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全世界的荒诞作家——读贡布罗维奇

一 名声:在中国默默无闻的经典作家

维尔托德·贡布罗维奇不是一位被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作者。即便他被米兰昆德拉视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作家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卡夫卡、罗伯特·穆齐尔和赫尔曼·布洛赫。当然,与布洛赫相比较,贡布罗维奇还算是更幸运,毕竟他已经有六部小说作品引进了国内。

但是对这位作家来说,国内的阅读界也好,学术界也好对于他的重视始终还是缺少。而与此相反,它的重要性早已经在欧洲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当他的《费尔迪杜凯》在1961年推出英译本时,他终于可以跻身经典作家之列。虽然,这部书已经写就将近三十年。而在耶鲁大学出版的《费尔迪杜凯》英译本前言作者是苏珊・桑塔格。

贡布罗维奇作品中独特、风格化的特色让人们将其与博尔赫斯、贝克特等量齐观,这三个人还曾获过同一个文学奖:西班牙福尔门托国际文学奖。法国的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贡布罗维奇更能代表荒诞派文学的成就,呼吁瑞典文学院在1969年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不幸的是,就在1969年的春天,贡氏不幸因哮喘辞世,而当年的诺奖获得者,就恰恰同样是荒诞派代表人物的英国作家、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在此,无疑低估贝克特的影响与实力,但是可以想象,如果贡布罗维奇能够诺奖加身,自不会如此默默无闻。

二 荒诞:从伍迪艾伦到佐杜洛夫斯基

在谈到贡布罗维奇的时候,最不可能跳过的一个评价,就是“荒诞”。在文学史的论述之中,对于他的价值的肯定与赞赏。都无法脱离这个标签。

荒诞的特色,在他的第一部小说《费尔迪杜凯》之中表现的显露无疑。法国藏书家、评论家皮沃在他的著作《理想藏书》中,关于中欧文学值得收藏的的49本书推荐名单里,将《费尔迪杜凯》排到第4位。评语是这样的“这部奇特滑稽的小说具有辛辣的讽刺含义,无情地嘲讽将人异化的社会。主人公是一位32岁的男子,他重新地变成了小孩,返回学校,并且以冷静的目光审视我们社会教育制度的弊端。该小说使作者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在谈到“荒诞”的时候,同为中欧作家,就难免会与卡夫卡相比较。虽然贡氏表示不喜欢卡夫卡。邱华栋在文章中提出:

贡布罗维奇作品的荒诞感与卡夫卡有些相似,但差异性也很大。表面看来,《费尔迪杜凯》中变成孩子的成人和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变成了甲虫的格里高利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费尔迪杜凯》中的荒诞性,则以日常生活的原则推导出荒诞感来。也许,贡布罗维奇真正想表达自己的致敬的,是法国文学大师拉伯雷,是拉伯雷的《巨人传》那让人又笑又哭、哭笑不得的荒诞感和反叛精神,造就了《费尔迪杜凯》的诞生。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荒诞感源于他所设定的极端的环境。不管是《饥饿艺术家》《在流放地》还是篇幅更多的《审判》《城堡》或者是上文提到的《变形记》,荒诞感无不根生于卡夫卡对于生存环境的巧妙建构。在场景或者角色两个角度,剥夺了剧中人物的现实性,剥夺了剧情沿着非“荒诞”情况下发展的可能性。在起点上就是荒唐走板,后面就只能一路跑调。

而在《费尔迪杜凯》之中,除去开头所提到的有点少稍微奇特的“返老还童”的设定外,其余的展开完全就是按照讽刺小说的路数发展。无非是重回十二岁的主人公,见识到的波兰社会的不可思议与不可理喻而已。如果非要比拟,在这个时候的“荒诞”,更像是契诃夫笔下的文章,更多的是辛辣的讽刺与全方位的挖苦,至于像是卡夫卡一样的特殊的设定,倒是不曾出现。

在《费尔迪杜凯》这部小说之中,讽刺从书名就已经开始。“费尔迪杜凯”这个字眼,在波兰文中没有任何实际的意思,是贡布罗维奇独创的词汇。如果非要解释,他用这个词作为反传统、反媚俗的象征。

在《横渡大西洋》、《色》以及《宇宙》这些作品之中。荒诞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配料。

《横渡大西洋》荒诞的程度,与《费尔迪杜凯》相差不大。同样是在日常规则中,表现出人性无聊、无耻的一面,通过挖掘人类的本性与社会的冲突构成的矛盾,展现出现实的荒诞。

在《宇宙》之中,在贡布罗维奇最后的小说中,荒诞已经不再是小说的调剂,而成为了小说的底色。整个故事从主人公“维托尔德”发现吊死的一只小麻雀开始,最终到有人上吊而死结束。在文中穿插的,还有一个吊起来的木帮,与被主人公亲手吊死的猫咪。——与此类似,《色》中最重要的意象则是皮鞋脚后跟踩死蚯蚓。在这四个有关“悬吊”的事件,引起了主人公对于世界中不同空间的想象。在所有的作品之中,这已经像极了卡夫卡为我们创造出的一系列“奇怪、另类”的世界。从他的创作历程来看,他已经从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讽刺偏向于结构上的荒诞化处理。所以,也有评论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主义小说。”

三 自传:缺少参照物的“私小说”

