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点评训练营27/90

【今日新文】及【作业要求】

李克富‖“简书”三十五天 粉丝已经逾千

作业:(1)掌握“自我效能感”和“积极的错觉”,并以此解释抑郁;(2)您能读出我涂鸦这篇文字的目的吗?尝试着用心理动力学予以分析,尤其是识别我所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李克富‖林子大了 什么鸟都有

作业:对这篇的点评最能显示水平,期待自由发挥!


一:自我效能感

⑴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感也可称作“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高低不同的自我效能感!

      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

        他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

        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⑵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

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⑶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图片发自简书App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s)。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机遇等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自我能力等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②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或模仿。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即榜样的情况与观察者非常相似。

③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

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但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⑤情境条件。

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上述几种信息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息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     

⑷讲个有关自我效能感的故事: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第53任州长,也是纽约州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州长。罗尔斯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很贫困,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会认真学习。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罗尔斯就读的诺比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保罗劝说大家学习时,这里的学生都不听,他很无奈。
        后来他发现,这里的人很迷信。他改变了劝说的方式:看手相。他见到罗尔斯时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将来一定是纽约州的州长。
        罗尔斯高兴极了,从那天起,罗尔斯开始以一个州长的形象要求自己,也一只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最后,他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罗尔斯常说:“如果在我小学时,保罗先生没有给我这样一个信念,我根本想不到我能做到,也不可能做到。信念就是如此,它不值钱,但是它给你坚持的动力,让你迅速升值。”

二、积极的错觉

积极错觉是指当自我由于消极的信息而使自尊心面临威胁时,用自我概念的理想、夸大对可控性的感知和不现实的乐观等作为缓冲器,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并以不现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夸大、个人控制的知觉和不现实的乐观主义为其表现形式。

1. 积极错觉的来源

  真正提出积极错觉(positiveillusion)这一词语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当属ShelleyTaylor等人。在那之前很多研究者用bias或者error来表示错觉,后来,ShelleyTaylor等人在1988年将bias和error改为一个更宽泛的词,即illusion。这种术语的改变是有原因的。Bias和error意味着可能是一种由失误或其他一些暂时的忽略所导致的短期错误或歪曲(Funder,1987)。相反,illusion意味着是一种更一般的、更长久偏向和失误,或者说他们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或定型(ShelleyE.Taylor&JonathonD.Brown,1988)。

Taylor等人在提出积极错觉时并没有确切地对它进行界定,后来,研究者们根据对Taylor等人的文章的理解提出了对积极错觉的认识。如田录梅等人指出积极错觉就是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田录梅,张向葵,2007);王玮(2007)认为Taylor等人提出的“积极错觉”是指当自我由于消极的信息而使自尊心面临威胁时,用自我概念的理想、夸大对可控性的感知和不现实的乐观等作为缓冲器,来保护自己的自尊。这些总结有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积极错觉、为促进积极错觉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积极错觉的表现形式

  虽然Taylor等人没有确切地定义什么是积极错觉,但他们指出了积极错觉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不现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unrealisticallypositive views of the self)、夸大的个人控制的知觉(exaggeratedperceptions of personal control)和不现实的乐观主义(unrealisticoptimism)。以下是对这几种表现形式的具体介绍:

(1)不现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

  传统的观念认为人们日常的自我知觉是理性的、有逻辑的、不带偏见的。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种观点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人们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偏见、甚至非理性。在自我概念方面,Taylor等人认为存在不真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即大多个体认为自己要好于一般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估要好于其他人(如朋友等)对他的评价。后来很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ShelleyE.Taylor&JonathonD.Brown,1988)。这种表现形式体现在恋爱关系中就是个体会夸大他们的关系,对伴侣的优点或积极品质存在积极的偏向、错觉等。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2)夸大的个人控制的知觉

  很多理论学家包括社会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和心理分析理论家都认为个人控制是构成自我概念和自尊所必需的。然而研究证明人们对个人控制的信念远比实际的高转引自(ShelleyE.Taylor&JonathonD.Brown,1988)。而这种夸大的个人控制的知觉在恋爱关系中也存在。有一项研究,所有被试(包括已婚夫妻和未婚情侣)需要评估对于他们的婚恋关系中将出现的积极和消极的事件有多大的控制影响力度。比如,被试要求对诸如“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和伴侣能够解决我们关系中的任何难题”等问题进行评估。同时,他们还要求对一般关系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管是已婚夫妻还是未婚情侣,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对他们婚恋关系中的事情施加更大的控制力度,比起一般关系而言。换言之,个体会高估他们控制其婚恋关系的程度(Murray,S.L.&Holmes,J.G,1997)。

