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的题目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怎样理解资本的流通过程呢?狭义地讲,所谓流通是“真正的流通过程,即资本的运动处在流通领域的过程(处于购买和售卖阶段)。”广义地讲,就是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或叫流通的总过程。《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流通过程,不是狭义的流通过程,而是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广义的流通过程。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七篇中 便讲到“一个货币额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是要执行资本只能的价值量所完成的第一个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市场上,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运动的第二阶段,生产过程,在生产资料转化为商品时就告结束……接着,这些商品必须再投入流通领域,必须出售这些商品,把它们的价值实现在货币上,把这些货币又重新转化为资本,这样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这种不断地通过同一些连续阶段的循环,就形成资本流通。”
第二卷共有三篇二十一章。其中一、二篇是研究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第三篇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可以说,一、二篇是研究微观经济的,第三篇是研究宏观经济的。
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马克思指出,这一篇要研究单个“资本在它的循环中所采取的不同的形式和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除了第一卷所考察的劳动时间,现在又加上了流通时间。”这一篇有六章,第一到第四章主要是分析资本的形态变化,第五到第六章分析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售卖;资本循环要采取三种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循环的关键是连续性,循环的中断,意味着再生产的停止。
第二篇“资本周转”。马克思讲:“在第二篇,循环是作为周转的循环,也就是作为周转来考察的。这里一方面指出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怎样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各种形式的循环;另一方面又研究了决定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长短不同的各种情况。我们还指出了,循环期间及其组成部分的不同比例,对生产过程本身的范围和年剩余价值率有怎样的影响。”简单讲,第二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周转速度以及对资本价值增值的影响。第二篇有十一章,第七章是序论,着重说明有关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问题:周转时间的构成部分和周转次数的计算方法。第八到第十一章着重说明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一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资本构成问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十二到第十四章,着重说明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问题。第十五章到第十七章,着重研究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反之则少。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比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的全部资本是按照什么方式进行再生产的,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究竟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一篇共有四章:第十八章分析了研究对象,“现在,我们就要考察作为社会总资本的组成部分的各个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个过程的总体就是再生产过程的形式),也就是考察这个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第十九章批判了资本阶级古典学派的再生产理论的错误。第二十章研究了简单再生产社会产品的实现条件。马克思通过对简单再生产公式的分析,论述了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第二十一章,研究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