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造的空巢青年#50%的空巢青年1年以上没有性生活,但5%每月性生活超过10次。82%的人对未来焦虑,但仅17%后悔选择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是空巢青年大本营,程序猿“注孤生”?“悲情”摩羯座在脱离空巢的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空巢男最想娶刘亦菲、高圆圆和赵丽颖,空巢女最爱胡歌、彭于晏和吴彦祖。
看到网上一条消息。
“中国有这么一类人,正在城市蔓延。他们是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他们大多20岁到39岁。”
这群人如今被媒体称之为,空巢青年。
而中国的空巢青年已超过2000万。
有评论指出,“空巢青年”是伪命题,它或许是对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有些到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主要是为了追逐梦想,不太考虑现实因素,但在大多数“北漂”青年,并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什么英雄主义的幻想,更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完成什么神圣使命,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为小城市不再是安乐的故乡,很多年轻人在故乡缺乏有利的家庭背景和人脉圈子,不得不逃离小城市,去相对公平、自由的一线城市寻求突破。因而,很多“空巢青年”漂泊在大城市,不只是想这样,更是不得不这样。
基于对“空巢老人”的理解,“空巢青年”的提出不免略带几分嘲讽、自诩的色彩,“独居青年”的彷徨、无奈、漂泊以及牵挂等情感都浮现其中。“空巢青年”和“独居青年”是当前80后、90后这两代人的经典写照和最为真实的集体心态,可以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话题。
独居群体数量日益庞大,单身社会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认为,单身社会的膨胀,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它代表着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空巢青年不妨调整心态,正视之。独居不是个人生活的失败,更不是羞耻的事情。
正因“空巢”可能成为趋势,所以才需厘清:不是青年的“空巢”形成了社会问题,而是“空巢青年”将自己的生活问题社会化了。这是快速转型中社会的基本特征:转型越快,受转型不均衡性影响的群体越容易感受到压力,由此也增加了对社会的诉求。也就是说,“空巢青年”在享受“空巢感”的同时,也希望社会生产出一个集体化的空间,弥补他们缺失的归属感和依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