(3)不现实的乐观主义

Taylor提出的不现实的乐观主义是指向未来的,即个体会对未来事件存在积极的错觉。研究显示大多数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而未来将比现在要好很多(Brickman,P., etl,1978)。体现在爱情里就是个体会认为自己的婚恋会持续很长时间,认为未来婚恋关系比别人更好、更幸福。总的来说,恋爱中的人会把其恋爱关系预测为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他们预测一般关系时则不会出现这种积极的错觉(Murray,S.L.&Holmes,J.G,1997)。

3.积极错觉在婚恋关系中的作用

  大量研究证明个体在评估其爱情伴侣和婚恋关系时会带有积极的错觉。那么,积极错觉在婚恋关系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它会促进婚恋关系发展,还是阻碍婚恋关系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Murray等人发现,个体满意度与对伴侣知觉的理想化有关,而不是与对伴侣知觉的真实化有关。理想化的建构能预测个体更多的满意度。总的来说,一定程度的理想化或错觉可能成为使恋爱关系甚至婚姻关系满意的一个关键的特征(Sandra L.Murray&JohnG.Holmes&DaleW.Griffin,1996)。类似地,王玮(2007)也认为积极错觉对发展恋爱关系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以上观点相反,AaronBen-Zeév认为极度的错觉很明显容易毁坏整个婚恋关系。如果个体把对方的特征看作是完美的,那么这份感情就是极其脆弱的。事实上,个体也期待得到真正的理解(如自我确认)以准确预测更好的满意度,因为亲密关系的人最终会知道、了解相互的真实优点和缺点(Swann,W. B.etl,1994)。Robins等人(RichardW. Robins&JenniferS. Beer,2001)发现,短期内的积极错觉对个体是有利的,而长期而言它需要个体付出一定代价。

 “积极错觉”导致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情是盲目的,这种盲目让相爱的人看不到对方身体上的瑕疵。我们透过“玫瑰色眼镜”看待自己所爱的人,忽视他们身上的一些瑕疵,例如弯曲的鼻子、突起的腹部或者其他不讨人喜欢的特征。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为了消除疑虑,鉴定自己的信心和保持一种安全感,相爱的人经常精心编织一个虚构的故事,放大伴侣的优点或者将缺点减至最少。通过积极错觉这种方式,相爱的人可能提高安全感,强化责任同时忽视其他可选性伴侣,进而让恋情长期稳定。 ”

  对伴侣的身体缺陷视而不见让我们更容易对伴侣遭到的批评持保留态度,同时更容易拒绝办公室的其他追求者。放大对伴侣的渴望同样可能引起嫉妒,导致婚姻不幸福。是否结婚越久便越能忽视另一半身体上的缺陷?研究者对此表示了否定态度,因为积极错觉可能在交往之初更为强烈,此时的双方特别恩爱,往往将对方理想化。年轻人的积极错觉可能更为强烈,因为他们更具有吸引力。


运用“自我效能感”和“积极错觉”解释抑郁:

由于我对理论知识尚不能灵活运用,“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转借以下论文加深理解,下文出自百度文库:

