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概念:
生产资本——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商品资本——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货币资本——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这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三种职能形式,相应地完成三种职能,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构成。
生产时间、流通时间——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在第四章里,我们已经知道了产业资本是如何获得剩余价值的。但是剩余价值并不是创造出来就结束了。我们也知道,商品经济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是用来和其他人交换的,这些商品对他自己是没有用处的。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只是一般等价物,是货币。因此,这些商品必须变成货币才行,这也是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的商品的唯一用途。否则等待商品生产者的就只有破产,商品生产就不能维持下去。商品经济也就不复存在了。资本主义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劳动被雇佣之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之中,劳动与资本结合,生产出了剩余价值。所以我们前边关于剩余价值和工资所谈论的内容,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资本在生产阶段的形式,马克思叫作“生产资本”。购买的生产资料是用来生产的,是资本;生产出来的商品是资本的产品,同样也是资本,马克思叫作“商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是资本,商品卖出之后换取的货币同样是资本,马克思叫作“货币资本”。资本要不断地运动起来,购买、生产、销售,不断的循环往复。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资本才能获得剩余价值,才能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才能实现资本增殖。在总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之外的阶段就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什么叫“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呢?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说在循环过程之中,产业资本在不同时间段要表现为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的不同形式,而每一种形式都要向其它形式转化。产业资本会表现为每一种形式,但是又不会永久停留在这些形式上,而是尽可能快地转化为其它形式。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也就是使用雇佣劳动生产商品的部门。
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从货币资本开始,到货币资本结束,也就是“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价值增殖的商品资本——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资本家用货币在物资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在每个具体的企业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数量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我们前边已经知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总资本中生产资料部分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购买劳动力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它各种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也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因为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不是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而是投入到生产之中,用于生产消费,所以这些货币是资本。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之中,资本获得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商品实现了价值增殖。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比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要多。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在前边的第四章已经说明过了。这些商品出售之后获得的货币数量,也相应的比最初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数量要多。这样,从货币开始到货币结束的一个循环,有了商品价值量的增加,以及货币量的增加。这就是货币资本的循环,它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动机和目的是赚钱。而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所以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用马克思的话说,“只是为了赚钱必须干的倒霉事。”因为赚钱本身才是目的,所以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
资本家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资本,除了用来购买生产资料之外,还因为工人的工资不能像购买生产资料那样赊帐或者间隔较长的时间,必须在短时间内支付工资。从工人这方面来看,因为是先干活后拿工资,所以是工人预付给了老板;而从资本家这方面来看,他必须在商品生产出来和销售之前就支付给工人工资,所以是老板预付给了工人。此外,由于在资本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原材料涨价,商品出售遇到困难等等,所以需要有货币准备金来消除循环中出现的干扰。
企业生产的规模要扩大,需要有追加的投资;如果不从信贷资本那里融资,就要靠企业自身的积累。由于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一个最低限额的投资,所以“要实现企业的这种扩大,剩余价值必须已经达到相当的数额”(马克思)。因此,企业赢余的货币需要积累起来,这些货币是潜在的货币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追加到生产中去,投资扩大规模。这就是货币的积累。
第二种是从生产资本开始,到生产资本结束,也就是“生产资本——价值增殖的商品资本——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新的商品资本——新的生产资本”。把生产资本作为循环的起点来看资本的循环,那就和货币资本的循环有些不一样了。生产资本的循环从生产资本也就是从生产过程开始,生产出来的商品(商品资本)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些商品出售之后换得货币(货币资本),货币再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资本),最后再进行生产,回到生产资本的形式。这个循环表明了剩余价值的周期再生产,因为这个循环是以生产开始,以生产结束。如果前后两个生产资本的规模是一样大的,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后边的生产资本规模超过第一个,就是扩大再生产。因为生产出来的商品资本已经实现了价值增殖,比第一个生产资本的价值高了,所以如果是简单再生产,也就是第二个生产资本的规模和第一个一样,那就说明价值增殖没有投入到再生产中去,要么全部被资本家个人消费掉了,要么被资本家全部贮藏起来了。反正是没有进入再生产中去。当然也可能是在市场上亏损了,但是在这里我们假定所有商品都按价值销售掉了。
