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找到我,让我给她修改一下文章,我看完后给她的意见:重写。
她很纳闷,她觉得她的文字已经很不错了,也写的很用心,为什么我还觉得不够?然后像我请教,当时我就懵了,虽然我平时也写一些文字,但是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总结过写作的技巧,顿时让我有点为难,我给她了三个关键词:冲突、意外和共鸣。
她继续追问,我没有回答,只是告诉她,我想想,想好了给你说。
今天又想起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它写下来,也许,你用的到。
1、 文章你要有代入感。
武侠界有两位宗师级人物,一个叫金庸,一个叫古龙,他们一个写成长,一个写人性。但是仅仅从作品的受众人数而讲,喜欢金庸小说的人要远远多于古龙。金庸的小说,猪脚都是成长型的,不信我们看看角色:韦小宝是从小孩童到入宫当官纵游花丛;张无忌是从小屁孩摸爬滚打到武林盟主;郭靖是从傻小子到有资格参加华山论剑。我们在看的时候,是伴随着他们成长的,我们能感知猪脚的成长历程和心情,所以我们能同悲喜共剧情。而古龙的小说不行,他的猪脚一出来就是江湖成名的侠客,或者是落寞蹉跎的浪子,他的猪脚是游侠,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我们会羡慕,但是不会感同身受。
我仔细的分析过简书首页推荐的文字,同样的是被推荐,有的很快的就点击增加,有的就渐渐的沉下去了。为什么差别这么的大,撇去文笔不谈,代入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你看看任何一条火爆朋友圈的问题,都是能让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
不能说古龙的写法就是错的,但是当今快餐文学盛行的情况下,你都不能迅速让人代入,吸引他的眼球,谁TM有时间看你的文啊!
2、 冲突才是王道,意外才能惊喜。
无论是段子手,还是微信里面的点击全文,他们无一不是秉承这种思想,创造意外和冲突,这样才有人愿意看。否则,你会看一部一眼就能看穿结局的电视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某早餐店推出一套餐,本来6元的早餐,花4元可以吃到,还送你一张5元的快餐劵。你的感觉就是,促销嘛!然后你吃完了,至于五元的劵你扔到哪里了,你都不知道。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来我们早餐店,你花4元就可以购买到一张5元的劵,还可以免费吃一顿早餐。不仅划算了20%,还赚了一顿早餐耶!那我想,无论是回头率,还是心理预期,都是不一样的。
老瓶装新酒的故事大有人在,但是有的人能写的让人潸然泪下,有的人却让人食之无味。不是你的故事不行,而是你的故事别人都猜的中!
3、 每个人都有装逼的需求。
装逼有两种,一种是炫耀,一种是攀比。在这一点上面,苹果和腾讯都做的非常的成功,前者利用的是炫耀,后者利用的是攀比。
因为,你用了iPhone6s,你就可以在人前人五人六的拿出来,别人一看,卧槽,土豪金啊,哥们,有钱啊!甚至连发一条微博都自带:此微博来自于iPhone6s,顿时觉得自己逼格上升,高端大气上档次,有木有?而腾讯则是走的另外一条道路,给你的好友亲密度排名,给你的游戏排名,给你朋友圈的健身步数排名。大家都在玩,你不玩?大家都玩的那么牛逼,你只有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太屌丝?所以就出现了,运动手环绑狗狗身上的新闻。
文字同样如此,比如你看见一个如何识别红酒的技术贴,卧槽,是不是顿时觉得牛逼哄哄,逼格上升?赶紧转发,以后我说不定用得上。比如在人力资源的论坛,你写一个使用的绩效管理的文章,同样的可以引发无数新手的膜拜,厉害!厉害!自己满足了,别人也有了装逼的东西。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装逼就是让你的文字有内涵,能成为谈资。你写了一个很有用的招聘技巧,那它就可以成为谈资,说不定哪次在和总经理的谈话中就用上了,还会被总经理夸一句,嘿,小李,还挺有想法的嘛!