自我效能感对抑郁影响:应付方式的中介作用
温 岚  黄时华  刘自强
【摘要】 目的 探究积极及消极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对抑郁情绪的作用影响。方法 对209名广州地区的在读大学生施测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 SES)、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结果  男女生在消极应付方式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自我效能感高者,采用积极应付方式越多,则消极应付方式越少; 应付方式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应付方式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通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抑郁情绪。结论 消极应付方式会加重抑郁情绪,降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情绪状况。
【关键词】 应付方式;中介作用;路径分析;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
Eff ect of General Self-ef ficacy on Depression:Coping Style's Agency Function.W en L an,H uang Shihua,L iu Ziqiang.Guang-dong U niversity of For eig n Studies N anguo Business Colleg e,Guangz hou510545,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effect,w hich negativ e coping style and g ener al self-efficacy o n the depression.Methods A total of209students wer e tested by simple coping sty les questio nnair e,G SES and CES-D.Resul ts  T here's obvious difference of neg ative coping sty le and gener al self-efficacy between different g ender s(P<0.001). T he self-efficacy higher,the positive coping st yle be adopt ed mo re,the neg ative coping sty le be adopted less.N egative coping style can pr omote depr ession.P ositive coping sty le can defend depression. Coping style is an essential ag ency,coping style have directly effect on depression,at t he same t ime,g ener al self-efficacy has indirect ly effect on depr ession through coping sty le,then constr uct a"General Self-efficacy-Coping Style-Depr ession"Sy stem.C oncl usion Neg ative coping style can ascend depression,can descend g eneral self-efficacy; general self-efficacy has indir ectly effect o n depression.
【Key words】 Co ping sty le;A gency;Path analysis;Depr ession;General self-efficacy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通常由个体不正确应付生活应激事件,导致心理状态出现失衡造成,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的抑郁情绪,对心理健康有着严重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较多地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较少地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1]。应付方式(Coping style)或称心理应付(Psycho-logical coping),是个体摆脱精神紧张的自我心理适应或心理支持机制[2]。应付方式是在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外显的行为方式。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应付方式是心理应激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4]。相对于应付方式而言,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是内在的
 志,2004,10(4):262-263
[4]赵慧芳,李恒芬,张金钊.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成抽
样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8(24):4961-4965
[5]凌苏新.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心理科学,
2000,25(5):491
[6]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3):49-51
[7]吴守良.大学生社交能力的调查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出版社,2001:196-197
[8]汪雪莲,许能峰.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2005,19(4):247-249
[9]王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健康心
理学杂志,2006,14(6):630-632
[10]栾晶,徐选国,王荣,等.电影疗法在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成长小
组中的应用[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9,9(6):77-79
[11]安东尼奥·明涅盖蒂,许丽霞,杨凤池.电影治疗[J].健康心理学
杂志,1997,5(4):219-221
[12][美]Ed E.J acobs,Robert L.M asson,Riley L.Harvill,洪炜等
译.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10
[13]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14]崔广成.交友小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
杂志,2003,11(2):131-133
[15]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
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69-371
[16]彭贤,姜晓芳,张凤华.两性交往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5(6):452-455
[17]丁晓峰,樊伟娜.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115-116
[18]汪伟,谢玉兰.人际交往团体在地方高校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2008,16(8):848-850
[19]徐刚.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性病艾滋病
预防,2002,8(3):183-186
[20]吴俊端,唐峥华.同伴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79-80
(收稿时间:2009-10-03)

