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真的话很少。也就特别喜欢这种一句顶一万句。想找到一个灵丹妙药,一下击中要害,解决问题。于是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真的是结构巧妙。出延津记,回延津记上下两部分。看似年代不同,其中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物的命运似乎有相同之处,也许是岁月的轮回。
每一个人物都用简单的,素描一样的笔画勾勒出这一个人的性格,虽然好多人都没有名字,仅仅是老杨,老胡,老费,老裴,老罗,老鲁 ,小宋,老詹,老将,老冯,老姜,老吴哪一个都形象先明。
它不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景色的描写,单单就是通过事件,人物在这个事件中的所作所为,让人对这个人物印象深刻。
都是家长里短,仿佛都是左邻右舍家里的针头线脑。你听来又都觉得就是生活当中的这些人。生活当中的这些琐碎,诸多的烦恼,无人能聊。因为没有说话的,所以这个人他是孤独的。不只是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
杨百顺是孤独的,他小时候想要学罗长礼喊丧,他想把心中的郁闷喊出去。可是他爹想让他在杨家豆腐房磨豆腐,继承家业。他不学磨豆腐,出去跟老曾学杀猪。
安安生生学了一年半杀猪,由于自己不满师娘给的那三件下水,年关时候老曾腰疼走不的路,老曾让他打着自己的名号去杀猪,他自己学会了杀猪,可是更不满师娘给的三件下水,于是说与外人听,闲话传到了老曾那里,话是越传越多,传的都成了杨百顺说老曾黑,传的不像话老曾很生气,告诉杨白顺说我没有你这个徒弟。
丢了杀猪的这个事儿,出门找事儿做。进了一个染房,给人挑水,后因一个小猴子得罪了染房的老板老蒋,吓得跑了,都没敢回去。
还得找事儿做,那就去找传教士老詹,老詹把他推荐给了竹子铺的老鲁,破竹子杨百顺总是出岔子,后来老鲁就不让他干了。
在此丢了差事之后,在街上给人挑水,挑水只凭的是吧力气。
恰巧有一年玩社火,缺一个扮阎罗的,老冯就看上了跳水的杨百顺。年轻,有力气。杨百顺这一次扮阎罗扮的挺好。整个很出彩。
更巧的是被县长看上,通知他去县委大院儿种菜。这可比在街上挑水要体面的多。
还有好事者老崔给他说了个媳妇吴香香。吴香香的老公姜虎与人打架,丢了性命。馒头铺留给了吴香香,他们有一个女儿叫吴巧玲。吴想想有自己的心思,觉得樊上县政府这块儿牌匾,自己的馒头可以多卖些。起初,杨百顺想着得到吴香香家入赘,还有些不乐意。后来想想自己也娶不起媳妇儿,聚到杨家庄吗?也没有房子。想到这儿,然后就想就这吧。于是三天就结了婚。
结婚半年之后,县长换了老豆,老豆不喜欢种菜,喜欢打枪。把菜园子换成了靶场,辞退了种菜的杨百顺(杨摩西,吴摩西)。
辞退当天,倪三事儿就打了吴摩西,挨了打,回到家。他媳妇吴香香说啥,你咋能就受这气,你知道倪三为啥打你,那背后是由姜龙姜家支持,他是想要把咱们打走,你不去打姜家,那他会今天打咱,明天打咱。吴摩西一股火就提了把牛耳尖刀去找姜家。这媳妇儿不是凭事儿,而是挑事儿。这吴摩西如果跟姜龙打起来,被姜龙打死了,这都不是事儿吗?可吴想想不怕,
可巧,吴摩西去的时候,姜家没人敢出来,放出来一条狗,吴摩西也是不想杀人,既然是一条狗,他就把狗杀了。他杀狗还挺顺利,因为之前他学过杀猪,杀猪之前先练过杀狗。这只狗被他杀了,姜家老先生出来说和好。吴摩西说啥这两家都有了仇,啥和好,从此不再来往就行了。
吴摩西说的也对。吴摩西不愿意买馒头,他和吴香香也没有话说。吴香香太爱说话了,嘴都不带停的。吴摩西是啥话都不说。吴摩西除了和五岁的巧玲说几句话。
馒头铺相邻的是银匠铺,老高是银匠铺的老板兼雇员,老高爱说话。
吴香香嫌弃吴莫西挣钱少,让他去贩葱。他出去贩葱最起码得十天,可第一次贩葱就回来的早,早回来了四天,事情就出在这个早上。早回来的吴摩西碰吴香香与老高偷情。这吴摩西被戴了个绿帽子。吴想想跟老高跑了,拿着所有的钱。本来吴摩西也不当家,钱都是吴香香拿着的。把个五岁的巧玲留下了。
跑就跑了,吴摩西也不想去找。他安安生生跟着这个五岁的巧玲,继续卖馒头,这不是平安吗。可姜家不愿意,吴家也不愿意,非让吴摩西去找吴香香。
无奈吴摩西假装去找,吴摩西带着巧玲就想着在外边待几天就回来,可是待到最后一天,巧铃丢了,被人拐走了。
这下吴摩西就像丢了魂儿一样,于是开封找,洛阳找,郑州找,一直找了几个月,找不到孩子。
在郑州火车站偏偏遇到了吴香香和老高,他真是杀人的心都有。他看到吴香香落魄的给人打洗脸水,老高在不远处擦皮鞋。大冷的天儿,一个生意都没有了,吴香香怎么那么听老高的,老高让他买红薯,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吴香香还给他买红薯,并且喂给老高吃,吃着笑着。这吴摩西也算看明白了,人呐就是个缘分。没话说,什么时候都没话说。就有话说呢,再落魄的状况也有话说。
那就认了吧,他就不再想杀了两个人。即便是把他们两个杀了,仍然是没有人和吴摩西说话呀。
丢了巧玲,吴摩西也不能回延津了。别看那时候姜佳和吴佳都不管巧玲的事儿,现在这种情况,吴摩西回去了,人家那可是亲爷爷,亲姥爷,哪一个也不会放过吴摩西。
出延津记到这里就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