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童年
王晶走过那棵榕树,它的胡须让人感觉了它的苍桑,尽管他的枝叶依然郁郁葱葱,树荫下清凉如故。这让王晶也想那耄耋之年的阿婆,一别十年,她身子骨是否如她所说的健朗,从她说话声音在电话中也能感受她的确不如从前的嘹亮。
多少个夜晚,王晶睡倒在阿婆的床上,睡到在她动听的歌谣里。“天乌乌,欲落雨,鲫仔鱼,欲娶某,鱼担灯,虾拍鼓,水鸡扛轿大腹肚,田螺举旗叫艰苦。”阿婆用地道的闽南语哼着,手芭蕉扇给她驱赶着蚊虫。后来,阿婆听王晶妈妈给王晶用普通话唱,她也学着用普通话唱,阿婆本来普通话也可以,只是长期以来习惯了闽南语,再说说普通话的几个村里人也常常不在家。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在月光皎洁的夜晚阿婆用有些生硬的普通话,哼着这动人的北方歌谣。王晶的父母累了一天,还想读些书。要知道那些书是多么来之不易,别说大山深处,就是当时的海城也不好找。可是梦云阿婆的哥哥那里有王晶爸爸要读的书,像《史记》、《唐诗三百首》等等。这些书曾在阿婆哥哥的花园暗室里睡了十多年。而王晶妈妈的书,也多是阿婆拜托侄儿从买地买来,钱当然也是阿婆出的。那时候王晶总见一个陌生的外地人,来找阿婆,阿婆给他手包一样的袋子,袋子一晃发出清脆的响声。那外地人拿出来,用嘴吹吹,然后放到耳边。后来王晶回忆起,才想到那一定是银元,老人把珍藏的银元换钱,来接济她们,那时阿牛已在海城安家,而且准备和姑姑走。
那时候王晶很少下山,阿婆基本上也不下山,但是王晶的衣服总是很漂亮的。有些是阿婆用自已年轻时的衣服改的,还绣上各样的花鸟。当阿婆还是妙龄的梦云时,她可是有好多漂亮的衣服。有些是阿婆珍藏的一些布料,有上好的丝绸,有的是阿芒给买的,有的是阿婆的哥哥在解放后送来的。阿婆说山里人穿不得,从王晶两岁开始,阿婆便亲手给她缝织衣服,这些女红的本领可是旧时的大家闺秀必备的技能,读书于她们只是“装饰”。
那时,这座小山也早已不是蛮荒,生产队开荒种了些茶树、果树,后来便陆续有人家开辟自已的果园,种植蜜桔、芒果。山上本来也就有些野生的杨梅、茘技、龙眼。五月杨梅成熟开始,阿婆便拉着王晶牵着两支山羊,到有野果的地方边放羊,便打野果子。王晶喜欢吃的,便多打些,王晶不喜欢吃的,便少打些。两头山羊有一头是奶羊,小王晶几乎毎天都能喝到鲜羊奶。阿婆总在春暖的季节,让家里不下蛋的母鸡孵出小鸡仔,还用鸡仔换来鸭仔和鹅仔,这些鸡鸭鹅既是王晶的玩伴,又丰富了王晶的饮食。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饥饿,但能像王晶这样吃的如此丰富,即便在海城也不会有太多孩子。
更重要的是,王晶也因此很开朗很活泼,常常和这些小动物们对话,偶尔有人路过逗她玩,阿婆也总会教王晶如何喊人。有时几天没外人经过,她便带王晶去有孩子玩的地方,让王晶和别的孩子交流,只是交流多用闽南话,王晶有些吃力,阿婆便在那里做翻译。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王晶七岁离开,可以说王晶最天真无邪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的山水树木已深入她的骨髓,这里人的善良勤劳也滋润着王晶,尤其是阿婆给她无私的关爱,王晶更是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