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个人的因素很多,生活方式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一个人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后,它的感情自然而然的为了个体的发展需求配合着个人的习惯去修正自己的方向。就像孩子为了博得关爱做出的尿床,哭泣的行为,都不是简单,尿床,哭泣有什么特殊的解读,而是为了博取到关注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而已!一个人为了完成自己的内心所设定的目标,一切出格的情绪和感情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服务的,这样他的不正常行为就是可以被理解和分析出来的了!
我觉得这一段的意思是,生命的前几年,就是自己本身带有的遗传属性和自己年幼这几年通过环境反馈来的机智,从而总结发展出了,个体自身所独有的一套模式,一个怎样寻找优越感和价值的模式!这就是人格的形成吧。忽然间再想,怎样把孩子培养的更加完善,是不是就该从这里切入呢?可是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呢?
不同的人之间,为什么心灵的力量和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如果个体自身存在缺陷,那么他的心理就很难从自己的身体上获得优越感,不但如此,她还会产生一种压力感。所以他想要和普通人获得一样的目标就得为此承受更大的压力,就会过度的关注自我,这样就容易造成他过分的孤僻!社会感和合作能力就会比较低下!
生理缺陷虽然是困难!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这是个刺激因素,有些人因为他被打败了,有人却因为它成长的更强。
而这些人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出发点不一样,能化悲痛为力量的这一类人,找到了更崇高的目标和前进动力,而被缺陷打败的这一类人就是因为太过于想逃避困难,太过于在意自我!所以找到一个外在的更加积极,更加有意义的目标就是提升的根本,不要过度关注自我和自我感受了!
心灵对肉体有支配作用,小孩子利用尿床这一生理反应来显示自己内心对父母关注和爱的索求。他内心有什么需求,他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诉求。
同样的心灵对身体部位的结构也有支配运用。他内心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也会因此对自己的自身的发展造成约束。如果他不自信,那么,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毕竟不会太顺利!所以,身体的发展是心灵有无缺陷的一种反应!(如果能积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利于这一情况的改善)
同样的心灵可以通过情绪来支配身体,而且这种支配方式有家族化的模式!
心灵支配肉体的方式还有很多,暂时无法全部研究透彻!
情绪影响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情绪的表现反应了身体和心灵交互作用!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人的整体,所以心灵和身体都要注意!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发展会一直受生活方式和情绪的影响的!一个人的心灵发展影响着大脑,但是,大脑通过学习也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这一个方面也是改变心灵有缺憾者的一个途径。
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心灵和肉体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比如面相学。
研究心理学绝不是单一的去研究一种行为下的认知方式,而是通过观察个体的合作能力来判断他们的心理差异,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只有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想法,才能真正改变他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