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是进来营养健身界的新鲜词汇,身边有不少20+/30+的小伙伴开始抗糖,当得知主食里含有大量的糖份之后,就开始对主食敬而远之。我甚至看到有一位小伙伴将酸奶水果捞代替午饭,美其名曰抗糖养颜。
抗糖等于抗衰老,这点我同意。但我们“抗”的到底是什么糖?是主食,是甜点还是其他?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糖,又该如何智慧吃糖?
文章有点长,慢慢看,着急的小伙伴可以拉到最后看结论。
啥是糖?
所有的糖都属于“碳水化合物”,根据分子的聚合度可以分为糖、寡糖和多糖,它们所扮演的营养角色各不相同。
单糖、和淀粉是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类型。单糖的分子结构是单一的,因此代谢释放即时能量更快。分子聚合度越高,越复杂的糖,吸收代谢越慢,在体内参与的活动也就越多。
单糖是碳水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单位,任何糖类都必须先消化成为单糖,方可被机体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度极不相同,拿我们常用的主要三种单糖来比较,若以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为100,在人体中观察到:半乳糖为100,果糖为70。即半乳糖吸收最快,葡萄糖次之,果糖最慢。
我们所熟悉的主食(包括谷类,薯类,部分豆类)都属于淀粉的范畴,通过我们胃肠道一系列的转化,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利用,这些能量除了供给我们正常的生理活动,包括激素的分泌,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等等,关于下来的部分会首先供给我们的大脑,脑组织消耗的能量全部来自于碳水化合物的有氧氧化(所以我们经常有不吃饭就会变笨的说法),如果还有剩余,就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我们的肝脏和肌肉。
主食减少,糖分摄入不足,我们聪明的身体就会用蛋白质来供能,在一段时间内的确会瘦,但一个月之后就会发现体力大不如前,基础代谢的下降还会让我们变成一吃就胖体质,因为身体要疯狂吸收能量保持生命。
当然你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多吃蛋白质,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大不如前,因为大脑没有得到供养。
所以在我们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无论是否要保持身材,都每天必须保证250-400g的主食摄入(大约两个拳头的生食)。
那也有小伙伴问:如果减少主食,增加其他的糖类呢? 这样糖类的摄入也不少。
确实,这样糖的摄入是保证了,但由于吸收的速度和成分的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
以酸奶水果捞为例,水果中大多为果糖,也有少量的纤维素。但由于果糖的消化吸收速度太快,饱腹感不强不说,对血糖的波动大,这些糖分更容易被作为肝糖原储存在肝脏,增加肝脏的负担。近年来光吃水果就得脂肪肝的案例屡见不鲜。
而我们的淀粉消化吸收比较慢,饱腹感比较强,其中所富含的维生素b族,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对我们也非常重要。
抗啥“糖”?
虽然糖类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脂肪代谢,维持我们的正常生活,但如果摄入过量,不仅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反而会大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转变为脂肪,容易导致肥胖和动脉硬化;增加胰岛素负担, 容易诱发糖尿病;影响钙质和维生素类等物质的吸收,易造成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
儿童若吃甜食过多会造成骨折率上升,龋齿率增高;高糖饮食也是近视的相关危险因素。另外大量研究还证明,经常吃甜食,皮肤会比较油,容易长青春痘和长色斑,易得脂溢性皮炎,产生头皮屑。
所以抗糖也是刻不容缓,我们所说的抗糖,更多的是指除了主食和新鲜水果、蔬菜外,额外摄入的糖类。
包括:
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适当摄取。
制作甜品以及烹饪时所添加的糖,如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等。
加工食品中添加的糖,如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它们都隐藏在常见的饮料、糖果、膨化食品、面包、点心、肉铺、饼干、能量棒、果酱、果冻、蜜饯、雪糕、冰激凌、速冲糊粉中。这些食物都可能让你每天不知不觉摄人过多糖量,可以偶尔让嘴巴过过瘾,但不可多吃哦。
“抗糖”不代表不吃糖,而是“会吃糖、管理好该吃多少糖”。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习惯,科学控制糖的摄入量,避免“高糖”危害。
以上所列举的糖类,一大特点是代谢过程中会被胰岛素利用、进入血液的速度快,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性。关注健康尤其是关注血糖健康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非“添加糖”,比如低聚异麦芽糖、麦芽糖醇、阿拉伯糖、甜叶菊糖、罗汉果糖苷、结晶果糖等等,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不被胰岛素所利用、不会引起血糖升高。而且能够增值肠道有益菌。本,最好选择从来都在我们手心里。
我是乙蓉,
有趣的灵魂,不一样的视角,
国家营养师,健康管理师,
心灵工作者,自然疗法受益者,
生命数字密码解读师,阿卡西&催眠疗愈师,
左手健康,右手心理,双手结合,成就完整,
愿我的文字带给你一份喜悦,一份美好,一份启发!
感恩,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