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父子两人去买驴,返回的途中,父亲牵着驴,让儿子骑驴。这时遇到一个老人,老人摇头叹息,指责儿子不孝,竟然让父亲走着。儿子深感惭愧,自己下驴让父亲骑驴。
没走多远他们又遇到一个青年,青年看到父亲骑驴让儿子走着,很生气,认为父亲自私,竟然自己骑驴让儿子走着。父亲羞愧不已,于是让儿子也上了驴,两人一起骑驴赶路。
又走了没多久,他们遇到了一个孩子,孩子觉得这对父子太残忍了,小毛驴那么小,却要被他们骑着,真可怜。父子俩羞愧的无地自容,于是两人牵着小毛驴一起赶路。
途中经过一条河,河水很深,河面上只有一座独木桥。父子两人考虑再三,决定扛着驴子过河。没想到走到河中央,驴子因为湍急的河水受到惊吓,一通踢腾,失去平衡,父子俩和驴一起掉进了河里淹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本是一件简单的买驴事件,却因为路人的意见一波三折。父子俩没有自己的主见,盲目的根据别人的想法改变自己的行为,结果忘记了买驴的初衷,让本应为人服务的毛驴成了人的负累,最后落得个人驴俱亡的下场。
故事中,老人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希望晚辈可以尊敬长辈;年轻人希望长辈能够爱护疼惜晚辈;而途遇的那个纯真善良的孩子,则是站在自己弱势群体的角度,觉得小毛驴作为弱小者,不该受人欺压,应当受到保护。他们虽然都没有恶意,却导致了恶果。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因为立场不同而想法各异,对别人来说,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因为事不关己,即使因为他们的想法意见造成损失,也不需要承担责任。而对于当事者,却要为结果负责,这就需要对别人的意见理智,全面,随机应变做出判断和决策。
故事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像这对父子这样的人。他们内心自卑,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在意别人的看法,用别人是非观来判断自己行为的正确性,用别人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价值,别人随口一句无心的话,都可以在他们心里掀起惊风骇浪。这样的人总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口中,使自己身心俱疲,最后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成语“东施效颦”里的东施和那对“任人摆布”的父子其实属于同一类人。东施因为别人觉得西施漂亮而效仿西施,结果被人耻笑千年,想想着实觉得悲催。
两个故事的相同处是主人翁都缺乏自信,没有主见。不同的是买驴的父子是因为别人的直接意见而改变,而东施则是因间接的大众的审美而改变。
这两个故事综合起来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女人去买衣服,本来看上了一套黑色的外套,结果别人说黑色太庄重沉闷,还是白色显得干净年轻,于是她觉得白色是不错,又有人说白色不衬她的肤色,还是红色好,正当她准备买红色的时候,一个衣着时尚的美女从她身边走过,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于是她又觉得那件衣服自己穿上也一定很漂亮。结果当她费尽周折把那套衣服买回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并不适合她。她想丢了,觉得可惜!不丢吧,又碍眼!最后她得到的不过是一根鸡肋。
能够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人的优点,但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则会任人摆布,成为别人的“玩物”。同样的能够果决伐断是优点,但刚愎自用,完全不顾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则会众疏亲离,让人避而远之。所以做人做事必须把握好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有人用木桶效应来比喻人的优点和缺点,认为一个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想要装更多的水,就要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不是所有的不足都可以弥补,比如一个盲人,非要和正常人一样去学建筑设计,一个矮子却想要做篮球运动员,这种拿己之短博人所长的做法的不是一种自虐吗?
一棵参天大树,谁又会在意其中几个又短又歪的枝条?一匹千里马,谁又会在意它的出身?比如演员黄渤,单看长相,确实是他的短板,但是却用自己卓越的的表演实力让人们折服,从而忽略了他长相的不足。还有很多名人都喜欢自爆缺点糗事,因为他们身上的光环足以让缺点也变得可爱生动。
对于普通人来说,相对于改善缺点弥补不足,扬长就简单的多了。东施虽丑,但如果能发掘自己身上的优点,扬长辟短,做个独一无二的东施,不是好过做那个被人嘲笑千年,低仿版的西施?
随着现如今整容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效颦的东施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除了因某些疾病或意外而不得已整容人除外,很多人为了追求“美”,锲而不舍,前仆后继的在整容的路上努力着。有人调侃到,许多人整容后连亲爹亲妈也不认识了,大街上更是出现了许多异父异母的同胞兄弟姐妹。
对于整容,除了整容者的不自信,更重要的就是社会上兴起的病态审美观。在这个以瘦肉精,锥子脸,苹果肌,高鼻梁,大眼睛,巨乳翘臀天鹅腿为美的时代,多少年轻人丢失了自我,像买驴人那样为了别人的喜好而活着,沦为病态审美者眼里的东施。
为别人而活是可悲的,活在别人的眼里是可怜的,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我们拿出勇气和担当,选择自己所选择的,承担自己该承担的,在人生道路上,不卑不亢,做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