20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8卷第2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0,Vol18,No.2 
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市) 510545 E-mail:w indlives@163.com  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广东省高明监狱
感受[5]。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应付方式通常和抑郁情绪有显著的负相关,消极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有显著的正相关[6-7]。自我效能感与积极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8],与抑郁则呈显著的负相关[9]。显而易见,应付方式在这些相关关系中重复出现,形成环环相扣的相关关系。因此,有理由推断,应付方式在自我效能感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过程中充当了一个中介作用的角色。本研究尝试用多元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方法,系统地考察2个维度的应付方式与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的关系。探究个体的应付方式体现在自我效能感和抑郁情绪的作用频率和程度上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3月,从广州市高校大学生中随机抽样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28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平均年龄21.6岁(18~24岁)。其中,82人为男生,127人为女生,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1.5;174人来自城市,35人来自乡村;118人为独生子女,91人为非独生子女。
1.2 工具
1.2.1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纬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纬度由条目1~ 12组成;消极应对纬度由条目13~20组成[10]。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用于测量总体性的自我效能感,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共10个项目,均为李克特4点量表[11]。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10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60和0.77之间[12]。
1.2.3 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 为评价被试的当前抑郁症状频度而设计,着重于抑郁情感或心境,试图用于不同时点段面调查结果的对比。该量表分4级评分,包括20个条目, CES-D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3]。内部一致性在病人组为0.85,正常人为0.77,(系数和Spearman-Br own系数均在0. 90以上。重测信度:12个月为0.32,4周为0.67[14]。
1.3 数据处理 回收问卷后,运用SPSS1
2.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处理。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路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各项均分的差异分析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男女大学生的积极应付方式、消极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及抑郁情绪得分的均值比较,见表1。
从表1看出男女生在消极应付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得分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而积极应付方式与抑郁情绪自评得分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消极应付方式得分则明显高于男生。本次调查中,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小于15分,无抑郁症状者共129人,占61.7%;大于16分,有抑郁症状者共80人,占38.3%。不同性别的积极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则没有明显的分值差距。
表1 209名大学生各项均分的性别差异分析(x-±s)
变 量均 分男(n=82)女(n=127)t 积极应付方式23.11±0.3723.39±0.54222.94±0.5020.354  消极应付方式9.07±0.257.98±0.4189.78±0.2980.650***自我效能感17.24±0.3619.00±0.61216.11±0.4120.032***抑郁情绪13.71±0.6413.78±1.05813.66±0.8040.198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积极应付方式、消极应付方式、自我
效能感与抑郁情绪的相关
变 量积极应付消极应付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积极应付方式 1.000
消极应付方式0.020 1.000
自我效能感0.374**-0.197** 1.000
抑郁情绪-0.206**0.333**-0.223** 1.000 2.2 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情绪间的相互作用 对积极应付方式、消极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四者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见表2。
由表2看出,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付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r=0.374(P<0.01),与消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97(P<0.01);抑郁情绪与积极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206(P<0.01)、r=-0.223(P<
0.01);与消极应付方式则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3(P<0.
01)。这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1,8-9]是一致的。
2.3 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等因素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各变量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强迫进入法(Enter),分别以积极应付、消极应付、自我效能感及抑郁情绪为因变量,以其它各因素为预测变量进行多次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消极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年龄,这4因素共同可解释积极应付方式19.9%的变异。积极应付方式、抑郁情绪、性别对消极应付方式,共同解释消极应付方式19.1%的变异。积极应付方式和性别共同解释自我效能感24.5%的变异。积极应付方式、消极应付方式、性别,共同解释抑郁情绪的18.4%变异。
表3 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
等因素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预测变量 t R2F
积极应付消极应付0.140 2.022*
自我效能感0.375 5.575***0.19910.059***
抑郁情绪-0.154-2.237*
年 龄0.159 2.412*
消极应付积极应付0.141 2.022*
抑郁情绪0.338 5.144***0.1919.606***
性 别0.221 3.204**
自我效能感积极应付0.354 5.575***0.24513.147***性 别-0.256-3.884***
抑郁情绪积极应付-0.157-2.237*
消极应付0.341 5.144***0.1849.143***
性 别-0.154-2.194*