如果是扩大再生产,那就是价值增殖也进入再生产了,所以第二个生产资本的规模比第一个大。(不考虑信贷融资)价值增殖不可能全部进入再生产,因为资本家要生活,他总要从中抽出一部分来进行个人消费,剩下的才能进入生产。至于有多大部分进入再生产,那要看具体情况了。不同的行业由于有着不同的资本的技术构成,所以不同的行业投资规模也是很不一样的。越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投资规模就越大。
第三种形式是从商品资本开始,到商品资本结束,也就是“商品资本——货币资本——新的商品资本——生产资本——价值增殖的商品资本”。把商品资本作为循环的开端和结束,那情况就又有些不同。商品资本的循环,从商品资本开始,商品(商品资本)售出后获得货币(货币资本),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生产资本),生产出商品,回到商品资本的形式。商品资本一开始就是包含了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所以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了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循环,也就是表现了全部资本的循环。在后边我们会介绍再生产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建立在商品资本循环的基础之上的。
商品资本是采取商品形式的资本,而商品是有寿命的。而且因为商品是具体用途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也不能像货币那样长久贮藏。所以商品资本需要尽快进入生产过程之中,或者尽快售出变为货币。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资本在货币形式上,比在易逝的商品形式上,能坚持较长的时间。资本如果不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它仍然可以是货币;但资本如果过久地停留在商品资本的职能上,它就不再成为商品,甚至不再成为使用价值。”“由商品体本身会变坏所决定的商品资本流通时间的界限,就是流通时间的这一部分或商品资本作为商品资本能够经过的流通时间的绝对界限。”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和经营的持续,产业资本需要同时表现为三种形式:一部分是货币资本,随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支付工资和经营费用,另一部分正在生产过程中是生产资本,最后一部分已经是生产完毕的商品资本,等待出售或者等待支付。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企业生命阶段、不同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都会使产业资本在这三种形式上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同时存在。产业资本在不同形式上的同时存在,事实上加快了产业资本循环的速度。因为资本的循环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所以资本循环的次数越多,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的利润也就越多。马克思曾经指出,“就社会范围来说,信用制度只有在不仅加速生产,而且也加速消费的情况下,才会使周转发生变化。”所以对于资本循环来说,消费信贷比生产信贷重要(因为除非用于技术改造、加强协作或者发挥规模效应,生产信贷只能扩大生产却不会影响到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这也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合作大力推广信贷消费的主要原因。各家银行都推出与各种消费有关的主题信用卡,甚至大的超市也有自己的信用卡。
二、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在资本循环的整个过程之中,资本先后经历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马克思说,“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所以,资本完成它的循环的全部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资本完成它的循环的时间越短,说明资本循环的速度越快,同样时间内资本循环的次数就越多,资本的盈利能力也就越高。同样的剩余价值率,一个一年循环10次的价值100万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和一个一年循环1次的价值1000万的可变资本是一样多的,但是前者的年度剩余价值率是后者的10倍。商业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去,都大大加快了产业资本的循环速度。生产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发育、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手段的增加也都会加快产业资本的循环速度。越是那些小本钱的生意,资金的周转速度就越快,所以他们的利润率就很高,往往能支付相当高的利息。
资本总的循环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生产时间并不完全等于劳动时间,比如有的工厂到了晚上就下班了,比如葡萄酒需要窖藏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生产时间都会比劳动时间长,因为劳动总要有间歇和停顿,只要产品没有完成,就仍然处于生产阶段之中,就仍然算入生产时间。因为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劳动时间,显然,这些间歇和停顿是不能创造新价值的,是要尽量避免的。如同马克思说的那样,“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越吻合,在一定期间内生产资本的生产效率越高,它的价值增殖就越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趋势,是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超过劳动时间的部分。”如果缩短生产时间还不够,还有更妙的方法。几年前一个意大利的葡萄酒产区受到当地警方的调查,因为有人发现,当地的葡萄产量不足以生产那么多的葡萄酒。
流通时间在两方面影响总的循环时间。一方面,流通时间是循环时间的组成部分,它的长短本身就构成循环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不变,流通时间越短,循环时间越短,资本循环速度越快。就像马克思说的,“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我们买东西买得特别多,卖方往往就给个价格上的优惠。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帮助他们加快了流通速度(还节约了后边会说到的流通费用)。另一方面,流通时间会影响到生产时间,因为生产和流通共同构成了资本循环,而生产和流通之间是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如果流通时间太长,企业就会面临经营上的压力,为了加快资本循环就往往不得不压缩生产时间。所以马克思说,“流通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或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资本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种消极限制的作用。”
资本需要不断地循环起来,才是活的资本。一旦停滞下来,就不但丧失了盈利能力,而且面临破产的危险。资本循环遇到问题,常常表现为商品资本不能出售,生产过剩停顿、资金周转不灵。在现代经济中,由于存在着大量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资本循环停滞,特别是资金周转不灵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常常导致债务方破产或者逃逸,同时债权人血本无归。只要上网搜索一下“无力偿还破产”,就有无数这方面血的教训呈现在大家面前。
小结:
资本的循环和流通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理论的重要独创性贡献,因为前人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做过值得注意的贡献。但是对于现实经济来说,这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产业资本循环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以及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规律,对于理解和深入探讨社会经济的流通环节和过程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马克思的这部分论述,见《资本论》第二卷前五章和第九、十二、十三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