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规矩,往往是制定的时候热火朝天,实行的时候零零散散,基本不到半个月,规矩没了,一切恢复原状!——毛妈(15岁男孩妈妈)
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他们给我找事,我就给他们找事。看谁治得住谁!——毛头,男孩,15岁。逃学,玩电脑,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
有了家规却无法执行,有的则是规矩变来变去,孩子都不知道到底要遵守什么规矩。我们看看毛头是如何打破家规的呢?
他们家的规则是晚上10点上床休息,早上6:30起床。可是毛头总是在10点的时候才从房间磨磨蹭蹭出来洗漱,这期间妈妈其实已经喊了好几次,毛头要么不吭声,要么不耐烦的说:“喊什么喊,没做完作业呢!”最终妈妈就会放弃!睡觉时间推迟,意味着早上肯定起不来!
次数多了,妈妈生气了,就会不耐烦的说:“不管你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可是第二天又忍不住喊人家睡觉和起床。
家规执行不下去往往是因为我们违反了必要的几个原则,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原则:
两个不能说:不能说孔洞的话,不能说过分的话!
空洞的话是指父母自己不能或不想兑现的话。就像毛妈说的“我再也不管你了!”这就是空洞的话。还有一些家长当孩子公共场合脾气的时候会说“你走吧,我不要你了!”家长真的会不要孩子,不管孩子吗?自己做不到,这些话就不要说,否则家长的话就会没有效力,管教自然失败。
过分的话常常在父母处于非常愤怒的时候说出来,并以过于严厉的惩罚形式出现。比如“以后再也不许你和某某玩了!,否则打断你的腿!”“这学期你没有一分钱零用钱!”说这些话的时候父母往往是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可是过后呢?要么为挽回面子真的执行无法执行的惩罚,那么注定会失败。或者装失忆当做自己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父母说话没有效力,根本不必在意,两种情况都无法达到教养的目的。
两个必须:必须核对行为,父母必须保持一致。
父母常常让孩子做某件事情,自己又不核对他们是否完成了任务。毛妈有一天让毛头收拾他自己的房间,可第二天毛妈却因为浴室没有收拾而对毛头大喊大叫。毛头认为自己收拾好了自己的房间,浴室虽然在自己的房间里但妈妈没说,那不是自己的责任和领地。妈妈喊自己就是不对的!为此两人还动了手。如果妈妈前一天就检查并指出来,第二天的家庭大战就不会出现了。
布置了任务,不要默认孩子一定会做好,或者一定做不好。当天布置,当天检查,孩子做的好马上送上鼓励和夸奖;孩子做的不好,但是做了,可以先鼓励后提出改进方法,然后和孩子一起做好;孩子压根没动,可以动用惩罚。但是请记得监督检查,不要把孩子当成设定程序的机器人,父母也不是写程序的工程师。成人不被监督还偷懒呢,更何况孩子。
父母必须保持一致。家规执行过程中最头疼的事情是父母两个掐起来了,虽然他们知道家规是什么,但是执行的时候一方不和另一方保持一致。毛头爸妈商量好,如果毛头不能按时起床就不给他玩电脑。可是毛爸却在毛头给自己拿了一杯水之后,让毛头用自己的手机上网!孩子会重视家规才怪!
孩子特别聪明,他们会经常利用爸爸妈妈的矛盾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情况多见于婚姻冲突的家庭。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么放弃彼此的分歧一起来解决孩子的问题,要么在家庭治疗的同时进行婚姻咨询。
三个不变:“行”不能变成“不行”;“不行”不能变成“行”;规矩不能变来变去。
毛头写完了作业,距离睡觉时间还早他提出玩一会儿电脑游戏,妈妈说“好的。”可是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说“不行!”两人又呛呛起来,妈妈是想到了毛头今天没有早起,不能玩游戏。毛头说妈妈已经答应自己了。
父母开始说“行”,接着又改为“不行”,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父母不值得信任。
毛头和妈妈因为玩电脑游戏呛呛起来,毛头威胁妈妈说如果他再这样干涉自己他就要离家出走。妈妈看着高大的儿子,打又打不过,拦又拦不住,最终妥协让毛头玩去了。这是典型的“不行”到“行”。
父母在一开始说“不行”,但在孩子的不断纠缠和求饶之下改“不行”为“行”,这会让孩子觉得只要给父母以足够的压力或时间长一些的纠缠,他们就会放弃权利。
毛头某天表现特别好,父母很开心,就说今天毛头不用洗碗了。可到了第二天,父母情绪有些糟糕,毛头的表现也有所退步,父母就为昨天毛头不洗碗而惩罚毛头。结果可想而知。
规则之所以叫做规则,是指无论刮风下雨,天打雷劈都不会变的。你喝酒开车了,交警会因为你是要送太太去医院生孩子而不给你开罚单吗?他肯定会扣下你,让他的同事带你的太太去医院。一旦确定规则,无论奖惩都按照规则来,规则才能确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