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各类线上、线下成长训练营盛行,常见的关键词无外乎时间管理、自我成长、知识体系、思维训练等等,这一切脱不开向上青年们心中的一份焦虑以及按耐不住的成长诉求,都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最近读了采铜的《精进》,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这七个维度阐述了成为厉害的人所要经历和修炼的要素、以及方法论,受益很多,所以总结出各个章节的思维导图,记录的同时也分享给大家。
1. 时间之尺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都活在当下,可是我们真的活好了这个当下吗?活在当下是一种态度,它需要你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地郑重对待,过好了当下才有信心过好未来,不是么?
人们对待时间的视角可以很典型的分为5类: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以及未来视角。一个精进的人是尽量平衡和发挥积极过去、享乐主义、未来视角的人,不同的生活场景有不同的针对性,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用时间之尺丈量或者说计划自己的时候,5年往往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5年的时间跨度平衡了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冲突。
怎样评价你的时间过得值不值,就是要考虑它当下收益高低以及收益半衰期长短两个维度,我们要有能力屏蔽外界纷杂的信息噪音,将时间用在半衰期长的事情上,当下的收益也许不明显,但是长远的积累沉淀留给你的就是别人拿不走的你的价值和能力。
工作要快,讲究效率;生活要慢,懂得享受,掌握好节奏从容的过好这一生。把时间过出深度,生命浪费在有质量的事情上,培养自己一个长期的业余爱好,它带给你的生命意义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2. 选择心中的巴拿马
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们真的以最高目标要求自己了么?我们的内心真的认定这个目标了么?我们做决策时是否以这个最高标准为依据了么?
我们具有怎样的格局观往往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由低到高,人有4种格局观:零度格局是看不见的盲众状态;一度格局是只观自己的逐利状态;二度格局是观天下的理念人;三度格局是看众人的至善之人。我们不一定非要人人追求最高格局,但是在现有格局之上做出一些超越是提升人生价值的必要修炼。
当我们做选择,大脑总是倾向于相对简单的方向,可是它往往并不是最优的决策。当我们面临两难困境,可否想过是我们的视野限制了“可能选项”,人为设定的隐含假设组织我们以动态成长的眼光看待问题,人生不全是博弈,有没有可能获得双赢。
怎样做出更好的选择?一是利用工具进行精细化思考,综合分析问题,最终得出答案;二是维度分析法,穷举各个因素的种种情况并赋权值,计算加权和,比较各选择的最后得分,做出选择;三是拇指原则,对于设计情感、喜好的主观问题,随心所向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已经做出的选择,还有没有校正与改变的机会?首先我们要明白推翻我们做的预设并不等于放弃,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选择本身;其次,重选也并不一定伴随全部重来,很多经历会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内化成为我们的能力,一些不经意的积累可能会为我们的新选择之路提供加速。认清自己的内心,自主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3. 现在就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现在”就是行动的最佳时刻。很多时候我们拖着不行动,仅仅是因为我们心理上的懒惰、恐惧,甚至是侥幸。
互联网分享时代催生了创业潮,可是创业不是随随便便草率开始,更不是待一切资源完备齐上阵,“精益创业”才更容易成功。设计出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VP),在构建、测试、学习、再构建的闭环体系中完善和发展,将未完成逐渐变成已完成,走在时代的前沿,时刻听取反馈,才是现代创业体系。
怎样针对任务开展行动?核心就是分解任务,掌握核心区。有四种工作模式可供参考:一是多线程工作;二是三明治模型;三是图层工作法;四是集中处理同质工作。
不光要做任务,还要学会复盘。事前的计划具有前瞻性,而事后的复盘则具有总结性。而且注意,复盘不是等事情结束进行的收尾,而是在行动中给自己总结、反思、反馈的机会,挖掘隐性的知识和思考,我们的行动方向才不会错。
4. 高段位学习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一个好的学习者往往也是一个好的提问者,而提问的关键是首先要会想自己提问。这样我们的学习行为就是一个基于探究的学习行为,我们的主动官能被调用起来,构建出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构建过程促使我们打开新旧的通道,调用已习得的知识,掌握新知,探索未知。
高段位学习不光是要知晓知识点,更是对知识进行深入解码。不光要看信息本身,还要看它反映的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知识解码:由结论看向过程、论证;由归纳总结发展到体系延伸;比较相似点,更要找不同。
