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许多苦难,多源于内设的牢
挣脱了内心的牢,才能现万丈明媚
2017年8月8日 星期一 晴转小雨
晨曦,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就像所有要毕业的人一样,既忙碌又欣喜。一边被论文折磨到心力交瘁,一边在设想毕业典礼时的神采奕奕,一边在为工作忙碌奔波,一边在憧憬未来的挥斥方遒。毕业季,充斥着太多的憧憬和无限的可能,毕业季,晨曦做过无数种假设,幻想过无数种生活,也想像过无数种挫折,可唯独没有想到疾病,这是老天和她开的最不可爱的玩笑。
因为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晨曦的生活被搅乱了。毕业没有那么激动了,工作没有那么顺利了,未来没有那么清晰了,生活就像北京的雾霾天,感觉全世界都暗下来了,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
就像好多人不喜欢北京的雾霾,却又无法从中脱身一样,晨曦不喜欢这个“客人”,可又不得不忍让他,甚至讨好他。
可这个“客人”不讲义气,你对他好,他总不屑一顾,还是那般欠揍的模样,这简直让晨曦忍无可忍,一时间,所有的气愤,不满,埋怨如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晨曦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对生活狂轰乱炸。时间久了,晨曦越来越觉得透不过气,如果说疾病是一份审判,而无形中她却为自己建了一座监狱,拒绝阳光,拒绝快乐,拒绝希望,用一副冰冷的手铐铐住了自己的心。
很奇怪,有时候家人朋友的无数句安慰也不能让晨曦豁然开朗,但偶尔听到的一首歌,看到的一个场景,读到的一个故事却有着巨大的穿透力,直击晨曦内心的牢。
一次偶然的机会,晨曦随手翻开余秋雨的《君子之道》,被其中的一个真实故事震撼了。
余认识的一个官员因事入狱。有一次正好赶上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余向监狱长提出见一见那位官员的要求,但被拒绝。几经交涉,余请监狱长带给那位官员一张字条,上面写道:“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余接到了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是那位官员打来的,他已刑满释放。余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晨曦惊讶和羡慕这位官员能有如此宏大的格局,化牢狱之灾为创作园地,让他“摆脱”了所处的环境而重获精神的自由和高贵。
余秋雨说:“虽然司法没有给他减刑,他却为自己减了刑,减得所剩无几。”
晨曦若有所思。
此后,晨曦顺着余秋雨的笔墨穿越了人类最辉煌的文明故地,漫游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沿着路遥的笔触体味生活的艰辛,感知人生的冷暖;踏着大兵的足迹,领略放荡不羁的情怀,体味非凡的人生。
晨曦开始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跑步,读书,晒太阳……,每天都被各种事情挤得满满的,以至于忘了还有一个“讨厌的客人”,反而因这个“客人”,因祸得福,认识了更多有趣的人,体会到了更多的温情,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领悟。
现在的晨曦,既能和那个“不速之客”泰然相处,也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那双镣铐消失了,那座监狱坍塌了,阳光,一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