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韵诗
卷一 童年与青年 概括
苏东坡这一生可谓坎坷,从小培养的聪明绝顶,一身正气,最后却受王安石变法之打击,被小人算计贬谪,亲眼见证百姓逃离乡里,党派争权夺利,直到去世都不得平息。他逝世一年,元祐人碑被雷劈开,苏东坡从此名声大嘈,他的作品经越来越多人所敬佩赏识,以致孝宗赐其谥号文忠公。他的文字是能使人快乐的,是自然却又真情实感的,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实为快乐的天才。
四川之际,乐山之北,眉山镇坐,如此小镇,却因一文学世家出名。眉山镇,三苏之故乡。
苏东坡的降生无疑让父亲苏洵的大石落地,殊不知,上天不仅慰藉了他失子的心,更让苏家添了一位天才。这让人不得不觉得,苏东坡的天才,是否继承也汲取了他那不识字却又深藏不露的祖父。而祖父,也自然影响了他的儿子苏洵——这位27岁发奋读书,也依然名声大噪的文人。他们眉山人啊,都杰出不凡,耽溺于论证,酷爱于雄辩,不为州官所欺,遂有"难治"之称。
苏东坡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间长大,幼年的他便展现出他的聪明绝顶,有着想成为范滂的抱负,兴趣爱好广泛,能写好诗能作好文。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之下,他与弟弟苏辙的文学造诣和思想一同成长。意外发生在东坡十六岁,因外嫁的姐姐去世,苏洵与东坡外婆家闹翻,他的嫉恶如仇在晚年也深深影响着东坡。除了嫉恶如仇,东坡仍有重情重义一特点,对于和他并没有可能的初恋堂妹,也付真心去对待。
而后两兄弟相继成婚,三苏踏上了赴京赶考之路。东坡的文章得到了欧阳修的激赏,甚至认为是好友曾巩所作。随后又得梅圣俞所掘,正当他的宦途要开始之时,忽闻桑母噩耗,三人急忙返家办丧。家中守丧的日子,两兄弟与妻同住,共同游历,过着青年时期最快乐的日子,此时父亲苏洵终获当官机会,却辞谢了,把曾经的理想寄在两个儿子身上。两月后三苏再度启程。
这次举家东迁,走水路出三峡。一行人在沿途欣赏壮丽风光,体验惊险刺激,感受周遭人事。苏轼苏辙两人更是在途中作了诗歌百首。到达京城后,经欧阳修引荐,在朝廷获极高的等级,被仁宗当做未来后代的宰相。而苏洵也终如愿以偿, 被任命为校书郎。三苏从此走上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