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十余年,大家渐渐走上了不同的轨迹;正如有人站上时代潮头一样,有人渐渐沉淀了下来。各行各业的升迁发展途径各不一样,就我熟知的事业单位可以概括为:有人渐渐当上了领导有人慢慢评上了职称,但也有一些人渐渐沉淀了下来。
中国式教育评价一个人的成功标准其实非常枯燥单一,上学的时候教育我们要努力上进——基本每一个80后在某个时期都会把“好好上学,天天向上”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学习好就是王道;那么走上职场以后呢,基本上升官发财的人就是成功的。非常简单粗暴的评价体系,似乎整个国家的人都在默契无言地崇拜一个“宗教”:那就是“拜金教”;一个人要是告诉你,他活的非常快乐充实,但是非常贫穷籍籍无名,你会马上想到中学课本中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那么,那些渐渐沉淀下来、不求上进的人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自处的呢?
还是先从我熟悉的身边人事说起。一类人是由于性格内向的原因,暂时被搁置在升迁的小路上。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前几天热议的基因编辑实验也从反面证实了这一点,人类无论从身到心都是丰富多样的,无论现在时代怎样提倡“活泼外向”“善于交际”的性格红利,有些人就是生来老实木讷的,有些人就是善于与事打交道而非面对人群。这样的人在工作升迁中是吃亏的,在我们中国社会,绕开领导走的人注定要丧失很多的机会,因为任何领导(包括职称评定小组的组长)都不会启用自己不熟悉的人。所以这样的人,升迁会慢一点——我之所以用暂时被搁置这样的词,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人,如果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而不在一个纯行政部门,那将来还会是有所成就的。
一类人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为家庭献身。主流媒体经常宣传报道各种宏大叙事以及国家情怀,但实际离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非常遥远。中国人的家庭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职责:育儿、养老、保险等等,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一般来讲,如果家里有一个人事业干得非常出色,而另一半又不是有强烈的事业心或者好的发展机会,也会选择慢慢沉淀下来——特别在事业单位,基本是以前的大锅饭模式——想要吃饱是不可能的,想要发展、路径是狭窄的,所以索性停下来,横平在岗位上,沉淀下来。
还有一类人是在经受多年学校教育鞭挞之后,发现自己就是不求上进追求岁月静好的一类人——当然衣食是有着落的,但如果要进一步需要付出的代价是自己不想或懒于承受的,所以索性沉淀。还有一类人是托时代的福,主动沉淀下来,当一名“斜杠青年”——开个网店,倒腾家里产业,抑或开公众号等,工作并非自己的志趣而又有诸多的限制壁垒,索性“墙外开花”。
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沉淀下来或者被沉淀下来,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只剩下我们轻轻的脚步声,只剩下我们要去的地方透出的微光时,我们是不是笃定踏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