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姿态》这本书虽然不厚,但前前后后读完也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教育的姿态确实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的。于漪老师说:“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仍旧怀有一颗青春年少之时易于激动的心。”想想一位耄耋老人依然有自己教育梦想和单纯的期待。她总是现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总是以国家的角度出发来搞教育。她说:教育者,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生命都应怀有敬畏之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珍惜他们的生命,遵循他们成长的规律,并施以良好的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活出人生的精彩。学生没有欢乐的童年,会造成一辈子的遗憾,青少年时代没有心灵的放飞,没有思想的驰骋,不能纵情编织家国情怀的美好的学生梦想,不仅影响今后生活的道路,还会影响人生的高度和厚度。对照于漪老师教育的姿态,我简直觉得自己的不合格。我们平时过多的把孩子的成长等同于成绩分数,而对于孩子人生的高度个厚度几乎没有关注到。而我的教育竟然持续了这么久,幸好幸好遇见了于漪老师,才能认识到我对于教育认识上的不足。
我们的教育过多的强调孩子学习的能力,考试的能力,却忽视了孩子生活的能力,和生命的教育,缺乏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所以出现了学生弑杀老师的悲剧。现在学校基本上都淡化了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八十年代许多学生还懂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与学校教育发生了矛盾,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而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习惯的培养,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有超强得解题能力,但生活能力却远远不及格。毫不夸张的说,目前做人的底线失守了,无论从社会上来说还是学校里来说,有所为有所不为,多数人面对名利定力不够,所以出现了不良的社会现象,且毫不廉耻,最终丢失做人的底线。于漪老师说,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教育问题无小事,每一个问题都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她说,要想发财,就不要来当老师;要想当官,就不要来做老师。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了高尚。很久都没有听到如此的精神之春风了。我瞬间感到了教育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的关系,更关乎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
于漪老师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 强调这些生命是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来培养的,通过教育让他们的生命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属性,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而我们真的没有做到这一点,或许是我们根本没有用国家的视野来做教育,我们把教育仅仅限定为考试、读书、成绩、升学率等等的微观教育世界里,距离教育最终的目的——家国情怀太远了,所以目前才会出现社会上那么多不和谐的声音。她说,我们要培养的人是有中国自尊的,能放眼世界,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人,也就是真正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得中国人。如果学校只注重技能、技巧,而忽视了大目标,就会失掉我们的未来。有人说家国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确,我也曾经这样认为:国是过,家是家。看过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才发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多自豪。我们有学可以上,有饭能吃饱,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天上会落下炮弹,更重要的是国家给了我们一方安宁和一颗安定的灵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以教育最本质的是首先让每一个孩子有最基本的家国情怀。今天,在这方面真的有些欠缺。
在谈到教师之根的问题上,于漪老师强调:教师要有德有才,要有教书育人的本领。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自己要有知识长流水,教一辈子,学一辈子。而且要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冷落一部分学生,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来自生命的爱。对于学习表现较差的孩子来讲,不能冷嘲热讽,更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也许老师一个无意的玩笑,就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候,因为一次学习表现不好,被老师花了黑眼圈,从那以后,三毛说她再也不想去学校,甚至有时躲在墓地里看书。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于孩子的未来有关。每个学生生而具有一定的潜能,教育就是把每个人天赋的潜能激发出来。要想当好一名好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让教师的学识魅力感染到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于漪老师说,课要上的一清如水,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如水,纯粹洁净,远离污染。唯其如水,方才能涓涓细流,使一块块粗糙的石头变成美丽的鹅卵石。
2017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