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沈从文的《边城》,再想想自己的编程,惨不忍睹哈哈哈哈。
作者文风的闲适恬淡,和谐悠远让我很是喜欢。
追忆童年,好像也有这种和谐悠远的感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记得我五岁的时候,过年就等那顿羊肉饺子,那会儿爷爷奶奶都还在我家,小年儿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就要开始准备忙活起来了。一家五口人,我和爸爸去集市买春联,挂钱,鞭炮。每次我和爸爸去买鞭炮,都会买一箱子我自己玩儿的。摔炮,擦炮,窜天猴儿,小蜜蜂,小陀螺......奶奶和妈妈去买肉和青菜,糖果瓜子,核桃杏仁儿。忙得不亦乐乎。
爷爷呢?哈哈,爷爷可厉害了。坐在炕上等待各家来拜年!因为爷爷在当地的威望和信誉都特别高,对各家邻里都有过不少恩慧,所以大家都特别愿意过来看看老爷子,和老爷子坐在炕上唠嗑,炕上暖和,屁股一沾就不愿挪窝儿。他们一唠就是一下午,也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多话,不过爷爷特别健谈,好像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小情都尽收眼底,我们家好像都有这个基因?我有时候就坐在炕上嗑瓜子儿,听爷爷和邻里叔叔大爷们聊天,一听也是一下午。他们聊庄稼收成,聊年头,聊置办年货,聊木匠工艺。爷爷是木匠,特别能干,家里的家具都是爷爷自己打的,选上好的木头,用榫卯木钉,能用三十年不坏。
在过年前三天的时候,选一块上好的羊肉,切好了之后,加一小碗水,剁他个十几分钟,放上豆瓣酱、葱沫、五香粉等等调料,用筷子再搅拌个二三十分钟,然后就用塑料袋盖上,把这个盆放在零度左右的库房里。以前一定要放三天,因为这样所有的滋味儿和所有的油水都能渗透进馅儿的每一个细胞里,咬一口都往外滋儿油那种!这个过程我们俗称煨馅儿。
过年前我们邻里的几个小孩子凑在一起放鞭炮,我们会琢磨各种玩法。把鞭炮装在瓶子里,点燃之后扔到天上,玻璃碴炸得满天飞,我们在下面抱头鼠窜;等哪个没出来的小伙伴上厕所,在厕所外面放鞭炮把他吓到哭,有时候会等一个小时,但我们几个小家伙穿着小棉袄,就在外面冰天雪地里蹲点儿;“定时炸弹”:用土堆一个小土包,上面插一根香,点燃之后把鞭炮的引线搭在香上,等过一会儿就听屋外“噼里啪啦”鞭炮响;把所有小鞭炮的火药一个个倒出来,放在一个大火药桶里,点着了之后会有一大团喷射的火花;把小鞭炮掰开,连成一个中国地图,点着第一个,能连续着一分钟,然后在地上烧出一个黑色的中国地图图案......
过年之后就要各家亲戚去磕头拿压岁钱了。我会去几个比较重要的亲戚家,给最年长的爷爷们磕头,确实不愿意磕头,但没办法,不过上了初中之后,就再也没磕过了,各家给长辈拜个年,压岁钱照拿不误。小时候压岁钱也是有攀比的,我们小伙伴之间都会问今年拿了多少,虽然知道拿得再多也没用,因为都在爸爸妈妈那里“保管”着。
这几天之后,我就会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市里,去更远的乡下串门。姨奶奶,姑奶奶,舅奶奶。。。把我搞得晕头转向,不过奶奶们对我都特别好就是了。我小时学习好,说话也讨人喜欢,奶奶们都特别喜欢我。到了奶奶家就是贵宾了,奶奶们会拿出连自己孙子都不让碰的糖果和饮料给我,我拿到之后先揣兜里,等他们来我这里要,我再分给他们,所以伙伴们之间的关系也很不错。
有一次我们去山上玩儿。有一个伙伴说要放鞭炮,那就放呗,在哪放不都一样吗。于是我们就放,谁知放了一会儿,我发现脚底的几棵干枯的草被点着了,然后我就用鞋去踩。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火在西北风的鼓吹下越来越大,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慌得不行,又害怕,所以就用脚踩,脱下衣服用衣服扑,就这样,烧了半边山的草,火停了。由于我们是在山的另一边烧的,所以大人们都不知道。我们约定好回到家里什么都不说,也别表现出来。我回到家,妈妈闻着我身上有一股烧胶皮的味道,然后就看我的鞋底,已经被烧化了,我这才供认了在山上的熊事儿。后来长大一些才知道,“山上一把火,山下派出所。”“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什么的,真不是玩笑。不过现在长大了,也没了小时的那股楞劲儿。
自从搬到城里,感觉年味儿不太浓了。也不是说不太浓,就是有的方面淡了,有的方面浓了。传统习俗在一点点变淡,现在城里几乎没有人会让自己的孩子给长辈磕头,红包也几乎都是用手机发到孩子父母手机上。过年开车到亲戚家里串门,也就是喝喝茶,嗑会儿瓜子,唠唠嗑,然后匆匆忙忙开车去下一家串门,现在把这事儿当成个任务,越快完成越好。以前把这事儿当乐趣,串门的交通工具只有大巴车,一天就几趟,在一家待久了就赶不上回来的车,就只能在主人的再三挽留下无奈地住下,第二天吃过中午饭,才恋恋不舍地放你回家走。再过一天再去第二家。现在一天能串五六家,两天就完成所有串门任务。以前过年都会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等赵本山的小品,因为直播只能看一次,然而有好多经典台词都还记不住,所以第二天第三天,在轰隆隆的鞭炮声中,打开电视把音量调到最大,等着看小品回放。现在优酷、腾讯等等平台,都能第一时间发布了。除夕夜大家忙着发红包抢红包,家人集齐五福等着支付宝开奖,在朋友圈晒晒年夜饭,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然后第二天起来给各家亲戚朋友打个电话拜个年,这个年也就过去了。
今年也是一样,年轻人们过着年轻人们的年,上一代的人坚守着传统的年,等到我们这一代到了上一代现在的年纪,这些传统还会被我们留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