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玩“孔乙己”的梗,很多年轻人自嘲为“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读书的时候,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是个满口之乎者也的文艺中年,也是酒店里唯一一个站着喝酒且穿长衫的人。很多人对阿孔的印象就是迂腐、死要面子、还舔着大脸说读书人的事怎么叫做偷呢?但这次,无数年轻人却跨越时代,发出“人人皆是孔乙己”的声音。
眼看毕业季近在眼前,“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在网络上病毒式漫开。年轻人把学历比作孔乙己的长衫,在困难的就业环境下,说着“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又偏偏读过书”的无奈。
一位一路保送硕博的同学说:如果我只是一个初中读完就去职高学护理的女孩,那现在应该高兴地在家旁边医院当个好护士,然后恋爱生子安于现状。而不是读了那么多书后,发现有家境好的人,不用吃科研的苦也过得比我好,而我自己啥也不是,找不到好工作,连这种现状也无法改变。一位读到了硕士每天困在写字楼里的白领说:
如果我只有高中学历,可以去餐厅端盘子看人生百态,去奶茶店做奶茶顺便自己偷喝两杯,去便利店当收银员,每天听支付宝到账XXX元。而不是花了大把的时间,好不容易毕了业,读了万卷书,朝夕相处的只有目光呆滞的同事,和冰冷的格子间。一位985毕业愁困于找工作的毕业生说:如果我当年学习成绩差去读了中专,那也许我不会来到大城市读书,不会见到那么多世面,而是心甘情愿在小镇开一家小店,晚上五点就能下班,回到家父母已经做好了晚饭。而不是在大城市投着上百份简历,看着3000块雇不来一个农民工,却有许多一流院校的同学在和我争着卷。这些本科毕业,甚至读了硕士、博士的同学,把学历比作长衫,比作他们拼命爬上,却无法下来的高台,比作困住他们的铸金牢笼。在孔乙己的词条下,左手是感叹选择的悲伤呓语,右手是“拼搏白天,我要上XX大学”的无用自嘲。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们,开始向初高中毕业或是大专生投来羡慕的目光。仿佛如果能重启人生,他们宁愿不要这身孔乙己的长衫,不要多年的寒窗苦读,不要学历的敲门砖。“困住我们的不是长衫,是我们自己”,其实这话我们都懂。但真正跨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儿,却总是显得艰难。
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上学的第一天就在为高考做准备,谈恋爱的第一天就在为结婚做准备,工作的第一天就在为赚钱买房做准备。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结论就是“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白白在一个人身上浪费时间”“工作了这么多年有什么用”。功利主义导向的思考方式往往使我们忘却了生命的本质是一场历程。