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还是在高中的时候,一次语文考试,记得我在作文里写,由钢筋和水泥建筑起的城市,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是冷漠的。那时的我,生活在小城镇,准确的说,应该是小城镇旁的边远村庄,未知世事,并不清楚这冷漠到底是什么,只是有种直觉,那钢筋水泥底下的生活应该是冷漠而孤寂的。
时间总是会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中,已经工作了几年,早已习惯了写字楼,公交,出租房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每一栋写字楼里,都有很多公司很多人,在为生存这一天然的命题打拼着,而狭长的楼道,公共的卫生间,则为忙碌的人们创造着你期待也好,不情愿也罢的相遇机会。似乎是有意地在调和着麻木的工作,为静如止水的生活被打破添加一丝丝的可能。
然而,这额外的相遇,有时并不被情愿的接受,比如说我,在一个地方久了,总会主动被动的接触到周围的人和事,去卫生间的次数多了,你会发现和几个人的排泄规律是那么的契合,久而久之,微笑,颔首问好是不能避免的。但问题就在于有些时候这些微笑问好,都不是主动的,更多的可能是出于礼貌的回应,也会有礼貌在先而得不到回应的尴尬。心里的不情愿,让我不用看就知道自己笑的有多僵硬,点头时,脖子弯的有多勉强。这不期而遇的微笑,会给人无形的压力,我清楚我并不是不懂礼貌或是不善交际,只是在外面光鲜,骨子里是钢筋水泥的写字楼里,我早已习惯并接受了曾经我并不深刻理解的冰冷的冷漠。冷漠使我不愿意去接触我不熟知的人,不感兴趣的事。
当然,在职场生活中,类似的不期而遇的事情还有很多,可能只有自己心里才真正懂得遇到时的自己有多尴尬,可能会是KTV中,不会或不习惯唱歌的你,总被人拉去声嘶力竭地吼几句,也可能是聚会时,总找不到聊天话题的你,被拉着聊着不感兴趣的话题,言不由衷的敷衍着,更可能是,为了生存投其所好的你,做着不喜欢的事,麻木的重复着琐碎的交际礼节。其实也并非我们冷漠,只是在以上种种之余,留给我们独处的时间并不多,冷漠是一种暂时的解脱罢了。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充满着圈子关系和裙带熟人关系的社会,往往生活在圈子里的人,可以过的很舒服,很愉快,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表面上的,但处于圈子外面的异类,绝对是不舒服的,或者说物质上没那么舒服了。书本上的隐士故事,在我们的时代,越发的难以落地了,也越发的令人神往了。
其实,冷漠不过是表象,我想不过是,有的人更喜欢与他人相处,而有些人更喜欢独处罢了。回看自己,一直都会努力进入的一些圈子,在圈子里,会得到更多的呵护,也得不到像在圈子外时的那么多挑剔的关注,反而可以有更多的独处。不过,有时会问自己,还是以前的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