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我已经抓了你两次了,又跑上来了。人家都哭得稀里哗啦的,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为大侠点赞!”。事情发生在3月26日,视频中的护士来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观察者网3月29日)
将这位护士称之为“侠女”毫不为过,因为在一些医院,医托横行,而一些患者人生地不熟,即使明知受了医托的骗,也无可奈何。因为在患者心目中,医托就是医院的常客,甚至是一些医生的座上宾,得罪了他们,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医路,自己是来看病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正是因为患者心里有了这样的似是而非想象,在面对医托时才既不敢怒也不敢言,甚至被骗后也不敢报警,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报了警,也未必就能马上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各种必要的报警笔录,也会成为远道而来患者的一种负担,而这位护士在自己的医院为被骗的患者抓住了医托,既患者解了难,也给所在医院正了名,这当然是个满分的侠义行为。
但各个医院医托的存在,并不以诸如此类护士的侠肝义胆为转移。因为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医务工者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医托们场场对决,所以,这样的“侠女护士”终究只是少数,甚至是个孤军奋战的极小概率。
而医托们则不然,他们是有组织的团伙,前后左右都有眼线耳目,并且身在暗处,这使得抓住他们并获取足够的证据难上加难,因此,“侠女护士”的行为一定要给予点赞,但这样的单兵作战,着实难以成为治理医托的长效办法。
只要是医院,就会有医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医托也并非都穿着隐身衣,也们的出现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职业化的常态行骗链条。在一些医院,常年都盘踞着医托,并且基本都是那些熟面孔,医生知道他们,护士知道他们,甚至看门的老大爷也知道他们,但好像就是当地的警方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医托的行骗行为,已成社会顽疾,医院什么病都可以治,但却不能医治医托这个社会顽疾,即使人人都成为“侠女护士”,也是治标不治本。治理医托这种社会公害,最终还要靠法律的严惩,但这需要警方的常态化提前介入,如果有了日常的跟踪取证,以法律之力严打这种行骗就不是难事,但难就难在警方的前置化布控取证。
正如这位侠女护士所说:“你们就是钻国家法律的空子,真是恨不得在你们脸上贴上‘医托’两个字。”护士的这番话,表面上看,只是一种对医托的愤慨,但其实更是对法律的诉求,和对警方的的期待。而对于治理医托这个问题,警方确实处于一种被动的不作为状态,而这样的不作为,也使法律处于了尴尬的境地,这使现有的法律条款无法产生应有的长久震慑力,而医托们也正是在这种有愤怒无行动的法律空档中肆意疯狂着。
从过往新闻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出现了医托行骗,警方在舆论的压力下马上也会出手扫平,但这只是刮个旋风,走个过场,事件过后,医托依旧,并没有纳入常态化法律震慑的轨道。因此,对于治理医托这个社会顽疾,还需要警方主动作为,少走过场,多走心,让“侠女护士”的愤怒,变成全社会法律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