一旦拥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如何调用成为自己的,这是一门大学问。最有效的方法是边做边学,实操体验能够让我们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学习和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针对知识层面的操练,三种方法助理我们调用技能:一是写作式,而如今简书、公众号、豆瓣、知乎等平台,无疑也促进了这种方式的使用情境;二是游戏式,不单单是局限于益智儿童游戏,现在的游戏厂商将更多自定义功能开放定制给玩家,玩家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Minicraft就是颠覆我思维的一款游戏,让我意识到,游戏不仅仅是放松工具,还有可能成为学习助手;三是设计式,比如学习编程,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自己开发一款app,转换角色身份,由学习者变为应用者,在设计过程中学习。
但我们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能够知识融合至关重要。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是由A得到B的直线答题方案,可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景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复杂且多变的,能够举一反三、迁移知识,在不同领域学到的内容互补,达到融汇贯通,是知识学习的进阶。
5. 思维修炼
人的大脑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大脑也需要断舍离。互联网让信息获取的成本降低,每天我们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包围,提取自己所需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功课。首先我们在源头上过滤信息,适当的闭关明显,可以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其次要在表达上尽量简洁;最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度。
我们要试着学会利用潜意识来帮助我们修炼思维。从随机、偶然当中吸取灵感。采铜提到的泛主题阅读(主题阅读的同时,挑选一两本其他类型的书籍,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
将思维视觉化。比如我画的思维导图就是视觉化的一种形式,但绝对不是唯一形式。不同的事件、项目要借助不同的视觉化方法,比如流程图、结构图,还有四象限图等等,将我们隐性的思考,显性的呈现出来,更便于我们梳理和总结。
思考要尽量做到周密。虽然我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特例的吸引,还可能带有证实偏见甚至思维盲区,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思维脚手架”帮助我们。有两种常用的思维辅助工具:一是矩阵,而是清单。
6. 努力也是一种才能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努力需要策略。如果我们将人具有的才能分为普遍和特有两个维度,人习得才能看做恒定和发展两个方向,我们得到四种不同的才能论:第一种认为人的才能是特有且恒定的,即“天才论”,或者人们常说的智商决定论也属于这个类别;第二种认为人皆有各自的优势,就个体而言,有长板短板之分,你不可能擅长所有,但总有超越他人的优势所在;第三种认为人的才能皆可成长,所以这是一种动态的成长型观念,后天的练习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本不具备的才能;第四种是“选优培优”,通常我们接触到的管理培训生计划等等,就是企业应用这种观点挖掘优秀人才并加以培养的例证。
就个体而言,我们首先要专注与自身优势。传统的“木桶理论”主张均衡发展,但是那是针对于一个团队管理提出的,对于个人成长,我们还是要将自身优势发挥最大化,度过缓慢起步期,使得自己快速成长,进而达到他人无法超越的高原。
努力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好呢?总结下来就是拒绝苟且、做到极致。不将就,但是也绝不要完美主义,2/8原则在这里再次适用。
懂得设计挑战,开发自己的游戏人生。有些时候我们要以设计者心态,主动加码,提高难度来激发身体的潜能,从而助力我们的成功。
不要让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变被动为主动,将努力演化为热爱,激发出内心的兴趣,才是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7. 创造唯一的成功
因为你的存在,这个多元的世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归结到最后,我们是想要成为厉害的人,尽可能的创造成功,而且是唯一性的成功。这首先要求我们去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利用平台的优势资源;善用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教育;主动试错,在做中学;及时觉察和评估自己的智力资源;而且要以有创造力的作品呈现为目标。在现实中,观察、分析、探索,再回归现实。
我们终将走向社会这个训练场。如同荒野求生,充满变化和未知,但就是在这种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借助学习到的理论,求解我们的问题,没有对错,只有通过。
做到多输入的同时,也要尽量多输出,将理论付诸实践。
创造唯一性,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优势发挥到不可取代,做酷的事。
Lena橙的书影笔记
欢迎转发,转载请私信作者,注明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