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快速阅读法读了《成功,动机与目标》,2个半个小时左右,没有达到线上课老师的要求半个小时一本书,但是有两点小收获,记录一下,老的时候可以回看一下自己的进步阶梯是怎么向上迈出去的。
一:是什么和为什么
作者给读者一个小练习,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是什么”更为具体和聚焦细节,比如说我最近在学车,在科目二中的倒车可以用到 是什么: 首先坐上车 调整好座位的距离,手刹档位调整好,双脚踩好离合器和刹车,放开刹车轻抬离合器,开到一档往前车头盖过黄线方向盘往右打到底,继续往前开到目标位子,停车 倒挡 后退 根据角度大小决定方向盘右转,最后退到目标位子。我自己称这种为做事情的思路,做之前把思路步骤都整理清楚,然后执行会变的简单的多
为什么则更为抽象,赋予行动更多意义。记得李笑来就说过,留学背单词,然后让背单词这个行为赋予自己更大的力量,就想着每个单词值2千块,马上就有动力了。 实际中这种例子非常多,例如整理房间是为了清理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留出更大的空间,让身心更舒适和健康,这样整理房间的动力就变的很足了。
在有自己的目标之前,结合两种思考模式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思考。
二:进取型人格和表现型人格
让目标带来正能量:树立目标,当目标带给自己正能量,你关注的是长足的进步与成长,还是注重出色和表现
心理学上有将人分为两个类别:进取型人格和表现型人格。
进取型人格: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我自己判断自己属于表现型人格,曾经在一个月业绩非常不好之后选择去外地旅游散心,却没有去总结原因以及利用手上的资源更好的创造业绩。平时也总是急于在一个事情上希望里面有显现的效果, 在一个岗位工作9年之后,之后的进步和成长发现都不是一日之果,回头去看 每年都有进步,最近两年更学会了独立深入思考。
记得上次在微信群看到个有个小伙伴说看到一个教代码的老师写的书之后哭了,我当时很惊讶。后来明白,是因为在做一个事情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然后解决它最后完成目标,这个过程让之后经历相同事情的人很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哭了也就完全能理解了。这个其实是对自己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要有十足的心理准备,我称之为心理建设。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无论你做什么,别低估了成功之路的艰辛,大多数值得奋斗的目标都是需要时间 规划 努力和毅力来实现,想象这能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只会让你在未来道路上措手不及。轻敌是失败的配方。
确定每个目标之前,预测即将遇到的障碍,尽量清除障碍。对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有心理准备,从容面对,不低估其中的艰辛,但是也绝不是小时候大人所说的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的没有方式的吃苦和靠意志力式的硬撑。
表现型人格: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去年在学习美式发音的时候被老师打击的体无完肤,发现自己脸皮不够厚,经常需要得到表扬和鼓励才能更好前行,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每天在进步,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但是好在没有放弃
但是这两种人格并没有说哪个更好,在某些时候表现型人格也能激起人的巨大进步。我们家最大的例子就是婆婆,她喜欢做饭,是一位典型的表现型人格的人。在所有家务中她大多时候会选择做饭,因为做出的饭菜经他人之口吃了之后就会得到表扬,夸奖菜好吃,最终形成她一次做的更好的动力,长此以往,做菜的技术也就练的炉火纯青了。
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动机,确立好具体的目标,淡定面对可能十足艰难的路程, 最好的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