不夸张地说,贡布罗维奇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他自己的影子,这些作品甚至可以看作为一部小说。在《费尔迪杜凯》中,尤瑟夫就是一名作家,刚刚出版一本小说集,而现实中的贡布罗维奇同样如此,他的第一本书《成熟期的日记》同样遭遇到了评论界的沉默。他将这种对于评论界的不满,就直接的写进了小说之中。在《宇宙》、《色》这种痕迹也容易发现,这两本书主人公的名字和贡布罗维奇自己一样,都是“维尔托克”。在《色》中,还出现了贡氏生活中好友斯坦尼斯瓦夫·平塔克的名字。

《横渡大西洋》也许是最为容易搜寻到真实原型的作品。1939年,贡布罗维奇只身横渡大西洋,去阿根廷旅游。结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没有停留太久,二战爆发。自此,贡布罗维奇再也没有回到波兰。贡布罗维奇在阿根廷的日子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一直到1947年,他才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银行谋取了一个职员的工作,生活逐渐有了稳定感。1953年,在巴黎的波兰侨民的帮助下,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横渡大西洋》。小说取材于他在阿根廷流亡多年的生活经历,描述了他对战乱年代的混乱的恐慌和厌倦情绪,被看成是他的半自传作品。

在这部书其中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书中的“大师”就是众所周知的“博尔赫斯”。而贡布罗维奇对于这位作家的不喜欢也是因此让人众所周知。贡布罗维奇的书中,工程师、知识分子、女仆、寄宿家庭、学校种种一项都是反复出现,人物也都具有很大的类似性。无法得知的是,这种手法是贡布罗维奇创作时候的惯用手法,还是这些人物恰恰是生活中的原型,被他信手拈来。

想知道这些内容也许并不是难事,因为除了小说和戏剧,贡布罗维奇另外极为重要的作品,就是他的日记。1953年,滞留阿根廷14年的波兰小说家维托德・贡布罗维奇可能正是怀着与读者真实交流的信念,也许还带着绝望的心情开始写他的日记。日记的内容主要是陈述他的立场,一番关于美学和哲学的自我解释,一部关于他的“战略”的教科书。这部日记的成就超过了贡布罗维奇的小说、戏剧,让他成为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日记作者。但是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并没有中文版的译本,对于书中种种的蛛丝马迹我们就只能凭着猜测去附衍。

四 思想:永远对抗世界的中二

贡布罗维奇说过“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表现的最明显的,自然是《横渡大西洋》这部作品。这部小说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在1957年波兰版的书中,有贡布罗维奇的作者前言,他直言不讳:

今天,在这部作品波兰国内版出版的前夕,我必须要求实现对本书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解读。我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民族,而我们的心态,无论是在海外侨民当中还是在国内,在这一点上都还不够充分自由,还依然是扭曲的,甚至是受到操纵的……简直可以说,我们还不善于阅读关于这一论题的著作。

即便知道本书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贡布罗维奇丝毫没有退步的态度。反而更加强调了书中的内核,对于波兰整个民族的态度都进行了严肃的批判。

书中的波兰人们,公使用尽各种方式沽名钓誉;侨民们则是下三滥的赚着钞票。其中最重要的情节,是贡萨洛与托马什老先生之间的决斗。决斗的原因,是贡萨洛追求托马什老先生的儿子,这种追求并不是出于“性”的渴望,而是一种怜悯,一种慈悲。一种试图将年轻人从老年人手中拯救出来的尝试。而这种冲突,就唤起了本书的主题,对于“父国”和“儿国”的讨论,对于人民与祖国的思考。这部书的内容发生的时间正是二战,正是波兰被苏德瓜分的时候,贡布罗维奇提出这个思考,自然会引起波兰人民的莫名惊诧。贡布罗维奇对此的解释是“我只写我自己,从来就没有写过关于其他事物的一个字——我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去写波兰。”

其实,在他的第一部作品中,作品中的批判性就展露无遗。也确实如此,如果一部荒诞讽刺的作品缺少了批判,就只是一个无聊段子集而已。在他的第一部小说中,故事的主人公尤瑟夫被老师变作了12岁的少年,重返学校。在学校、寄宿家庭、乡村,不同的地点,重新的见识了波兰的落后与不堪。学校里面的年轻学生没有朝气、寄宿家庭的新式工程师也没有未来,至于乡村的人们,不论是地主还是农民,拥有的不是淳朴而是愚昧。在贡布罗维奇的第一部小说里,他无差别的对波兰的各个阶层各色人来展开了嘲笑与戏弄。从此,反抗与批判就奠定了贡布罗维奇创作生涯的基调。

贡布罗维奇最后一部小说,是非常晦涩难读的《宇宙》。说他难读,并不是文字有所艰涩,句式有多复杂,剧情有多曲折。而正好恰恰相反。小说里面的内容非常的简单,都是主人公在出租房生活的见闻。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贡布罗维奇已经年过知天命,他的思考与讽刺的对象也已经不局限于人类社会与世界,而是扩展到宇宙。他试图从人们日常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构建起与宇宙统一的和谐感。但是他最终得到”宇宙是无情“的结论。最后生活的真谛就只是“晚餐的时候吃了炸鸡块。”

贡布罗维奇的书非常不好读。在他的书中有太多的实验性的写作方式。除了故事,各种评论、拼贴、元写作层出不穷,都在挑战者读者的阅读耐心。但是贡布罗维奇的文字实在太过精彩,写得每个句子都那么有趣,所以不管从哪一页开始看起,都会带了非同寻常的阅读体验。厄普代克的评价最有代表性“贡布罗维奇是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里谋算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如果要挑战自己的阅读水平,不妨阅读贡布罗维奇;如果要享受轻松的阅读时光,贡布罗维奇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