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㲸大师是来元寺第三十八代住持。他出生时,家乡闹饥荒,为父母所弃,被老方丈从外面捡了回来,由寺中众僧用米粥喂养长大,自记事起,头顶就有九个香疤。
或许是因为老方丈的宠爱,又或许是由于自己资质上佳,元㲸三十多岁时,就已经在来元寺中颇有威望了。等到老方丈圆寂,他也就顺理成章地做了新的住持。
来元寺始建于晚唐时期,虽不能与少林灵隐那些名满天下气势恢宏的古刹相比,却也是南越一带的礼佛圣地,香火甚旺。前面两进院子供着佛像,烧着香炉,后面的院子则是僧人们的禅房了。
元㲸大师当了新住持后,不免也想烧几把火,于是开香堂,讲佛法,给人开光,替人破卦,热闹了好一阵。
少年子弟尚且江湖老,元㲸大师也逃不过岁月的刻刀,日渐年迈。他并没有老住持那么好的运气,从没在外面捡到过被父母遗弃的婴孩,因而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贴心的弟子。直到他六十四岁这一年,由打北边来了一个自称在灵隐寺出家的年轻小和尚,看样子不过十七八岁的光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元㲸大师看这小和尚,虽已枯瘦得全身没有二两的肉,可眉眼之间,竟有说不出的灵气,由打心里甚是喜欢,便将他留在自己身边。
这小和尚法名唤作空明,是灵隐寺所取,元㲸大师便也没有再按照寺中的排行再行赐名。
空明果真十分贴元㲸大师的心,聪明伶俐又勤勉,将他的生活起居,内外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元㲸大师近前的宠信也无人能及。他到了寺中不足一年,上传下达,竟都要通过他了。好在他一向为人低调,又谦和有理,寺中众僧也都与他交好。
又过了二三年,元㲸大师渐渐有些糊涂了,紧跟着身体也大不如前,在病榻上绵延到入了冬,竟连床也不能下。空明暗自焦急,每日里侍奉汤药,睡觉也是趴在元㲸大师榻前,几乎片刻不离。
来元寺过去这些年,还能在元㲸大师的盛名之下聚着些香火,可自从南夷的路修通,许多北面来的香客,竟直接跑到更古老,名气更胜的开元寺去了。因此,这来元寺的进项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元㲸大师病倒,更加入不敷出了。掌事的几个弟子急得团团转,每日来向师傅问安时,总要说说这日子难过的事,元㲸大师缠绵病榻,也说不出什么主意,只让他们尽力操持。
空明看见元㲸大师一日不如一日的光景,和一众大弟子每日里抱怨不断眉头紧锁的样子,不禁心中着急。这一日,元㲸大师病情略有所好转,空明便抓紧机会对他说:“弟子承蒙师傅收留,不敢忘恩。现在寺中情形艰难,弟子倒有个主意,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元㲸大师半睁半闭的眼中闪出了些许的期许之色,道:“你倒说来听听。”
空明道:“来元寺原来的香火旺盛,历代的住持们也就没去考虑过其他的可能。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依照弟子这些年来的观察,咱们倒是有不少增加进项的法子呢。”
元㲸大师的眼中更亮。
空明接着说道:“咱们寺院周边,有不少荒着的地,东边山上也都是咱们的产业。不如将它们便宜些租给附近的百姓种菜种茶——那些大寺院多多少少都这么做的。
“三师兄极善解卦,前来烧香拜佛的施主们,有多一半要求签。不如就让三师兄坐镇,专为香客解签,岂不是好?
“求过了签,大家总想要请些什么回去,保佑一家老小。咱们可以使匠人为我们铸些小佛像,由师傅您,或者大师兄给它们开光——佛像毕竟还太贵,我们也可以多造些念珠、木鱼之类的小物件,也好满足那些家中不太宽裕的信男信女们。
“再有,就要挑些伶牙俐齿的弟子多多下山,弘扬佛法。可以先去附近的一些小村镇,开坛讲法,更可挑些有缘的有慧根的听众送些佛珠挂饰之类的物件,慢慢地咱们寺的名声也就叫响了。
“这最末一样,也是关键,就是要找一位会办事的弟子,与我们当地的乡绅们、员外们甚至县老爷搞好关系。他们去哪里进香,给哪里捐东西,都是美谈,百姓们多少也会跟风。原来我们灵隐寺的一位大弟子,就正是苏杭一带首富黄老爷府上的常客呢。”
这一番话说得元㲸大师心潮澎湃,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元寺里香火旺盛,摩肩擦踵的场面,恨不能当即就跳下床,冲到大雄宝殿里去亲自一观,再跪在师傅牌位前告诉他弟子我可没辜负您的重托啊。
来元寺按照空明的安排,果然香火日盛,名声也一天大似一天。几乎每日都有求着要到寺里出家的。天南海北的信徒都跑来烧香拜佛,求签请像。三师兄自己忙不过来了,就叫自己的五个弟子一同上阵,将宝殿之外的廊子挤了个满满当当。空明见了,眼珠一转,心生一计。
此时,元㲸大师的身体,更不如前了,跟他说的事情,不到半柱香他便会忘却,寺中大小事务,无不是空明做主——自然,空明张口闭口都是“我去请示师傅”和“师傅他老人家说”。
这一日清早,粗使的小和尚刚要开寺门,就见空明将一块牌子立在大雄宝殿门外,上书——
敝寺禅房,年久失修。日来香客求签者又夥,拟建一小院,专供解签,以还宝殿门前清净。念众信男信女礼佛心切,特许捐砖瓦以示诚心。瓦片砖块上可书名字、寄语,留于本寺,修房葺屋,享万年香火。瓦片一贯,砖块两贯可捐。
粗使的小和尚心里默默地盘算,这前前后后地整修,得用掉多少砖瓦,收回多少银钱啊?
香客们见到这告示,无不争先恐后地登记捐砖捐瓦——当看到空明将他们自己和家人的名字郑重地写在砖头瓦片上,又眉眼低垂口诵佛号接下他们一贯贯的铜钱,一锭锭的银子时,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后代匍匐在释迦佛祖脚下,永生永世地受着庇护……
越明年,元㲸大师圆寂,空明由于对来元寺有功,又一向受元㲸大师器重,便顺理成章地做了住持。来元寺的香火,一日旺似一日,寺中众僧,无不对空明俯首帖耳。
空明三十五岁那一年,突然下山云游数月,回来时怀中抱着一个月余大的婴孩。
他说,这孩子家家乡闹饥荒,被父母遗弃,他只好抱回来养在身边。
一个在来元寺扫了五十多年地的老僧,眯着眼睛,喃喃道:“这话,听着好生耳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