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活动属于小学科学“生命活动”领域的范畴,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分三个部分: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总结我们了解到的动物产生新生命的方式。
学情分析:学生对“繁殖”这个词汇并不陌生。本单元第2课“其他动物的卵”,学生已经建构的一个科学概念是:像蚕、鸡、青蛙这样的动物靠卵繁殖后代,动物的卵分为有硬壳的卵和无硬壳的卵,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来源,他们在生活世界中已经积累一些经验,对生命现象有一些零散的看法,有些看法还是错误的。很多学生知道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比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狗是直接生小狗的,但不知道狗繁殖的整个过程。基于这点认识,对课的各个环节做了重新架构。
一、复习引入
1.请学生说说熟悉的以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
2. 那猫、狗等小动物怎么繁殖后代呢?它们靠什么繁殖后代呢?(直接生下小猫、小狗)
二、认识胎生动物的繁殖过程。
1.观看“小狗的诞生”视频。
2.交流汇报:小狗是怎样诞生的?
思考:①狗交配后就能怀孕吗?②孕育过程需要多久,才能生下小狗?雌狗在孕育小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3.小结,理解胎生这种繁殖方式的特征。
三、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总结:像蚕和鸡这样,以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属于卵生动物。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胎生动物。
其实不管是卵生,还是胎生,动物们在繁殖前、繁殖过程中、繁殖之后,都会表现出一些与繁殖有关的行为。
2.认识动物的繁殖行为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并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镜头做些记录。2. 汇报交流:①你们从中获得了哪些有关繁殖的新的信息?②在了解动物的各种繁殖活动后,你有产生什么问题吗?对繁殖活动有哪些新的认识?4.整理信息、建构概念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两种主要的方式。
3.讨论与思考
① 有没有既有些像胎生又有些像卵生的动物?(在韦恩图的交叉部分打上问号)② 假如动物没有繁殖会怎样?
四、课堂拓展
交流课外收集“动物繁殖的趣闻”(文字资料、图片、视频)。
本课概念的建构就是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提供一段“小狗是怎样诞生的”视频资料,感受新生命诞生的不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教师请学生举例说说熟悉的动物,先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卵生动物,找出卵生动物后,很自然地抛出一个问题:“其他的动物又是如何繁殖后代的?”。这样既是对前一课概念的检测,又能很好地衔接到本课。
学生了解了动物的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后,学生会认识到不管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动物,在繁殖前、繁殖中、繁殖后都会做出许多与繁殖有关的行为。让学生通过看视频资料、通过讨论,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知道动物们总会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来繁殖后代,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进一步理解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最后用维恩图对动物的繁殖方式进行梳理,适当拓展有关课外知识,动物们除了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之外,还有一种介于两种之间的繁殖方式——卵胎生,像热带鱼和一些毒蛇,看起来是直接生小鱼或小蛇,其实它是先产卵,卵在身体里孵化,变成小鱼或小蛇然后再生出来。卵胎生是卵生的一种进化。“有没有既有些像胎生又有些像卵生的动物?有没有既不是胎生也不是卵生的动物?”
课上巧妙设置一些激趣的内容,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课上,孩子们会怀着对生命神秘的好奇,课余也会主动去搜集一些关于动物繁殖这方面的资料。有时候,会发现,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带给我一些惊喜,有些学生会在生活自己主动去探索科学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知识。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课间可以多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