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不能像清朝那样把大臣治得服服帖帖

我们对比明清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显著的区别,明朝的文臣特别的喜欢怼皇帝。他们不但会常规的劝谏皇帝的言行,还会挑刺干涉皇帝的私生活, 更有甚者为博名专门上疏骂皇帝。

在朝政上他们也极端地排斥皇帝的干涉,有时候甚至到了只要是皇帝的命令,他们就条件反射式的反对。在他们心目中皇帝最好如泥菩萨一般,垂衣拱手、一言不发。

而清朝呢?除了极个别为民请命、一心求死的官员,剩下的都以争当皇帝奴才为荣。清承明制,文人、士大夫们的生活、地位并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变化。社会结构也一脉相承,仍然是重文轻武、崇尚儒学,那么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

造成明朝皇权式微的首要责任人是朱元璋,他亲手斩断了皇权的臂膀。众所周知,朱元璋关闭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加强皇权。但是没有了丞相就真的能加强皇权么?

说明:丞相制度其实不是丞相这一个职位或者说一个人,它是一个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务处理系统或者说是部门。

从表面上看,没有了丞相,皇帝将朝廷的权力全部揽到自己手中。但是真正的掌控、行使权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庞大的国家,每日的上奏的事项多如牛毛,皇帝有时间去一一核验和处理么?很多朝政也极其的繁琐、复杂,皇帝能拿出足够的精力、能力来应对么?处理不了怎么办,要么就是撂荒不管让国家衰烂下去。要么就是委托他人处理,这不就是把部分皇权亲手递交了出去?

所以说丞相实质是在帮助皇帝保障他的权力。在丞相不篡权的情况下,丞相由皇帝任免。丞相为维护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迎合皇帝。

在有丞相的时候,皇帝可以和丞相(以及附属于丞相的文官)结成同盟,通过这个集团来实现对皇朝的统治,以及对庞大的文人、士大夫集团进行管理。如果没有了丞相,皇帝就得独自处理繁多的朝政以及独自面对庞大的文官集团。

一对多的情况下,就算皇帝在某些时候可以占上风,但是长期的对抗皇帝必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会慢慢地败退,最终被文官集团蚕食皇权甚至于沦为文官集团的傀儡。

至于说丞相势力庞大后会分皇帝的权,须知丞相是皇帝任命,皇帝也可以通过免职来消除祸患。就算是丞相权力大到皇帝无可奈何的地步,那只能说明皇帝和丞相调换了位置。例如东汉末年的曹丞相与汉献帝,你说谁才是真正的皇帝?顾虑这个而废除丞相,只能说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事实上朱元璋本人在废除丞相制度后不久就发现了问题,朝政太多他根本就处理不过来。倔强的朱元璋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试图通过设置诸殿大学士来帮助自己处理朝政。

但是历史规律不以朱元璋的意志为转移,权力只有在能被有效使用的时候才是权力。朱元璋可以自欺欺人的认为他消灭了丞相,大学士们只是辅政,朝廷权力集于他一身。但是他改变不了自他开始,皇帝向文官集团分权的事实。

很快到了正统年间,诸殿大学士就形成了“内阁”,并且获取了票拟权。成为名称不叫丞相的“丞相”。

建立内阁制度的杨荣、杨士奇、杨溥

说明:英宗继位时年幼(8岁)不能亲政,而太皇太后张氏又不愿“垂帘听政”。“三杨”就鼓捣出了内阁票拟制度。各地的所有公文先送到通政司,通政司依据公文内容分类整理,然后这些公文会送到内阁,内阁会在公文后另附纸条加上处理意见,这就是票拟。之后这些文件会交给司礼监,司礼监秉笔太监披红确认(把内阁的票拟抄写一遍),最后由司礼监掌印太监盖章生效。如果不同意,则退回内阁重新商议。

原本历史回头、丞相复生对皇帝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坏就坏在这次复生,不是皇帝的意愿,而是文官集团为更好的控制朝廷而做出的选择。官员入阁不是皇帝直接任命,而是由朝中众臣会推。

说明:会推是由吏部组织各部、各司堂官,以及一定品阶的京官,进行无记名投票(后高拱改为记名投票)。然后将得票最多的几人,呈报皇帝批准。皇帝如果对人选不满意,可以不批,但是也不能自己直接指定,而是重新会推。

什么意思呢?就是某人能不能入阁不是皇帝同意不同意,得看文官集团同意不同意。也就是说阁臣需要向文官集团负责。

例如嘉靖皇帝在“大礼议”中想让张璁、桂萼入阁帮忙,但是朝中官员们就是不推这两人。最后嘉靖只能采用迂回的方法,先让杨一清入阁,再忽悠杨一清把张、桂两人拉入内阁(杨一清这个工具人后来被张、桂二人整得很惨)。

说明:明朝虽然没有明文的内阁制度规定,入阁必须会推。但是当时的惯例就是不经过会推和首辅同意的入阁,文官们就觉得是非法的。不会有人配合他工作,即便是进了内阁也是被架空的废人。

所以内阁的阁臣们更多的时候是对下面的文官集团负责,而不是对皇帝负责。因为没有文官集团的支持,他们进不了内阁,进入内阁后也很难行使权力。而且得罪了文官集团,阁臣们基本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为什么呢?因为皇帝不同意他们做丞相。不能做丞相就意味着不能组建丞相势力一个人凭什么和文官集团斗?就算是一心一意迎合皇帝与文官集团作对,当文官集团反击时,阁臣一人怎么抵挡?

