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假如你所在的公司有一个部门主管的职位空缺,公司领导决定举办一次岗位竞聘活动,要求每个参加竞聘的人进行一个20分钟的述职演讲,演讲结束后由其他同事投票决定谁将获得部门主管的职位。你报名参加了这次竞聘活动,你有权决定自己的出场顺序,那么,你决定是在前几名出场呢还是最后再出场呢?
相信很多人遇到过类似情况,选择出场顺序的问题,你要怎么选呢?你可能会想,我要先出场,因为观众肯定是先入为主,先出场大家容易接受我的观点,给人印象深刻。但是........等一下,观众往往会记住最后听到的东西,无论前边的演讲多么精彩,最后出场我的演讲才更容易被记住。你是否会犹豫不决,陷入两难?
到底该怎么选?《社会性动物》这本书可以告诉你答案。
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学习和记忆的原理,《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中在讲述观点呈现的次序对人们做出选择的影响效果时提出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概念。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最先听到的论证会对他们产生特别的影响,社会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首因效应”。但另一方面,根据人们对记忆现象的了解,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最后听到的论证也会对他们产生特别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近因效应”。
在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决定人们受到那种效应影响更大的关键变量是“时间”——也就是在下列情况下,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
1)第一个人的宣传与第二个人(或最后一个人)的宣传之间的时间间隔;
2)从第二个人(或最后一个人)的宣传结束到听众必须做出最终决定之间的时间间隔。
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有两点:
1)如果两场演讲(宣传)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那么,互相之间的抑制(干扰)也是最强的,第一个人的宣传便会对第二个人(或者最后一个人)的宣传产生最大的抑制,这时就会出现首因效应——第一个演讲的人占优势。
2)当听众在听完第二个人(或者最后一个人)的演讲后必须马上做出决定,这时记忆效果最好,近因效应便会出现。
现在,你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吗?
如果竞聘活动是先进行述职演讲,演讲结束后隔几天才会进行投票,宣布竞聘结果,那么,你第一个发言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你的发言会抑制听众接受其他竞聘选手演讲的能力,而结果要在演讲结束后几天才会宣布,因记忆引起的不同效果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如果结果是在演讲结束后马上进行投票,宣布竞聘结果,而且从第一个人开始演讲到最后一个人演讲结束,中间隔了很长时间,那么,你选择最后一个演讲效果会更好,因为演讲之间有时间间隔,由于听众会在所有的演讲都结束之后马上做出决定,此时人们的记忆效果就会发挥作用,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最后的演讲将更有说服力。
这是一个关于演讲出场顺序对演讲效果的影响,你get到了吗?
2)从第二个人的宣传结束到听众必须做出最终决定之间的时间间隔。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有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