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情书》以后,挺喜欢的。所以去看了这部电影。
没什么意外的,没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还是那样的遗憾,错过的致青春系列,纯爱电影。
故事还是平平淡淡的叙述。感受到的情绪还是,好像很浓厚,又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也许,这就是这个作者惯用擅长的风格吧。
不同的是,看《情书》,有后劲儿,被感动了。可是,这个嘛......
不得不说,人长大以后,真的很难再被别人的青春故事所感动。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电影得到好评,却不卖座。
因为,以前会被《情书》,被“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打动的读者,都长大了。
我不喜欢之南的主线剧情,因为我不喜欢她懦弱到不敢面对生活的苦难。
也许是我这个观众太苛责了,但是生活的真相不就是这样吗?
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故事,说出来都有一箩筐的遗憾。
残忍和苦难永远都存在,不是在你身上,就是别人身上。
不在昨天,今天。那还可能在明天。
无论什么时候,只有你自己勇敢了,相信了,才会有希望。
她既然曾经那么优秀,对生活充满幻想。
那为什么在遇到一个渣男,一段有家暴失败的婚姻后,就陷入对过去美好的回忆里抑郁。
不能自救了呢?
也许,也许他没写,所以,我不能去想象她曾经经历过怎样的绝望。
但是一个人,但凡都能有勇气到,以自杀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悲剧。
为什么不能有,直面生活苦难的勇气呢?
还很搞笑的。用了中学这段毕业演讲,作为遗书,留给孩子们。
当然,想表达的用意肯定是将对生活所有期望,又付诸在孩子们的身上。
你看这里面说的多好啊:
“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有的人不能。
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
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
这个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梦想还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这个让我们所有人都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妈呀,一段这么励志的话,用来作为一个要自杀的人,留给孩子的遗书。既然那一刻又燃起生活希望,怎么是留给孩子,而不是不死了呢?
主线剧情,实在是经不起什么细敲的。更别提什么,妹妹之华冒充姐姐,给当年暗恋对象尹川,书信来往之类的了。
倒是很喜欢里面一个支线老年那代的感情。
(可能书信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古老的词了吧,所以在看到老年那代感情戏的时候,反而会更有代入感。)
一位扭动一下,都会把腰闪成急性腰间盘突出年纪的老奶奶。
一位坐着说着,都会轻易就睡着了的老爷爷。
之南婆婆的“夕阳红”感情线,
这两位啊,人到末年。
不仅将生活活透了,还将感情又回归最质朴的时候。
婆婆会拿着英语辞典,学英语。
用英文给爷爷写信,请他这位曾经的英语老师做批注。
爷爷会拿着放大镜看信,在他的房间里还存着婆婆的口红。
到了这个年纪,还会在喜欢的人面前,希望保留自己最美好的样子,所以还会有口红啊。
所以啊,真正纯真美好的感情,不是一开始大家懵懵懂懂的年纪里,那种傻傻的单纯。
是我经历了我的经历,
你有了你的阅历。
生活的高山流水都走过以后,
哪怕我们白发苍苍,哪怕生命的终点随时会到来。
我依然单纯的只是喜欢和你陪伴在一起,
一起做点喜欢的事情,给你看到我最好的样子。
这份感情更加弥足珍贵,无惧年龄。
走的顺畅的时候,你对未来憧憬希望,很正常。
走的不顺的时候,仍然能有去相信爱,相信生活会有无限可能的这种能力,更为重要!
逝去的青春里,
要去感谢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中,曾带过温暖给我们的人。
要相信,既然有人曾经成为你的灯塔,
那么,你也一定在其他人心里,当过那一束光。
不要再缅怀青春了,
愿你走过烟云迷雾,始终保有对生活的热忱。
愿我们都能活成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