上有啥好“珍贵”的,可能……只是习惯了,就没有丢掉而已。
第三个故事发生时,我已经参加工作一年多,在公司认识了老公(当时还是男朋友)。年末老板把员工挨个叫进办公室发年终奖,在办公室的沙发茶几上放了一盘又红又大的车厘子。那会儿这种进口水果还算高端商品,我之前没怎么吃过。老板客气的让了一下,我也就不客气的吃了一个。等领了红包走出来,就随口跟还在后面排队等着“觐见”的老公感慨了一句“大樱桃挺好吃”。过了一会儿轮到他出来,还没来得及交流拿了多少钱,他居然先从兜儿里摸出一个果子来递到我嘴边。到现在我还记得自己先是意外的一愣,一口咬下去笑得眉眼弯弯。当然不是为了占人家这点儿便宜,而是……本身没有期待,却被人用心在意的感觉……就是幸福吧?
在第四个故事的时间线上,我已经做了妈妈。那会儿小熊还不到两岁,我去深圳出差,返程的航班上随餐的水果是一小盒切块的西瓜。当时正是冬天,西瓜显然不是家里常备的水果,我就没吃,装在包里拎回来带给了娃。小朋友当然很惊喜,一边笑一边连说好吃。老公有点不解:冬天虽然不常买西瓜,但如果想吃直接去买也没啥难的,何至于让你舍不得吃还非得带回来给他?我只是笑,没解释。这哪儿是买不买得起的问题呢?不过是一周没见孩子的妈,表达她的挂念的一种方式罢了。
现在,生活条件已经好到几乎不会再有机会遇到爸爸面对橘子时的尴尬局面,我的孩子恐怕已经很难想象妈妈把一个芒果核当宝贝一样小心留存的感觉,无论是冬天的西瓜和进口的车厘子,“想吃就买”已经成了我们理所当然的想法。可是水果的香甜,有时不单纯因为它本身的味道;有些人,有些事,始终在我们心里,用一点点的“小用心”,传承和感知着生活中平凡却温暖的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