2.4 构建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模型 根据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建构以自我效能感为
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积极应付方式、消极应付方式及抑郁情绪的影响路径及其相互作用模型,见图1。
图1
注:图中仅列出存在显著的路径;数值为标准回归系数
图1 自我效能感在积极应付方式、消极应付
方式及抑郁情绪中的中介作用模型
3 讨 论
3.1 高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付方式存在联系 本研究结果
提示了内隐体验—自我效能感和外显形式—应付方式都对抑郁情绪起作用,且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付方式均能抑制抑郁情绪的发生。由于一般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会更多地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较多地采用退避、幻想、自责等消极应付方式,他们往往缺乏自信,不敢正视困难,容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15]。
因此,高自我效能感对选择积极应付方式具备主动的指导性功能。“合理情绪疗法”相关理论认为,影响对结果的评价是个体的情绪而不是压力事件本身,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勇敢地面对压力积极应付还是逃避,就决定了心理的适应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16]。所以当个体采取了积极的应付方式,表明个体对该事件所造成的结果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或不具有干扰评价结果的不良情绪。积极的应付方式可给予个体面对结果的良好态度基础,良好的情绪态度将以反馈形式强化个体对这一应付方式应用效果的肯定评价,并通过反复的条件反射过程固定了该选择。最终形成了“高自我效能感的内隐体验——积极应付方式的外显形式”这一认知行为方式。3.2 消极应付方式加促抑郁情绪、积极应付方式防御抑郁情绪 消极应付方式主要包括退避、幻想、自责等形式,当个体习惯把事件的结果(通常是不良结果)归咎于事件本身时,就削弱了对个体自身改变既定结果能力的肯定,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者的共同表现特点所在。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即导致个体的无奈感、无助感产生,甚至更多的表现为压抑感和不良躯体反应等的出现,这也就是抑郁情绪的特征。摒弃消极应付方式,正确引导人们更多地选择、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改善抑郁情绪状态,减少抑郁情绪产生频率,减轻抑郁情绪深化程度,最终达到消除抑郁情绪障碍的目的。
3.3 “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抑郁情绪”系统 本研究所得的路径分析表明,应付方式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直接效应(积极: =-0.157,P <0.05;消极: =0.341,P <0.001),自我效能感同时通过影响积极应付方式( =0.375,P <0.001)间接影响抑郁情绪。这表明自我效能感虽然是抑郁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它对抑郁情绪的影响需要通过应付方式的中介作用,即在“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系统中,应付方式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有较高自我效能感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从而使情绪在“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抑郁情绪”的系统中得到缓冲的中介平台,保
护了心理的健康。
另有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者,抑郁障碍较少[17]。也就是说,很多产生抑郁情绪的个体是由于对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的偏低而造成的。自我效能感的评价系统属于认知范畴,而抑郁则属于情绪的一种状态或者心境。研究得知,认知与情绪的作用是相互的,认知信息加工的不同等级水平对情绪感情性反应存在着作用,一方面,自我效能感的内外归因会
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基调,决定情绪好坏;另一方面,情绪影
响认知信息加工的发动、干扰和结束,情绪状态会以贯穿时空的形式影响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抑郁情绪具有持久性、稳定性,自我效能感也具有一定的跨时空一致性,并受到抑郁情绪的干扰影响。因此,若能通过提高积极应付方式的采用率来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抑郁情绪产生,对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会功能的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向我尊敬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邱鸿钟教授及黄时华导师等恩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4 参考文献
[1]彭瑛,郭文斌,王国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应付方式与人格关系
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230-231[2]杨德森.行为医学[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111-114[3]M iller S M ,Brody D S,Summ erton J.Styl es of coping w ith threats:
Implications for h ealth [J ].Journal of Person ality and Social Psych ol-ogy,1998,54:142-148
[4]Cook S W ,Heppner P P .A psychometric study of th ree coping m ea-sures [J].Educati onal and Psychological M easurement,1997,57(6):906-923
[5]马伟娜,杨惠峰.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65-67
[6]梁军林,邓珍妮,全东明.518名高中生和应对方式与个性调查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38-239
[7]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等.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
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1):24-27
[8]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
育学院学报,2006,20(10):71-73
[9]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
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9-230[10]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
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11]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1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
社,2005:178-188
[13]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79-192
[14]王虹,李富梅,韩明川.应用流调抑郁自评量表分析产后精神障碍
[J ].河南医药信息,2001,9(18):33-34
[15]李惠萍,孔祥军.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39
[16]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
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33-36[17]王才康.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犯罪青少年抑郁的相关研究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36-37

