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对于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有着音乐的记忆,乐声响起,便带人穿越到那段时光。而我对于高考的记忆,便是这本书了。每每想起,书里的文字,就会带着它自己的旋律在我的心里温暖的流淌。
初次邂逅,是十几年前为高考如火如荼的日子。那时高中要求寄宿,尽管课业繁忙,但母亲知道我爱书的习惯,还是会在去看我的时候,时不时带去几本闲书。那次是她从同事处借得的几本,一眼望过去,没有世界名著和传统意义上推荐的大作,我漫不经心的翻捡着,然后,就看到了“白岩松”。虽已经许久不看电视,但白岩松的名字还是听说过。有过中学读倪萍大姐《日子》的经历,实力派主持人的书对我还是有吸引力。
不想一读,便是欲罢不能。在反反复复阅读过几遍,做了很多摘抄,甚至好多句子都能脱口而出时,依旧喜欢放在枕边。或睡前,或心烦,或浮躁,或意冷之时,读上几页,便会恢复一种淡而不躁的平静清凉,同时又充满前进的动力与暖意。多年以后,想起高考那段艰苦卓绝奋斗的日子,《痛并快乐着》,始终是一抹绿色,有青春,有梦想,有力量,更是迷茫中心灵的指引与扶持。
高中时代,我身处一个佼佼者云集的实验班,巨大的学习压力,来自老师、同学,更来自自己,我失眠了。很多个晚上或午休时,我在床上默默的煎熬而无法入眠。那个时候,彷徨而无助,年少的自尊又不忍开口告诉他人,总觉得那是心理脆弱之人的表现,而自己应该是个强者。当书中作者记叙着失眠的经历,艰难走过的过程,我感觉到自己的身心得到莫大的救助,那是一种相似经历的共鸣、安慰,更是激励。让人有力量继续前进,因为知道一切终究都会过去,这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那种从纸面直击心灵的力量,至今想起,都是暖意与感激。甚至在当时我常常会有一种冲动,去IC卡电话机给作者打个电话,可后来也常常想,电话通了,说什么呢?
高中另一个特征就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而我的成绩在其中则是跌宕起伏。跌入谷底的日子,还是它——《痛并快乐着》,陪伴着我。“走,就有希望”“别人想要打到你,而自己却要努力站住”“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转折往往就在最后一个坚持之中”“绝望的尽头往往就是希望”“要能在一时的原地踱步中不失去信心”“向前走,不论是大步还是小步,只要一直向前”而每每得意,它依旧在,“什么东西一旦不正常地膨胀,就离破碎不远了”。那些句子一遍遍在眼前,在心里,如一抹充满生机的绿色,支撑陪伴着我,谈不上愈挫愈勇,但却是奋力坚持走过那段日子。
然而它带给我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书中的很多观点与看法,让我的视角开始知道立体起来。原来一件事情还可以这么看,原来曾经的以为还有背后另类的解析。《与妻书》,是课本里的素材,在那时一个县城高中生的眼里,林觉民是为国捐躯的勇士。而此书中,一首《觉》:“爱,不再开始,却只能停留在开始,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谁给了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带给我地震波般的冲击与震撼。当事情从多个角度展示出来,世界不再是平面,这才是人性本初的样子。而我们又究竟该如何去面对和理解?这些思考直到现在都或多或少影响着我,让我在遇到问题时,尽量避免片面,而是去多维的理解,更多的关心人本身。
说实话,我不太爱看他的节目,但我太爱他的书。从《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到《白说》,他的文字,是没有跌宕起伏的引人入胜,没有故事情节的欲罢不能。字里行间,是一份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一份无关功利的积极向上,一份奉献的人性之光。记得自己曾经反复琢磨,用哪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文字,想来想去,心里只有四个字:力透纸背。
今年的《白说》签署,我终于见到真颜,而我真的不太习惯喊他白老师,尽管内心满满都是感动与感恩。看着他已经开始花白的头发,似乎有点微驼的身影,经历岁月,更多了中年男人的柔韧与谦和。但我心里,依然是那个明朗坚毅的少年,青春昂扬,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