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感心理学的神奇,或者说,是一种恐惧。操控他人,让对方逐渐走入早已设好的陷阱,使其想拒绝却无法拒绝,对于这类人,我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得不说,我佩服他们,但却不希望成为这类人。一个人如果常常把身边人当作利益工具,固然收获不了真情。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会被他人操控呢?哲学家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是“人们有时可以支配他们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我们的善意和友好成为了他人操控我们的切入点,那么我们也成为了他们的同谋。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本身就参与了对自己的操控。所以,是被别人操控还是操控别人,主导权在我们手上。
回想起之前旅游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带着去看神龟,被领进一间小屋子遇到一个算命先生,迷迷糊糊地就被算了一下,在我们写完全家平安的祝福后,就让交钱,并展示之前的游客交了六百多人名币的账单。真是骑虎难下啊,无奈地交了100还被嫌弃,真像吃了一口苍蝇一般恶心。那时候,我就觉得完全被操控了,事后回想,才发现漏洞百出,也许我完全可以另外说一通回避这个环节。
一些操控者使用的手段:
利用权威——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你以为有一群人不同意你的看法,但事实上你听见的声音只有一个。有些人常常使用很宽泛的语言,比如“我们”认为,或者“我们”希望,等等。他们希望用这种说法,迫使你盲目地追随他们
刺激和诱导——利用条件刺激,改变你的行为模式
比如说:
老练的销售员口中最常用,也是最经典的一句话:“先生,请你记住,你现在不是在购买产品,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投资。”
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一位老奶奶独自一人生活在一个小镇上,暑假到了,附近来了一群十分顽皮的小孩。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她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等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却一分钱也不给了。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从此,他们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孩子们为此还很得意:“哼,我们才不过来免费叫给你听呢!”老人呢?则笑眯眯地继续享受着鸟语花香的美好生活。孩子们行为的改变正是源于老人用诱导加刺激的方式完成的,给孩子奖励是他们大声叫嚷的外在理由,一旦外在理由不复存在,这种行为也就趋于终止,最有趣的是,被刺激和诱导者还以为是他们自己想这样做的。
1. 增添一个竞争者
有三种《经济学人》订阅方案a.59美元网上订阅 b.125美元的印刷版 c.125美元电子版+印刷版套餐
杂志方的目的是让消费者选择125美元的印刷版,至于第一种阅读选择是他们故意设置的“竞争者”,而第三种选择是他们设置的“诱饵”。如果只设置“目标”和“竞争者”,消费者大部分都会选择59元的网上订阅。所以他们要让消费者感受到充分的“价格优惠”(刺激),故而用“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来与单纯的印刷版做比较。消费者会以为节省了59元的网上订阅,但却改变了他们原本可以只选择电子版(网上订阅)的行为方式。
……
如何对抗人为的信息操控?
1.学习接受自己的无知;
2.关注问题甚于答案;
3.尝试走相反方向的路去寻找答案。
我觉得这说的有些抽象了,举个例子:
当琳达说出了关于不洗衬衫为了省钱的话以后,爱德华应该坚定地要求一个实质的答案,直接用反问的方法破除琳达的信息魔咒。当琳达说出“如果我们的衣服要两周才洗一次的话,可以省下不少洗衣服的钱呢”的时候,爱德华就可以用诸如此类的话回答:“也许我误解你的意思了,我听到你所说的是,你宁可让我穿脏衬衣上班来省钱,也不肯洗衣服,你是这个意思吗?”
琳达大概马上会说她并不是这个意思,她只是想做个好妻子,帮丈夫存钱。此时,爱德华应该如此回答:“琳达,我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的确需要更多的干净衬衫。依我来看,你能给我干净的衬衣穿,才是我的好妻子,也才能保持我们两人的体面,而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
4.克服欲望和恐惧
当一个人主观意识认为一旦错失某个机会就会造成遗憾时,那么即使是非常优柔寡断的人,也会果断做出决断,这就是人类的共性。
5问心无愧说NO(学会拒绝艺术)
分享几个有意思的心理学小知识
1 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
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所以,他们必须分开一段距离;但是分开的距离太大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它们就又抱在了一起。几次之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2 鸟笼逻辑
甲说:“如果我送你一只鸟笼,并且挂在你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我保证你过不了多久就会去买一只鸟回来。”
乙不以为然地说:“养只鸟多麻烦啊,我才不会去做这种傻事。”于是,甲就去买了一只漂亮的鸟笼挂在乙的家中。
没想到的是,只要有人看见那只鸟笼,就会问乙:“你的鸟什么时候死的,为什么死了啊?”不管乙怎么解释,客人还是很奇怪:“如果不养鸟,挂个鸟笼干什么?”
最后,人们开始怀疑乙的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乙只好去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里,这样比无休止地向大家解释要简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