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阁臣们基本都站到文官集团那一边,最起码也是尽量不得罪文官集团。皇帝与文官矛盾激化后也基本没有帮皇帝的,就算是帮也会被文官集团折腾下岗。这也是文官们上疏攻击、辱骂皇帝而阁臣大多劝皇帝息事宁人的根本原因。

皇帝成为孤家寡人后自然会在文官集团的攻击下节节败退。从嘉靖到万历的这三朝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皇权的起伏,分界点就是万历十年。

万历十年之前皇帝高高在上,群臣战战兢兢。万历十年之后文官们意气风发各种的克制皇权。为什么呢?

万历十年之前,内阁首辅(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个个都是被拔高为事实上的丞相(嘉靖不愧明朝最聪明,最懂权谋的皇帝。隆庆也是学他),嘉靖皇帝通过控制他们就轻松的控制了整个文官集团。万历十年之后,万历不允许内阁再出现张居正式的“丞相”,阁臣们一下子就没有了对抗文官集团的能力了。

在国本之争中申时行、王锡爵实际是偏向万历皇帝的,但是又能怎么样,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不都被文官攻击下课。而原本想揽权的万历呢?被逼得只能躲于深宫中,玩非暴力不合作。

满清虽然是外族,但是对明朝权力制度的弊端倒是看得一清二楚。满清的皇帝们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但是他们对明朝内阁制度进行了修改。雍正创立军机处代替明朝的内阁,军机处与内阁最大的不同就是,军机人员任免由皇帝一言而决之,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干涉(军机和内阁的另一个不同是,军机不是常职。原则上有事召集事了返回原任,后来慢慢固化了)。

这样军机大臣就成了皇帝的私奴,一身荣辱全靠皇帝,必然就会帮助皇帝对抗文官集团。

左为军机处,右为内阁办公地文渊阁。建筑也能体现地位的差异

另外清朝皇帝还大力推行密折制度。密折制度就是皇帝允许某些官员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接向皇帝上奏,而且皇帝的批复也是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接传达于上奏人。

密折制度让皇帝可以越过中间机构和人员直接指挥官员,而且只有皇帝宠信的人才能享有密折权,臣子们为了获得皇帝信任,纷纷献媚,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另外皇帝也鼓励臣子们通过密折来检举、揭发自己身边的官员。这无形中也给所有的官员以压力,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会向皇帝告发自己。

这就是人为的让天下官员们互相猜忌,对他们进行割裂,迫使他们更加单向地顺服皇帝,而不敢结党对抗皇权。这进一步地稳固了君主专制。

但是密折制度会严重破坏朝廷、地方官僚系统的组织性。因为原来一级一级自下而上的管理结构,被各个直通皇帝的单独遥控所破坏。显而易见的情况就是,只要皇帝满意,自己的工作还需要在意自己上官的看法么?

原本应该是有效组织在一起的团体,就这么人为的割裂为一个个独立负责的小块。这会极大的降低官僚系统的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明清两朝还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对儒学、礼法、伦理等理学的解释权归属不同。明朝这个解释权属于文人、文官集团(嘉靖皇帝还要仰仗张璁来进行礼法争斗),而在清朝这项权力属于皇帝。

这个解释权有什么用呢?它实质就是道义掌控权。过去人们判断一件事的是非对错依据的就是道义,所以掌握了道义,也就可以控制人们的价值取向。

这项权力在文官集团手中时,文官们就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皇帝进行各种攻击、削弱,而这样的攻击人们认为是言官在纠正、谏言皇帝的错误行为。这就是明朝皇帝们的困境,当他们被文官攻击时,越是反抗越是被世人所不容。

而清朝则是反了过来,皇帝掌握这个权力。文官们再去攻击、削弱皇帝就不是纠正、谏言皇帝的行为了,而是大不敬、蔑视皇权的忤逆之举。

所以清朝的文官们实际就失去了指责皇帝言行的资格和权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皇帝的旨意。清朝真的是皇帝集权制度的最高峰,皇帝真正地做到了“惟以一人治天下”。不过代价就是整个国家的死气沉沉,全是围着皇帝转的奴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