所以可以写的东西实际很多,你擅长玩杀人游戏,你就可以写杀人里面的谋略与反间;你擅长吃喝玩乐,你就可以写旅行攻略;你会做剪纸,你就可以写民间剪纸艺术的入门和精深。啥,你啥都不会,就是小气?这有啥的,你还可以写《看一个月薪3000的屌丝如何在杭州三年攒下来5万块钱》,而这类文字,恰恰我前几天在简书上看见被推荐过,哈哈哈!
4、 说出别人想说但是说不出来的话或者是不好意思说的话。
比如,我很多的朋友,知道我喜欢旅行,然后就会问我各种旅行的知识,或者是城市的故事。于是,我就写了一座城系列,还写了好些的杭城游走攻略,然后发了出去。后来我朋友再来问我时,一个链接甩了过去,帮人解答了问题,顺便还夹带私货推荐了自己。
其实这些东西他们不知道么,他们知道,就像我的这篇文章一样,原因很多人不知道么?很多人也知道,只是从来没有总结过,但是你一总结,他们就会觉得,卧槽,你说的很对啊。原来我也是这么的有内涵有思想有节操啊!于是乎,他们就会主动的帮你转载,一来是,你看这是我哥们写的,不错吧。二来,你看,我呆的城市多么的美丽,有底蕴,羡慕不?
上面是别人说不出来的话,我们再来说说别人说不出口的话。
比如年底了,你发一篇文字,向别人传授一下《如何让老板加薪》,你觉得效果如何?年底了,大龄剩男剩女都要回家为相亲头痛的时候,你写一篇《如何优雅的解决相亲的困扰》,你觉得有没有市场?或者是,别人都知道你是个老好人,每次都有朋友向你开口,嘿,借我点钱,你觉得你写一篇《因为这个理由,别人再也不问我借钱了》,是不是杠杠的?
其实,这些文字的意义都在于,暗示。
转到朋友圈,他们的想法是这样的,老板,你怎么还不给我加工资呢?我单身,你们可以约我哦!别特么的再找我借钱了,你特么以为我是招财喵啊!
5、 共鸣。
看过这样一段文字,我觉得这就是对共鸣最佳的阐述,文字是这样描述的:人们倾向于自己曾经的经验模式去评估感受和现在的环境,引申到这里就是,人们倾向于自己曾经的感受去评估文字中的情感和发展。
这里有两个元素,一个是自己过去的感受,另外一个是文字中人物的描述。只有当文字中对于故事的描述,契合与我们自己曾经的故事时,我们才会形成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我在简书上也发了几篇文字,被推荐了三篇,但是三篇的反响截然不同,最好的甚至被“百思不得姐”大v装载,但是最糟糕的一个,评论寥寥无几。原因就是类别不同,能引起人的共鸣的不同。有共鸣的东西才会有很多人相应,而非是有价值的东西。
有些价值我们会很向往,我们也需要,但是只是需要的时候需要,但它不是我们生活组成的部分,就像我知道,牛排很好吃,但是触动我味觉泪腺的,永远是妈妈包的肉白菜馅饺子。
6、 人们对痛苦的感受,要远远强于幸福,人们对残缺的记忆,要远远深于圆满。
负面的感知是和我们对立的,而幸福的感知是和我们契合的,因此在我们的感知里面,负面加负面是递增的,而幸福加幸福是递减的。
所以,印象深刻,同样来源于负面信号的叠加。
引起人共鸣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极戳人的痛点,读完就像被戳的到处是洞,回头你还得感叹,原来我是这样的弱爆了。一方面是痛过之后的大彻大悟,原来如此,受教了。另外一方面,我们还有一种情绪夹杂在其中,卧槽,这尼玛悲催,我还是蛮幸福的哈!
而另一种鸡汤文恰恰相反,试图传播一种正能量,我并不是反对传播正能量,这其实是极好的,但是仅仅从文字的角度来说。第一次,恩,给我满满的正能量,再次,还不错,然而看多了就是,鸡汤,说的很有道理,然而并没卵用。这样的文字,写着写着就容易陷入自嗨的境界,你看看新闻联播,里面的人是多么幸福,可是这真的是观众关心的么?人从来就是一种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物种,你的幸福管我屁事!
所以有本事,你虐我千百遍,我依旧待你如初恋,但是千万别灌汤,我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