查阅了《社会心理学》(迈尔斯,第11版)中有关“抑郁”的论述(P524-528),如下截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您能读出我涂鸦这篇文字的目的吗?尝试着用心理动力学予以分析,尤其是识别我所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我还是只能先学习理论知识,尚不能试着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

心理动力学中的防御机制

      在心理动力学中,防御是自我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就会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
防御是自我用来趋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主要是能引起个体焦虑和攻击性。
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防御机制的运作可能会导致现实事件的部分缺失或扭曲(如否认)。
一、自恋性防御机制
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对使用者来说,这一机制能改变现实情况,使其不必面对现实。但在旁观者看来,他们的感觉和行为却是古怪的。
1、否认(denial):
对外界确实存在的事实加以否认(如,“我从来就无父无母”),所有外界现实只是为了适应内部的需要。否认可导致一个人拒绝承担自己行为上的任何责任。
2、投射(projection):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临渊慕鱼”。
通过投射,不愉快的感觉由于将责任推诿给别人而减轻。
精神病人表现出对外部现实的显著妄想,常带有被迫害的意义。患者从别人身上感知到了自己的感情,然后根据这种感知而产生行为(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见的被害妄想)。
3、分裂作用(splitting):
其作用是避免两个以上的矛盾内容或情感同时在意识中存在。
(如,一个幼小的孩子可能会对你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两分钟后他可能又会大发雷霆:“我恨你!”)
二、不成熟的(儿童性)防御机制(immature )
此类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个性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
对使用者来说,它能减轻或消除由于体验到亲密人际关系受到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在旁观者看来,他们的行为是适应不良的,甚至是令人讨厌的。
1、认同(identification):
通过认同作用来保护自己以对抗分离。
如,用“与攻击者认同”的方式来对付自我的焦虑,保护自己。或在癔病症状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所出现的症状很象他最近刚刚逝世的父亲或母亲的生前的某些症状。
2、幻想(Fantasy):
通过想象制造出的神话来回避现实的不如意,或满足某种需要。儿童通过幻想超越现实的弱小。
3、疑病(hypochondriacs):
是将不能被接受(被拒绝感)、孤独及攻击性冲动由对别人的责难转变为疑病的观念和相应的情绪苦恼。
疑病的防御机制可使患者以他自己的痛苦和不适反复象别人诉说,以替代对别人的直接要求,或替代埋怨别人忽视他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常常是没有表达出来的。
4、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
这是通过被动的、受虐的、或把冲动转向自己的防御方式而表达对别人的攻击行为,因此这种表达是间接的,非即刻显效的。如,拖延,失败,为引起别人注意的挑衅性行为等。
5、见诸行动(acting out):
指无意识欲望的直接表现,其目的是避免认识到所伴随的情感,如冲动的、甚至犯法的行为
三、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
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对使用者来说,这些机制可以改变个体感情的体验或本能的表现,旁观者会认为他们的行为奇怪,不可理解。
1、压抑(repression):
是个体把一些本能的、能引起快乐的想法和欲望禁闭到潜意识中去的一个过程,因为这些本能的想法同时会招致一些其它的不快乐的体验(如,被超我所不允许或被外界现实所禁止)。
压抑是无意识而有目的的遗忘,是有目的的把那些不愿感知的东西排除于意识之外。虽然被压抑的东西不能被意识到,但它在潜意识中它仍然起作用。
2、退行(regression):
是个体用回复到客体关系的早期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的方式来应对心理冲突的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甚至是人类的婴幼儿期会永远存在于潜意识中。
3、置换(displacement):
把对某人或某事的、能引起焦虑的情感无意识地转移到另外的人或事上。压抑和置换常常同时起作用,压抑能够被支撑并感到安全,就是因为将压抑的体验用替代物来替代了。如,儿子压抑了对父亲的狠,转而会体验到对其他男性权威的敌意。
4、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个体为对抗本能的欲望和冲动,形成一种相反的情感或行为反应。最典型的是强迫症的症状,患者所努力追求的清洁和次序感,是反抗他对肮脏和无序的本能要求。
5、隔离(isolation):
个体把原来相连在一起的观念与情感分离开来,以保护自我不要忍受痛苦。患者在谈论最激烈或痛苦的事情时,仍然是平静的,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可理解的情绪,而没有意识到他的情绪已经被置换。
6、抵消(undoing):
抵消是个体用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思想或行为,来使过去的想法、话语或行动不在出现的一个防御机制。
它是两个时间上出现的强迫行为,第二个行为是对第一个行为的直接对抗,如强迫症的一些重复行为和仪式化动作:在路中间放置一块石头作为一种攻击别人的行动,然后又回过头来把石头搬走以对抗和消除对别人的攻击欲望。
7、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
又称为合理化,个体试图从逻辑上合理地解释自己的态度、反应、想法和情感体验,并寻求道德上的可接受性,而真实的的动机是他自己未觉察道的。
四、成熟的防御机制(mature)
主要包括压抑(suppression)、补偿(compensation)、升华(sublimation)、利他(altruism)、幽默(humor)等。
防御机制这个词最早是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后来被心理动力学派继承了这个专有名词,但考虑到这个表述并不太严格,现在多半称之为“应对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其实并不是"自欺欺人"或者"自我欺骗",而是当一个人在现实中遭遇到了一些事情之后,在当时的情境下所采取的最能保护自己的应对方式。一旦这个应对方式在最初遭遇创伤性事件时发挥了作用,那么在下一次这个人遭遇到同类型事情时,就可能直接采取同样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
一个人如果在幼年时期经常被父母忽略自己的需求,他虽然感到痛苦,但又必须仰赖父母的照料才能生存,那么他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就只好不让自己产生任何欲望,这样虽然仍然受到忽视,但至少不用承担希望落空的痛苦了。
那么对于这个人而言,"不产生欲望"就是一种应对机制或者叫心理防御机制。
随着人的成长,应对机制就可能从保护一个人的屏障,变成阻碍一个人发展的障碍,这也就是有些人会觉得"心理防御是自欺欺人"的缘故。
如果仍然以刚刚我们举例的这个会压抑自己欲望的人为例,当他成年后,他其实具备了一定的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无需一直压抑自己的欲望。
但是因为这个防御机制在他幼年时太有效了,他又没来得及学会其他应对自己欲望的方法,只能一直采用压抑自己的办法来处理。这样一来,他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势必会受到阻碍,因此他的当务之急就变成了重新处理自己的防御机制。
心理动力学正是帮助人认清自己的应对机制,并且重新思考和尝试新的应对机制的方法。
通常来说,我们一般不会要求来访者直接放弃过去习惯的应对机制,而是会建议他们向这个"过去的办法"道谢,感谢它在过去的岁月里对自己的保护,然后再和他们一起分析眼前的情况,寻找更多的解决办法。(摘自:壹心理网络文章:《心理动力学中防御机制是怎样的?| 实用心理2018-03-22 刘月鹏/专家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