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算自由行?卡特说的无愧家人,但有愧自己,合理吗?爱德华身边的助理,究竟是不是废柴?关于这些,我想和你聊聊……
在腾讯喜剧片库里,瞄到了讲述死亡的《遗愿清单》,注意到导演是罗伯·莱纳,立刻付费观看。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笑的合不拢嘴,浑身舒畅,仿佛经历了一场身心放松的高端SPA。
三日前,看罗伯·莱纳的爱情片《怦然心动》,为里面纯美自然的初恋开怀大笑;三日后,看严肃主题的《遗愿清单》,也因为老人们笑对死亡的智慧而忍俊不禁。
同一个导演,完全不同的两个题材——爱与死,导演却能拿捏得恰到好处,爱情多一分,则亵渎,死亡多一分,则凝重,不多不少的表达,让意料之中的结局,变成温暖而动人的故事。
两部片子都很轻松、感人。有机会建议找来,好好看看。
好了,回到正题。看完《遗愿清单》确实有几个在内心反复思考的东西。今天拧出来,和大家讨论讨论。
第一个,当电影进行到一半,两个老人乘坐私人飞机,开着豪华跑车,住在豪华酒店,喝着极品美酒,还有助理专职打点每一站行程的时候,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行啊!
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的自由行,真的只能自愧不如地说是穷游。难道不是吗?为了省钱而货比三家挑酒店,研究最经济的旅游行程,最实惠的购买方式,比较玩7天6晚更合适,还是玩8天7晚更合适,全然不顾自己是否自由享受。
我恐怕只能说,这真的只能算穷游。《遗愿清单》里两个老头子列好了清单,想怎么高兴就怎么来地决定行程,甚至在最不适合爬雪山的季节,飞到喜马拉雅山下,感受完冷飕飕地天气,说一句,不适合爬山,然后打道回府。
多么任性,壕无人性。这样的旅行,跟梁朝伟心血来潮坐飞机纽约喂鸽子,毫无二致啊!这真真让我领悟到了自由行的核心所在:有钱+自由。而所谓的穷游,归根到底不能再叫自由行,因为缺了“有钱”这一个最大项,因而连“自由”也不得不舍弃了。
第二个,老卡特没有读完大学,在临死前,他觉得自己为了家人隐忍了40多年,内心完全不愧对家人,只愧对自己。我是不认可这一点的。
在本该上大学的年纪,沉醉于泡妹,还让女友怀上孩子,最后只能娶妻生子走上当修理工的道路。这多少有些“自食其果”、“自作自受”。虽然,可以肯定地说,卡特是一个有责任心、有忍耐力的好男人,但他应该算不上优秀的男人。
40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干着机械工的工作,甚至于在死前,他还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工。卡特难道不是我们大家的一个缩影吗?为了维系家人的生存,干着一份刚好吃穿不愁的工作,毫无悬念地走向自己的死亡。
那么博学的知识,又给家庭带来了什么呢?无非平添他自己的不甘心。过去的45年,难道说,一次出现在他眼前,值得他去追求并为之努力的机会都没有吗?还是说,他迫于挣钱的压力,而无视了眼前的机会?如果真有那么迫切的挣钱的压力,又为什么在机械工的这份工作上,他也并没有做出辉煌的成绩呢?
我不知道深层次的答案是什么,但是,卡特留给我的警醒是巨大的:不要在该选择奋斗的年纪,追求眼前看似的美好。而一旦选定方向就别摇摆,请全力以赴地努力。若总想着生活不如意,百般幻想将来能改善,只会一厢情愿地蹉跎岁月。
卡特错了,他其实并不愧对自己。
第三个,爱德华身边的助理,除了给爱德华泡咖啡、买早餐,预订行程,似乎就无事可做,简直是废柴,是浪费大好青春!不好意思,他还真不是废柴,也真不是浪费青春。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穿Prada的恶魔》,为什么那么多实习生挤破脑袋想去恶魔身边实习?以及我们自己,为什么明明知道有些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打印文件,我们还是愿意去干?助理当真是傻子,想去受爱德华的虐吗?想想就知道,这不可能。
爱德华是谁?地位显赫的企业家,白手起家创造亿万财富,和总统吃饭、给白宫提意见的绝对精英人物。很多人看电影,只看到了卡特博学多才,在我看来,卡特最多算是脑子里有点货,却没法知识变现的知识分子,甚至连知识分子都还够不上。
但爱德华绝对是精明、成功、有远见、有格局、有手腕,执行力一流的天造之才。一般人能hold住爱德华吗?能当的上他的助理吗?恐怕不能。能人不用无用之人,爱德华选择他当助理,自然有他厉害之处,所谓跟什么人,做什么事。
助理在爱德华身边,见识到的是顶尖的技术,设备,参与的也是最重要的会议,哪怕只是旁听,朋友们,那也是一场巨大的高效能知识碰撞啊,难道在精英身边,会学不到任何知识吗?会比对着电视复述无用的提词更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吗?
我看不见得吧。如果非要说废柴,助理和卡特比起来,还真真要自愧不如。
以上,仅个人意见,欢迎有更多不同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