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浅谈苏东坡的个性
苏东坡在我们心中冠上的浪漫主义和豪放不羁的形容,是自小培养的。这样开放,这样执著有胆量的个性,这样的至大至刚之气,在他的壮年当政时期便显示得淋漓尽致。
熙宁变法,政治混乱,小人当道,民不聊生。当时的苏东坡并不是什么大官,待在守旧派中也并不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却是第一个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本该是一项救民于水火的措施,却成了残害百姓的毒箭。追缴还贷之日,往往成了贫苦农户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之时。“今天下以为利,陛下以为义,天下以为贫,陛下以为廉,不胜其纷纭也。”“区区之忠,惟陛下察之,臣谨昧死上对。”从这里开始,他的诗风一反游山玩水自由自在的逍遥,句句献忠心诉见解,却也依旧直言不讳,笔锋尖锐,正气满满。而这样的个性却激怒奸佞之人,使他遭受贬谪,陷他于纠纷之中。
可苏东坡依旧是苏东坡啊,怎会因为贬谪就收起自己的锋芒,从此退隐江湖?他的诗开始转以讽刺,批评新政,以物讽事,像是他对子由说的"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一旦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对谁都很信任的东坡,又被政敌捉住了把柄,惨陷乌台诗案,也因此祸及亲朋好友。
连续遭遇两次贬谪,该是很消极无奈的吧?来看看东坡:用鼻子嗅了嗅空气,感到微风吹到脸上的快乐,在喜鹊叽喳啼叫声中,看见行人在街上骑马而过。可他还是元气满满啊!绝不向生活妥协,绝不向邪恶低头,试拈诗笔已如神,照常宣泄自己的远见,对新政的不满,差点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有什么关系呢,他依然喜爱有感而发,直言不讳,并把这样的精神和积极乐观巧妙的融合,造就了在被贬在黄州也依旧乐在其中的东坡居士。
后人我们也知道,这样的浩然正气辅以正义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孟子》里提到,"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苏东坡既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在遇到矛盾时,亦不失其大无畏之气,故他那伟大的天才不断自由流露而一发不可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